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时统宇:重建信仰:“中国红”的意义、价值与资源

2010-10-20 16:26:46

来源:   作者:

摘要:

  文/时统宇
  重庆卫视的“中国红”品牌策略显然是与中国电视收视率崇拜的一次正面交锋,尽管“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挥之不去,但其小到净化屏幕,大到重塑民族精神的意义确是非凡。这里,“中国红”的影视资源有相当可观的性价比。
  比如《潜伏》。“信仰是无底的深海”。余则成和翠平的那段对话想必画龙点睛:我们不为钱,但照样不怕死,因为我们是有信仰的人。甚至,当左蓝牺牲后,余则成大声朗读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都成为催人泪下的动人情节。人们好像突然发现: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我们真应该想想“意义”了。
  比如《人间正道是沧桑》。主人公杨立青与董建昌有过一番精彩的对话:为什么我姐姐始终眷恋与瞿恩的那段感情?就是因为瞿恩对他坚持的理想和信念决不妥协,理念至上。在瞿恩身上,集中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想和品质。我们这些充满了理想的人们,实现了理想中的今天。这部电视剧同样高扬信仰的旗帜,家国命运,爱恨情仇,虽有50集之长,但十分耐看。
  比如《集结号》。“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正是抱定这样一种信念,谷子地用一生去守候他的48位兄弟的公正和公平。毛主席有句名言: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谷子地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但这件事通过影片的演绎,惊天地,泣鬼神,大气磅礴,荡气回肠。
  比如《士兵突击》。“一根筋”似的许三多绝对是个哲人:除了人们熟悉的“不抛弃不放弃”,“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打牌没有意义”。许三多把意义作为信仰,其近乎说教的口头禅却令人刮目相看。
  中国影视高扬起了信仰的旗帜。
  中国影视回归信仰,至少有这样两点启示:一,现实中的种种丑恶现象有其深刻的信仰危机根源。二,我们开始了中国式大片的人间正道——用一个动人的故事去演绎中国精神。三,既然《还珠格格》能够保证收视率,那么《亮剑》也具有此功能。而诸如“精彩回放”、“戏中真人”、“假戏真史”……都是“信仰”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当“正龙拍虎”、“躲猫猫”、“楼脆脆”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后,人们逐渐意识到:诚信沦丧的原因之一在于信仰的崩溃,没有了信仰,剩下的就是赤裸裸的利益和交易。“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当我们这个民族在整体和远景范畴上“不差钱”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信仰、精神、意义来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引领风尚。而在这其中,影视产品的地位和作用独到而独特,我们需要在信仰的层面重新出发。
  回到电视也是如此。当“这收视率,假得很,也黑得很”成为《人民日报》发表的《电视收视率发现造假行为》追踪报道的引人注目的话语时,“锁定频道就给钱”的坊间传闻终于被证实。从规则的争论到潜规则的被披露,这次“惹祸”的是相亲节目。真的希望台长和道长们长记性,也寄望于“中国红”对中国电视的引领,开始信仰层面的一次重新出发。
  当然,信仰的表现与表达是多元的,丰富的,甚至是“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的。前段时间出差之余,我半信半疑地看了电影《山楂树之恋》,体会了张艺谋的“有一种想哭的感动”果然不虚。今天,究竟还有没有干净与安静的爱情?甚至还信不信有干净与安静的爱情?这不也关乎信仰吗?所以,从“中国红”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多着呢!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青年记者2010年10月上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