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陈中华:叹记者沦为“弱势群体”

2010-08-11 16:35:51

来源:   作者:

摘要:

  文/陈中华
  前些天出省参加一座谈会,一当地记者座谈时说了一句话:记者当下社会地位下降。带队的领导并未在意,我可是在心中思忖良久。因为,在我们同事中,类似的说法已挂嘴上好久了,经常会有人叹气说:“嗨——记者沦为弱势群体了呀!”
  这似乎是句戏言,你记者沦为弱势群体——谁信哩?在老百姓眼里,记者仍然是些高高在上的人物,上面的政策都是你们发布的,整天跟领导在一起,什么事儿都是你们先知道才告诉百姓的。你沦为弱势群体——谁信呢?
  我这里分析,同行之所以普遍以为自己的社会地位下降,一个重要的也是隐秘的心理评价标准是:人家有权,记者没权。
  事实的确如此,当下社会普遍的看法是,有权就有钱,有权就能相互用,就什么事都能办成,而没钱没权则办不成。最有体会的是,偶尔的返校同学聚会上,都以同学的官级来论人生“成就”了。而且,凡在政府供职有点权的同学,几天内总闲不住,总有人请吃饭、娱乐什么的。而凡当初痴心追求文化分配到新闻单位的至今仍未提拔上去,仍然做一般记者或是当个小主任什么的,就很少有单位请吃饭、娱乐。也是,记者有什么权呢?想在报上发个“豆腐块”,若不是什么新闻,也是不容易的。
  记者社会地位沦落,另一原因是:单位们已不像当初那样,重视你的宣传。这方面我体会太多。这么多年,我采访过许多政府部门,且都是正面宣传对方,许多是“求”着对方采访到的。最难忘的是采访沿海一城市某副局长。论年龄我们相近;按行政级别,对方是正县,我也是个老副县了;按技术职称,我是正高,对方可能没有职称。按身份,我是省党委机关报大众日报的记者,这身份分量按以前的看法当是不言而喻。而且,我绝对是做正面报道。但人家没那么看,我登门五回,包括求助于宣传部,人家才勉强给了我很短的采访时间,其间也完全一副“打发”的腔调。假设一下,若是省局下去个检查工作的科长,对方会如何对待?
  如遇其他事,凭我这脾气,早与对方翻脸了——你以为你是谁?我没必要非求着你宣传你。但我不能,因为这是我的工作,我最终窝着气写了那篇小稿,完全是因为我尊重自己此前的一番劳动。
  现在,再次回忆审视那事件,我以为,它恰好说明,记者在官员心目中的社会地位真沦落了。
  我相信,作为同行,记者们多与我一样,若是下县,一般情况下能采访到县级、副县级领导的已很少。我们报道中引用他们的话语,也多是从材料上借用或别人转述的。这感受与上一代记者的感受大相径庭。
  我要说的是,这绝不仅仅是记者个人的社会地位沦落了,而是新闻媒体的社会地位沦落了。人家表面上是不在乎你记者,实际上是不在乎你媒体了。
  这种沦落的深层原因在此不深究。这里只说,在现体制下,如何尽我们媒体自己的力量,尽可能提升记者的社会地位?
  那天,我们几个记者同行聚在一起,都深有同感。同时,大家都一致提出:必须加大舆论监督报道,你宣传他好他已麻木——因为我们现在都一直在宣传说他好,他理解成你应该的,你若批评他,他就真在乎了。
  同事说的有道理。如今,地方政府还是怕舆论监督即批评报道的。有一次,我下去采访,宣传部门的人告诉我,现在他们日常多半时间在“灭火”,消除媒体对本地的批评报道,为此费的资金也不少。那天出省到某城市开会,当地新闻官员也说,目前最感头疼花力气最多的也恰是应付批评报道。
  当下记者高大的身份地位,仅只存于一般百姓心目中。他们之所以这么高看记者,其实主要还是因媒体的批评报道。他们以为,这些记者真厉害,敢曝当官的光,敢批政府的错,敢揭那些恶人的黑,真有良心,有胆量,什么都不怕。当然,他们并不知道,实际上,这些事并非记者或媒体想做就能做的,记者并不是他们想象得那样厉害的。
  百姓若也像我们行内一样清楚自己的能量,把我们看透了,那记者就更惨了,社会地位就又落了一块。
  (作者为大众日报特派记者)
  来源:青年记者2010年7月下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