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詹新惠:维基又到募捐时

2011-01-20 20:37:23

来源:   作者:

摘要:

  文/詹新惠
  创建于2001年1月的维基百科即将迎来十岁生日。成立十周年,又位居世界网站排名第五,无论如何也该有盛大隆重的庆典吧。但在2010年12月17日和18日,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连续发出两封公开信,呼吁“请考虑捐献$20、$35、$50或您力所能及的金额,来保护和维持维基百科的运作”。
  每年的11月中旬至次年1月中旬,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维基百科和其他姐妹项目的管理者)一年一度的募款期。在此期间,这个从不接受广告的非营利网站,会破例在旗帜位置放上各种形式的“募集宣言”。而这一次,适逢十周年庆典也不例外。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能从世纪之初的互联网泡沫中生存下来的网络公司,现如今都已赚得盆满钵满,而维基百科,一个坚守了十年互联网自由、平等、奉献、共享精神的网站,依然还在用募捐的方式维持越来越高昂的运营。正如威尔士所说,“它是全球第五大网站,其他四个都是通过亿万美金投资、庞大公司员工和持续的市场营销来建立与维护的。但是,维基百科不同于任何一个商业网站。它是社群创造的结晶,是志愿者们一条一条积累写成的。”
  志愿者们十年写就了怎样的一个维基百科呢?265种语言,1100万篇文章,每月超过3.8亿人的使用。英语版本的维基百科已超过了300万篇文章,中文维基百科已拥有171446个条目和多个中文方言版本,包括闽南语维基百科、粤语维基百科、文言文维基百科、吴语维基百科、闽东语维基百科及客家语维基百科等。更重要的是,志愿者写就的维基百科没有议程设置,没有广告胁迫,没有名利诱惑,它让知识实现了分享,又在分享中实现了协作,在协作中构筑起人类知识的宝库。
  很难想象在一个充斥着商业模式、追逐着股票价值、频频发生商战的互联网世界,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组织的维基百科如何维持与生存下来。有人说,维基和Linux这些东西,只有有信仰的人才做得出来。但是,由于过于理想主义,过于精英主义,维基很难形成好的商业模式,从而陷入困境。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吉米·威尔士连续两次的公开信中恳切的求助、真诚的期盼,已经向我们预示维基百科面临的“经济危机”。有媒体报道,2010年维基需要筹集2000万美元“以使维基百科和他的姐妹项目能够让全球的人继续免费使用”。
  维基面对的不仅是资金的募集问题。越来越多的网站、搜索引擎在抓取维基百科的词条解释,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人员引用维基百科的知识资源,经由网站、搜索引擎、学者、研究者,维基的知识传播得更远、更广,但是,谁来保证维基百科条目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呢?维基的运营范式决定了没有任何一个人该对知识、数据负责,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保证维基上的内容没有漏洞。
  其实,资金问题也好,知识漏洞也罢,终究都还是战术运营层面的问题,并不难给出解决之道。比如知识漏洞问题,维基百科已将贡献者分为两类:有经验的可信赖的编辑和普通用户,同时对“网站新用户独立更改的条目类别加以限制”。我所担忧的是,面对现实环境的压力,维基还能坚持维基精神、维基理想吗?还能坚持多久呢?
  在过去的十年,维基百科用一个个微小个体凝聚成的力量阐释着互联网的自由、开放、共享的理念,形成了维基精神和维基理想。但是,我们也看到,在科学技术越来越进步、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网络经济越来越规模化的今天,互联网的本质精神正在逐渐被遗忘、被丢失、被离弃,维基也面临着理想和信念的危机。但是,互联网世界需要维基这一块净土,应该给维基一方空间,我们也该在维基募捐时积极出手,让维基用下一个十年再次证明集体潜能是可以改变世界的。
  行文至此,本该结束,但还想就国内互联网公司说上几句。我们有和谷歌比肩的百度搜索,有和Ebay抗衡的淘宝,有强大的腾讯QQ和庞大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但我们似乎还没有一家与维基百科一样有专业精神和理想的中国百科。而无论百度百科还是互动百科,都在为寻求商业模式和盈利途径苦苦求索。
  我很欣赏威尔士公开信中的一句话,“商业本无过。广告亦非恶。但它们不属于这里。不属于维基百科。”很希望这句话能永远驻留在维基百科的网页上,也希望能有一天在中国的百科网站上看到。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讲师)
  来源:青年记者2011年1月上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