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陆高峰: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养

2012-12-10 17:31:29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陆高峰

摘要:

  文/陆高峰
  有人总结出人生的各种“最高境界”:荣誉的最高境界,你已远离江湖,江湖还在传说你;喝酒的最高境界,你还知道他是谁,他已经不知道你是谁;交友的最高境界,久不联系,常在心中;事业的最高境界,家人想你,单位念你。有人据此戏言,新闻发布会的最高境界是,记者还没弄清情况,新闻发布会已经“到此为止”。其实,这种不顾传播效果和记者感受的做法,是新闻发言人缺少媒介素养的典型表现。
  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养主要指新闻发言人对媒介、记者、媒介产品生产与把关以及新闻传播等知识的了解情况、利用媒介进行传播以及与记者和媒介打交道的能力。媒介素养是新闻发言人正确、成功发布新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从笔者近期专门针对新闻发言人的一次小规模调查和相关研究来看,我国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养状况不容乐观。调查发现,超过60%的新闻发言人没有媒体工作经历,超过80%的新闻发言人没有受过新闻传播学本科以上的正规教育,甚至有高达36%的新闻发言人没有受过新闻发言人专业培训,超过40%的新闻发言人每年参加新闻发言人专业培训的频率基本为零。不仅如此,高达38%的新闻发言人在工作之外与记者较少联系,近6%的新闻发言人工作之外从不与记者联系。近20%的发言人认为自己很难与记者成为朋友。近20%的受访者平均每天通过阅读、研究等接触媒体的时间基本为零或在1小时以下。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国内新闻发言人总体职业水平一般,有15%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国内新闻发言人总体职业水平较低。
  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认为,“许多官员的传播素养是一张白纸。中国的官员绝大部分没有媒体工作经历,尤其是在政府部门担当新闻发言人和从事新闻宣传的人几乎都如此。在美国,几乎所有的新闻发言人都有媒体的从业经历。美国总统的新闻官和白宫新闻发言人,都是从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或报纸的资深评论员中选拔出来的。还比如说,对受众的考虑是传播学的内涵,但我们的很多官员讲话恰恰忽视了受众的需求。这说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很难,所以,让人爱听、听得进去产生作用的讲话很少。”
  现实中,一些发言人不仅不能认真考虑受众的需求,甚至对记者也冷嘲热讽、百般刁难,乃至封杀、驱逐、恐吓和殴打。如媒体曾报道的某大型企业发言人“调戏”女记者事件就是一例。该发言人面对广东某报女记者的采访要求,称“我是高级记者出身,你们过来搞得我跟我老婆泡温泉都没泡好。你不要玩弄老同志”,并称“我对你没兴趣!”这种对待记者的态度既是对记者和公众利益的不尊重,也是缺少媒介素养的表现。
  造成我国新闻发言人媒介素养欠缺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新闻发言人教育和培训的滞后。不仅新闻发言人职业教育缺乏,专业化培养滞后,新闻发言人教育缺乏制度性,系统的学科理论还没有形成,从本科到研究生教育仍然总体处于空白状态,而且新闻发言人专业培训机会少,培训内容实用性差。
  暨南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董天策在谈及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时认为,新闻发言人培训班有时也不是那么“纯洁”,甚至充满了一些诈术。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培训和教育模式习惯于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不仅一些高端新闻发言人培训师资直接来自海归人员,而且以盲目灌输国外做法为荣。这导致了国内一些新闻发言人培训严重脱离国内现实需求。
  笔者调查发现,不仅有高达36%的新闻发言人没有受过新闻发言人专业培训,超过40%的新闻发言人每年参加新闻发言人专业培训的频率基本为零,而且即使参加新闻发言人培训,仍有近30%的新闻发言人认为新闻发言人培训内容不能切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需要。超过20%的发言人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能适应新闻发言工作需要。这说明我国当前既要提高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养,也要从根本上改善新闻发言人教育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作者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后、江苏省政府网站主管)

  来源:青年记者201211月下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