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张涛甫:一个叫华莱士的人走了

2012-05-15 16:58:45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张涛甫

摘要:

  文/张涛甫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4月8日宣布,该公司著名新闻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已于前一天晚间在康涅狄格州的一所疗养院中去世,享年93岁。华莱士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新闻节目《60分钟》的创始人员,他担任该节目的主持人长达近40年之久。华莱士曾经采访过无数著名的政治人物和各界名流,在1986年和2000年曾分别对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和江泽民进行过专访。他以其辛辣、强硬的主持风格以及近乎“审讯”的采访方式闻名于世。因而有“新闻怪杰”之称。华莱士走了,随之谢幕的是一个流传了40年的新闻传奇。在华莱士的身上,集聚着无数新闻人的光荣与梦想。
  毫无疑问,华莱士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新闻人物。华莱士的存在可谓传媒界的一个异数。他个性张扬,但大智且大勇。他是一个新闻奇才,天生就是一块做新闻的料,没有什么能比做新闻更能释放他的想象力和激情了。华莱士以极具个性的风格搅动了新闻界一池春水。电视观众对他的评价是:“无惧、无耻,但很棒”。他身上带有斗牛士的气质,他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驯服新闻的,准确地说,他是为电视新闻而生的。他的鹰派新闻风格,横扫新闻界的浮薄阴柔之气。华莱士在与同事的论战中,毫不客气地抨击美国的新闻风气:“什么叫新闻?政治上的婆婆妈妈和家庭中的吵架拌嘴叫新闻吗?新闻从业者的良心是什么?我们的社会有这么多问题摆在前面,但我们更多的新闻从业者只把双眼盯在白宫的胸脯和好莱坞的屁股上,这不仅是渎职,也是可耻的逃避行为!”作为一个电视新闻人,他比任何人走得都远,他以出位的方式,出奇制胜,创造了许多经典提问,也创造了不少新闻传奇。
  与其他媒体相比,电视媒体表现新闻的优势甚为明显,但劣势也很突出。电视长于形象,富有现场感,但它做深度新闻报道不及平面媒体有优势。平面媒体的文字优势以及多年积攒的叙事经验,奠定了它做深度报道的家底。CBS推出《60分钟》电视新闻杂志,有点跟平面媒体较劲的味道。这比拼是有风险的。但是,华莱士的加盟成就了这个电视新闻杂志栏目。华莱士与《60分钟》真是天作之合。华莱士的天才在《60分钟》得到淋漓尽致的释放。他的精彩表现,不断刷新人们的电视新闻体验:原来电视还可以这么做新闻!华莱士打破了电视媒介表现深度新闻的局限性。因有华莱士的天才表现,电视做深度新闻报道的优势一寸一寸地生长出来,进而奠定了调查式电视新闻的王者地位。
  是什么成就了华莱士的新闻传奇?毫无疑问,个人天赋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是华莱士创造了奇迹,而不是别人。除个人才华之外,媒体平台以及宽容的工作环境也是不能缺少的。没有台就没有戏。没有《60分钟》这个与众不同的平台,华莱士哪怕有天大的能耐,也无处施展。华莱士在50岁之前,一直都在新闻边缘地带兜圈子,直到《60分钟》出来,才彻底照亮了华莱士的新闻人生。当然,CBS也万万没有料到,《60分钟》这个栏目到了华莱士的手中,竟然会如此精彩。其实,华莱士的另类风格不是没有争议的,好斗的华莱士惹出了许多麻烦。对此,CBS没有吹毛求疵,而是给他宽松的表达空间,甚至纵容华莱士的出格举动。没有紧箍咒,华莱士才能放开拳脚,把他的职业荷尔蒙充分释放出来。当然,华莱士的出位表现也是有底线的,有职业良知和社会正义感垫底,华莱士的表现也不会出格得太远。
  华莱士赋予了电视新闻以新的意义,是他照亮了《60分钟》,创造了一代电视神话。华莱士的天才表现,撕开了电视的限度,赋予电视前所未有的表现力,成就了电视新闻的深度和长度,确立了电视新闻的专业高度。
  一个电视新闻“牛虻”远去了,带走了他的所有故事。但是,无数听过华莱士故事的观众还没有散场,他们会围坐在《60分钟》面前,等待下一个华莱士出场。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系主任)
  来源:青年记者2012年4月下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