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王志安:CCTV,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正在发生

2010-12-20 21:04:54

来源:   作者:

摘要:

  文/王志安
  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近来央视的节目,正在发生一些变化。《我们有一套》、《我要上春晚》、《对手》等一大批新栏目和观众见面。其中央视一套的变化最为显著,无论编排还是栏目,几乎都焕然一新。按照惯例,央视的节目每隔几年就要进行改版,但这一次,不是一次普通的改版,而是一系列制度性的变革带来的结果,其后续的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长期以来,央视的组织架构非常复杂,栏目组上面是部门,部门上面是节目制作中心,频道是一个编排单位而不是管理单位。这样的组织设计,导致整个频道常常缺乏统一的内部协调,管理距离的长度又造成信息传递速度太慢。多年前,央视一直试图推广频道制改革,但进展非常缓慢。这一次,除了大新闻中心以外,其他节目中心一律撤销,改为频道制。频道直接管理节目组,原有的部门一级建制,全部取消。一套原来在央视的构架下仅仅是一个播出平台,全台各频道的优秀节目放在一套播出。本次改革,一套首次设立了自己的节目创作队伍。新闻节目中心尽管保留,但它管理着新闻频道、中文国际频道,以及英语、西班牙语等外语新闻频道。这样的安排,体现了央视以新闻立台的决心。
  更重要的一个变化是,从几个月前开始,从中心主任、频道总监、新闻中心保留的各个部门的主任、各栏目组的制片人,全部进行公开竞聘。竞聘的评委由领导和群众两部分组成,无论是哪一级别的招聘,均现场打分,现场公布成绩。由于规则公开,竞争激烈,各个层级都涌现出不少黑马,如此也打消了人们对竞聘过程公正性的疑虑。
  对于最核心的节目组的制片人岗位,此次规定,年龄到48岁一律退下来,同时设置首席记者,安排退任下来的制片人。由此一来,仅新闻中心,就有200多个制片人的岗位拿出来竞聘。竞聘结束后,制片人的平均年龄普遍降低。围绕制片人的竞聘,也最充满争议。竞聘的成败取决于现场的5分钟演讲和5分钟问答,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编导脱颖而出,但他们是否真的具备带领团队的能力,受到不少人的怀疑。一些年龄超过48岁的制片人,能力过硬,但由于年龄的限制,无条件退下来,从某种角度讲,也是央视的一大损失。说到底,制片人层级最需要的是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的创富能力一样,票选不一定就能够选拔出最合适的人选来。公开竞聘解决的是人员选拔的公正性问题,选拔的效率却未见最佳。但无论是谁都承认,目前的这种方式,和过去领导单方面决定谁能晋升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长期以来,央视的人员分为事业编、台聘、企聘等几种,在这次改革过程中,将台聘员工全部并入事业编,并规定,今后应届大学生不再直接进入事业编,而是一律进入企聘,每年根据编制的情况,从企聘员工中选拔优秀的人员转入事业编。广受诟病的身份歧视,逐渐得到改善。
  这次力度空前的变革,一直在央视内部悄悄进行。在笔者看来,这是央视在体制内进行的一次大变局。说它是体制内的,是因为整个改革的方向,是将整个央视逐步纳入到一个正规的事业单位的方向,而不是像许多卫视那样,义无反顾地朝着企业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前进。两条道路,哪一条才是未来电视发展的方向?很显然,是市场化。但在市场化暂时难以推进的时点,这些内部的制度创新依然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它将深深地影响央视未来数年的发展。
  但是,毕竟要看到,媒体的市场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随着各地方卫视市场化的步伐逐渐加快,电视的竞争一定会日趋激烈,事业单位的体制将会对央视的发展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前些天,主播赵普在网上“晒”起了自己的工资,每个月6000多元。这几乎是无人相信的一个数字,但央视的人知道,这是一个企聘员工正常的收入。其实,那些知名的主持人,他们的收入也很低,在一个事业单位的体制下,他们的名气和能力,不可能体现在工资收入上。但是,这样的分配体制,也深深地影响着央视的竞争力。从这个角度讲,我非常迫切地期待,央视下一次的改革尽快到来。

  (作者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策划组主编)
  来源:青年记者2010年12月上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