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时统宇:微电影为社会新闻拓展报道空间(之三)

2013-03-07 13:36:18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时统宇

摘要:

  文/时统宇
  在社会新闻的视阈,微电影常常被演艺圈的边缘人物所利用,很可悲地被这些人拿来说事,进不了院线就微一把,这特别需要人们警惕。
  请看这样的社会新闻:
  之一:最近陈冠希在上海出席活动时宣布今年将是他的复出年,下半年将会开拍电影,目前正在挑选剧本,而日前记者目击到陈冠希已经拍上了“电影”,而他复出后扮演的第一个角色竟是“新郎官”。记者获悉陈冠希当时正在北京拍摄一部“微电影”,这可以说是他将要复出大银幕的“试水之作”。当晚在现场陈冠希热情高涨,拍到凌晨仍不知疲倦,现在大电影拍不了,他只能先拿“微电影”来解解渴了。
  之二:最近,由日本当红女星苍井空主演的微电影《let me go》已经完成拍摄,这是苍井空走进中国的第二部华语微电影,片中的苍井空依旧性感,该部影片将同时登陆中国、韩国、日本,这也是苍井空的一次突破。
  微电影成本低的特性,八卦人物也懂,对于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此类人物而言,参与微电影不仅成本低而且动静大,何乐而不为?而伤不起的恰恰是微电影本身。从“干露露事件”中,人们明白了“不允许有丑闻劣迹的人出镜发声”,原来是朝野间的共识。
  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有关电影的这样两个数字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是2012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超过170亿元,二是《泰囧》的票房收入达到12亿元以上。在一片欢呼声中,对《泰囧》的批评显得很微弱,但毕竟有。这样一篇短文引起了我的注意:《泰囧:“三俗”的胜利》。文中写道:
  看完《泰囧》,我不得不说,这是一部水平一般的电影,并且,是毫无诚意的电影。
  首先,我觉得它的故事情节就是荒诞的,三个人在一个陌生的国度,上演了一出闹剧,没有根本的矛盾冲突,两名男主角不约而同地丢下老婆孩子,去为一个莫名其妙的授权书斗得你死我活,真是“奇葩”。
  至于桥段,老套、陈旧,类似“你丫闭嘴”、“你脑子进水了”、“你有病”等,都在《人在囧途》中出现过了……整个电影可以用“三个二B闹泰国”来概括,所以,《泰囧》的胜利,就是“三俗”的胜利。
  这样的看法可能有些偏激,但不能说毫无道理,并且,给这样的批评一席之地是电影繁荣的必需。但如此批评有些用力过猛,《泰囧》是俗,但还不至于“三俗”。甚至,在其票房收入过了12亿元时,我特别盼望它能超过《阿凡达》在中国的票房收入,毕竟,人们都希望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本土的电影能实实在在地挣钱。想起十年前,我们的电影票房收入刚达到10亿元时,人们惊叹“电影也能挣钱吗?”而今天,2013年中国电影的票房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不是痴人说梦。面对这种火爆市场,我常常很天真地想:当年,粮票取消时,我曾暗暗担心不发粮票了,有多少人要失业啊!因为,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每个月发粮票的人就有好几千。好在,社会的发展证实了我是杞人忧天。没了粮票,却有了股票、彩票……更重要的是,从中我们都学会了分辨得与失、大与小、多与少。
  当然,光有票房收入是不够的。2010年,当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时,相关部门负责人曾明确指出:国产影片真正能够赢得口碑、获得好评、全面满足市场需要和观众文化需求的精品力作明显不够,表现为文化关怀薄弱、价值呈现缺失、审美境界狭小、现实主义力作缺乏。
  我十分认同这样的观点:电影创作不是一次简单的市场行为,每一部影片都是一次重要的价值输出,有着独特的文化贡献。
  商业大片是这样,微电影也是如此。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青年记者2013年2月上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