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乔新生:图片报道为何容易撒谎

2012-05-15 17:05:58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乔新生

摘要:

  文/乔新生
  前不久,新闻媒体纷纷报道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除新闻,事后证明是一个乌龙事件。北京市文物保护部门虽然公开声明,从来没有允许拆除故居,但是,并没有对施工单位作出严厉的处罚。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新闻记者采访所看到的现象,并非拆除故居,而是在进行正常的维修工作。那么,新闻媒体的图片报道真真切切,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答案非常简单。新闻媒体在采访报道的时候,虽然拍摄了图片,但是,拍摄的图片并没有给观众呈现出整体的面貌,在残垣断壁之中,人们很难发现施工现场的整体状况,当然更无法了解施工单位究竟是在进行正常的故居维护,还是在全面拆除这个民国时期具有价值的建筑。
  按照我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要成为一个受法律保护的故居,必须符合诸多条件。作为文物保护的故居,必须有详细的规划图和保护设施。如果是对外围的建筑进行翻修整理,那么,可能不涉及文物保护的内容。如果新闻记者缺乏法律常识,在采访报道的过程中偏听偏信,那么,很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事实上,关于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的图片报道,就犯了一个典型的想当然错误。作者既没有拍摄到国家文物保护列入的主体建筑,同时也没有向观众展示整个文物建筑保护的示意图,结果导致当地执法部门工作人员一头雾水,而观众在严重误导之下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过去人们常说,有图片就有真相,但现在看来,如果记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选择特殊的角度拍摄,或者故意省略核心内容,那么,即使有完整的图片,也未必能够呈现事实真相。新闻记者必须成为一个诚实的人,一个聪明的人。只有诚实才能脚踏实地全面了解事实真相,只有聪明才不会被眼前看到的东西所迷惑。
  任何新闻事件的发生都有因果,要想避免被欺骗,新闻记者必须学会找到因果关系,并且关注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如果只看到静态的现场,而没有分析发生的原因,并且采访新闻事件的当事人,那么,出现这样的错误丝毫不令人感到奇怪。正如一些新闻记者所指出的那样,在这样一个涉及文物保护的新闻报道中,新闻记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从各个侧面核实有关内容。然而很遗憾的是,新闻记者太相信自己的眼睛,以至于把自己所拍摄的照片当做真实的东西,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利用。记者可以为自己辩解,认为自己所拍摄到的是真实的场面,但是,他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和故居保护毫无关系。或者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新闻记者听风就是雨,而没有仔细地了解新闻事件当事人的所思所想,没有深入调查故居保护的有关规定,甚至没有来得及查阅有关现场的施工图纸,就匆忙得出了结论,以至于自己所作出的判断与实际大相径庭。
  新闻记者不是传声筒,也不是照相机。如果把拍摄的照片直接作为新闻作品,而没有分析照片所包含的深层次含义,那么,这样的新闻记者就是不合格的。新闻记者不仅仅是一个拿起照相机的人,新闻记者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家,一个善于分析判断新闻来龙去脉的人。因为只有了解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才能制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新闻作品。
  部分学者认为,在网络时代,如果新闻记者深入挖掘,然后再制作并且发表新闻作品,那么,就会远远地落后于网络的使用者,因为任何人都可以拿起照相工具,把自己所看到的现场发表在网络上。不过,在笔者看来,新闻记者的价值不在于将看到的东西公开发表,而在于去伪存真。如果新闻记者为了追求新闻的时效性,而不顾及前因后果,那么,新闻记者和传播谣言者就没有本质的区别。
  新闻记者应该是一个思想家,能够把那些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经过精心过滤之后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新闻记者不要匆忙地得出结论,也不要太相信自己的眼睛,而应当学会沉静下来,把所看到的一切进行逻辑分析整理之后,变成有价值的新闻作品。因为只有这样,新闻记者才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向人们呈现出可靠的东西;也只有这样,新闻记者才能与那些普通的网络使用者区别开来。
  (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教授)
  来源:青年记者2012年4月下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