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乔新生:国际评论不能瞎子算命

2012-10-17 08:41:26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乔新生

摘要:

  文/乔新生
  现在,我国的新闻媒体开设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新闻评论栏目,聘请所谓的国际问题专家在媒体上大发言论。这一方面是因为国际新闻评论与国内的政治有一定的距离,有一定的评论空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国际新闻充满着冲突和暴力,发表国际评论可以借用其他国家媒体的新闻画面,从而产生视觉的冲击力。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国际新闻评论栏目的出现,也符合新闻传播的规律。对于那些远离自己的国际问题,受众不能或者不愿独立地作出判断,他们更愿意将那些与自己毫不相关的国际问题交给专家作出判断。而一些国际新闻评论员恰恰利用了这一点,对那些他们根本不擅长也不可能作出准确预测的国际事件发表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观点。
  凡是真正从事学术研究的人都知道,学术研究的魅力就在于学术假定。如果忽视了学术假定条件,那么学术研究就没有意义可言。新闻传播的基本特点就在于,尽可能地减少学术假定的条件,帮助读者或者观众作出判断。这种现象或许可以称之为“新闻传播陷阱”——把学术研究工作者在非常严谨的学术假定条件下得出的结论,变成一个即将发生的事实,或者把特殊情况下出现的现象,变成一个随时都可能发生的事实。国际新闻评论员的价值就在于,尽可能地避免陷入新闻传播的陷阱,帮助读者或者观众认清各种误区,从而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
  学术研究不仅需要严谨的学术假定,而且需要严格的逻辑推理。在新闻评论的过程中,一些新闻评论员不仅忘记了学术假定,而且把一些毫不相干的细节凑合在一起,以此来增强自己的说服力。这是一种违背新闻评论员职业道德的做法,它不仅会让受众形成错误的判断,而且会出现复杂的社会舆论,反过来推动或者影响新闻事件。新闻评论员不能信口开河,不能利用新闻传播中“离自己越远对事件判断力越低”的规律,误导受众。
  对一些新闻媒体而言,追求的是新闻评论的过程,而不是新闻传播的观点。按照一些新闻评论员的说法,“国际问题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哪里去,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打起来,也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歇下来”,因此,只要给出模棱两可的说法,就算完成了任务,至于问题能否得到解决,根本不是新闻媒体应该考虑的事情。一些新闻媒体评论员之所以发表评论,是因为现场的信息量太少,或者根本没有到冲突热点地区的机会和条件,之所以设置新闻评论栏目,就是以新闻评论的名义借用或者照搬其他新闻媒体的信息。一些新闻评论员在新闻媒体上煞有介事地发表评论,目的是为了巧妙地运用或者借用其他新闻媒体所披露的信息,新闻评论员只不过是一些新闻媒体借用其他新闻媒体新闻作品的演员罢了。
  新闻评论必须建立在新闻事实基础之上,如果没有第一手的新闻采访报道,或者没有独家新闻,那么,以新闻评论的形式借用其他新闻媒体发布的信息,是典型的投机取巧,新闻评论员就好像盗窃团队的“放风人”。这种比喻或许不恰当,但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我国一些新闻媒体的炒作手法。
  如果新闻评论员不负责任,在新闻评论过程中既不注意基本的假定条件,同时也不考虑得出的结论是否符合逻辑,那么,这样的新闻评论就是愚弄受众的新闻评论。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际新闻评论员非常强调国际新闻评论的导向性问题,认为国际评论必须与执政者的政治决策和外交主张保持一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它充分反映出国际新闻评论的导向性和敏感性,也反映出国际新闻评论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国际新闻评论员不能说假话,但是,国际新闻评论员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假定条件,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发表不同的意见。国际新闻评论员选择性地发表评论观点,既是政治上的需要,同时也是国际新闻评论的本质属性使然。国际新闻评论员可以旗帜鲜明地公开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是,国际新闻评论员不能云山雾罩,把一些互不关联的信息拼凑在一起,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
  (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教授)

  来源:青年记者20129月下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