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观 其:莫把新闻当“惊闻”

2010-08-23 12:18:59

来源:   作者:

摘要:

  文/观  其
  在眼下的中国,被媒体盯上好像不是一件好事,就像各类富豪榜,看着风光,却往往变成“杀猪榜”。现在,喜欢盯人的媒体记者越来越多地“被盯”了,7月份就有不少:
  冯小刚在接受《杨澜访谈录》专访时大吐苦水:“我这么大岁数的人,一帮20多岁刚毕业的小姑娘在这儿,带着一堆主编交给她的脏心眼到这儿耍你来,玩儿你来。你说她一小姑娘,你不跟她急吧,她憋着一肚子的水特别的坏,带着脏心眼儿拿你当活宝耍。”冯小刚还说:网络媒体“越来越不像一个公共的传媒平台了,他们完全是拉一派打一派,你哈着我,我就给你刷红,放头条,你要跟我不配合,我就封杀你的消息。我就觉得,这个网络挺脏的……我不惧怕小子们来封杀我,你有本事,你一条消息都不让我见,你做不到。”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李稻葵在博客撰文:“近两天网上流传某著名财经报纸对我的专访,说‘当前中国的经济下滑是统计幻觉,而我坚信中国经济短期内会出现V形反弹的格局’。这些话实在雷人,网友们批得好!我要跟大家一起批判!因为,这些不是我的原话或原意。我要给‘自己的话’打假。事实上,我并没有接受这家媒体所谓的独家专访。”
  林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在中国工程院网站发表声明:“2010年7月20日人民日报第十版上报道,说我以水利专家身份认为‘水土流失是洪灾频发元凶’等等。我在此声明我不是水利专家,也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我在7月19日有关介绍水土保持综合考察成果的会上作了一个发言,主要说明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成就和问题,以及今后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途径。当场有录音记录。我没有说过报道中说过的那些不专业的话。”
  连媒体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资深媒体人、财经评论员李光一撰文:“作为一个媒体人,现在可以告诉公众,不要相信财经报道。”他举例说:“有财经媒体独家报道,‘2012年开征房产税’,仅隔了一天,有关部门‘未曾听闻’的报道,又跃上财经版面。昨日爆料、今日纠正,成为当下财经报道的套路,内地的财经报道已沦为八卦报道。”
  以上事例,越看越像故事,媒体记者咋这样呢?不管是对文艺名人还是院士专家,不管是对文化娱乐还是国计民生,太能整了!而且是很专业地整,心不跳脸不红!当事媒体不光有娱媒、网媒,还有著名财经报纸、人民日报。
  不管大记(者)小记(者),抓住新闻就是好记(者),这确实是很多媒体的业务导向。而其所谓“新闻”,其实是“惊闻”——歪曲原意、片面摘引、玩弄事实,目的就一个:整出惊人的东西。冯导说记者“带着脏心眼儿”,就是说记者没有职业底线,但这“脏心眼儿”,恐怕在有些记者心里是正儿八经的“新闻专业精神”。
  发生以上事例,不管是有意无意,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有一点是无疑的:当把歪曲原意当做“新闻创新”,把扭曲事实当做“角度新颖”,把雷人惊人当做“贴近读者”的时候,我们的“新闻观”出毛病了。这也反衬出媒体和记者需要好好补补课了,不是光读七不八要九必须之类,更要回到原点:新闻是什么,怎么做新闻。据我所知,目前绝大多数媒体没有具体细致的新闻报道手册,对记者的培养仍是“师傅带徒弟”——老记者怎么说新记者怎么做,有些连这都没有,新记者就是照着老记者的葫芦画瓢。凭经验,太随意,甚至有意无意地纵容一些玩弄新闻的伎俩,在这种环境里记者能有多大出息?在这种环境里,不会有真正对事实负责、对读者负责的记者,只会催生聪明过头、成熟过头的记者。太聪明了办傻事,太成熟了也没啥好处,熟过了,离死还远吗?
  最后来点严肃的。列宁说:“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个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都不如。”(《列宁全集》第28卷第364页)○
  来源:青年记者2010年8月上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