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于冠深:道德是脆弱的吗

2011-09-20 13:13:44

来源:   作者:

摘要:

  文/于冠深
  媒体上呼吁加强反腐败制度建设的文章时有所见。按有些文章的说法,所以要加强制度建设,是因为道德这东西脆弱,靠它不住,见钱不眼开,见利不伸手,太过困难,只有加强制度建设,使人不敢和没有机会腐败,才能消弭腐败。诸如此类。依据这样的逻辑,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加强有关制度建设就行,而干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工作意义不大,似乎可以不必徒劳费精神了。
  就反腐败而言,着力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监督方面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设置,并认真落到实处,无疑至关重要。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但是,把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知,建立在所谓道德脆弱的判断上,则值得质疑。
  也是媒体揭载,腐败分子在面对诱惑的时候,确实把握不住强烈的贪欲之心,以致不可遏止地下水浴污。然则这里要问:他们头脑里有那块“拒腐蚀,永不沾”的道德吗?人们有个共识:他们头脑里大约不缺少别的什么,比如严重的私心和这样那样花花绿绿的东西,偏就是缺少道德或道德观念薄弱。对此,腐败分子自己也不否认。其比较一致的说法是“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怎么能不缺少道德或道德观念不薄弱呢?古人所谓“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的箴言,恰可从反面证明腐败分子缺少道德或道德观念薄弱。所以我说,腐败分子腐败,实乃缺少道德或道德观念薄弱所致,不是缘于所谓道德脆弱。
  “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见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照我理解,这句话里的“根本”二字,应包含这样两层意思:一者,世界观是总开关,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相应的道德伦理观念。再者,一个人的世界观一经确立,便具有稳固性,长期乃至于终生不变。既然一个人的世界观一经确立,便具有稳固性,长期乃至于终生不变,那么,这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相应的道德伦理观念,也就具有了稳固性,长期乃至于终生不变。面对诱惑,腐败分子的防线——如果他们也有过防线的话——注定是脆弱的,因为他们缺少道德或道德观念薄弱。把明明是缺少道德或道德观念薄弱所导致的防线脆弱,说成是道德脆弱,显然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可见志的坚韧。志是前面的东西,背后有着道德操守的坚强支撑。志的坚韧,归根结底乃缘于道德操守的坚韧。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匹夫也不可夺德。假如我们能够拿“道德是脆弱的吗”这个问题,去问文天祥等仁人志士和民族英雄,去问无数革命先烈,相信都会斩钉截铁否定。放眼时下,在相同的制度环境下,有些干部固然腐败了,但干部队伍中的多数,特别是他们当中的楷模人物,则恪守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克己奉公,廉洁自律。难道他们都不曾受到过诱惑吗?大概不会有人这样认为。他们面对诱惑能岿然不动,当然与新时期道德操守的坚强支撑密切相关。作为万物之灵,人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就是人有道德或确切地说是可以具有道德。认为道德脆弱,是不是丧失了不应丧失的自信呢?
  话说回来,任何具有稳固性、坚韧性的事物的所谓稳固坚韧,都只能在相对的意义上理解。高山夷为平地,沧海化为桑田。绝对稳固坚韧的事物是没有的。道德的稳固坚韧自然也不例外。尽管如此,相对意义上的道德的稳固坚韧,终究迥异于所谓道德脆弱的误断。故无论如何,认为道德脆弱,轻视和忽视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不对的和有害的。一个制度建设,一个道德建设,必须两手抓、两手硬,多一点辩证思维,双管齐下,这头漏的那头堵,那头漏的这头堵,才能达到有效防止和反对腐败的目的。
  
  (作者为大众报业集团原副总编辑)
  来源:青年记者2011年8月下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