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王建珂:从一次新闻学术讨论会说起

2012-03-19 09:59:51

来源:   作者:王建珂

摘要:

  文/王建珂
  上世纪80年代初,西北五省(区)举行了一次新闻学术讨论会。当时正是中央号召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时候,会议充分发扬民主,开得非常活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讨论会是1980年5月在兰州举行的。兰州军区和甘肃省委对会议十分重视。兰州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肖华、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宋平(后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亲自与会。著名儒将肖华在大会上做了一个精彩的报告,鼓励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写出反映时代、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作品。大会不设主席台。抗战时期曾任重庆新华日报编辑部秘书长的宋平,和其他与会人员一起坐在台下听会,还不断记笔记。中宣部新闻局的两位负责同志也到会。
  参加会议的包括我国杰出的新闻理论家复旦大学王中教授(带着研究生李良荣)、中国人民大学甘惜分教授(带着研究生童兵),以及中国社科院新闻所研究生院、暨南大学新闻系、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的专家学者。全国共有四十个单位的人员参加会议。各省、市(区)报(台)与会的多数是总编、副总编,台长、副台长。新疆日报对这次会议也很重视,当时主要领导离不开,只好由我这个刚上任的副总编辑带队,和我一起赴会的有4位资深主任。
  会议讨论的问题十分广泛,可以说基本上囊括了自解放以来、特别是1957年以来一直争论的所有理论问题,如报纸的性质任务、新闻与宣传、新闻事业的党性和人民性、新闻的本质真实和现象真实、新闻自由、报纸上的批评等。
  最可贵的是会议贯彻“双百”方针,在小组会和大会发言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争论。特别是关于新闻事业的党性和人民性问题,争论最激烈。多数人主张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但是,也有的鉴于文化大革命的教训,认为党性和人民性有不一致的情况;有的认为人民性高于党性,有的则认为党性高于人民性,甚至说新闻事业不应有人民性的提法……
  这次新闻学术会议规模之大、思想之活跃,在我国都是空前的,可以载入中国新闻学术史。但是,理论上准备不足,讨论不深入,也是明显的缺陷。以我们的发言为例,我们阐发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基本观点是对的。但是,现在看来,那篇论文基本上是从概念到概念,没有根据党报长期以来单向传播、忽视表达人民意愿的实际,强调人民性的重要性。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事业规律的科学。新闻事业是有客观规律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必须承认它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那种为人们通常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些规律是它所不应该而且也不可能任意摆脱的。”(据马恩全集第二版新译文)同时,新闻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长期以来,存在“新闻无学”的说法。粉碎“四人帮”之后,新闻学研究受到重视,西方大众传播学的引进,丰富了新闻学。国家把新闻传播学列为一级学科,各地办起了新闻研究机构和专业刊物,新闻学研究取得一些新的成果。但是,新闻到底是不是一门独立的学问,仍然被许多人怀疑。这和我们新闻学界和业界本身有关。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我国党报的实践经验(包括解放前民办报纸的实践经验)进一步进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对西方的传播学真正鉴别和消化吸收,融进新闻传播学,都是需要不断深入解决的问题。
  每一门科学的发展,都要以充分发扬学术民主、贯彻百家争鸣方针为推动力。这早已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所证明。新闻学与政治关系密切,有其特殊性,但是,政策不能代替理论,而要以理论做指导。新闻学理论的发展,也要通过讨论、争鸣,要以发展媒介批评来助推理论建设。而目前,这方面的学术民主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媒介批评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有些“批评”简单粗暴,有些则无原则地溢美。这几年新闻教学点大量涌现,但大都是草台班子匆匆上马,连基本课程都开不起来,更谈不上新闻学研究。新闻业界的研究工作有所发展,但不少单位的研究气氛并不浓厚。
  新闻实践要靠理论的指导。回顾三十多年前的那次会议,我最主要的体会就是,需要真正把新闻学当做一门科学,重视它的建设,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培育媒介批评,使新闻学理论研究达到新水平,从而提高媒体人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者的媒介素质,把我们的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新闻系教授)
  来源:青年记者2012年2月下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