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时统宇:娱乐新闻的情怀与关怀

2013-04-25 09:42:35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时统宇

摘要:

   文/时统宇
  对广东的几家报纸我看得比较认真:《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深圳商报》。可能是我比较老派,对手机类的刷屏不习惯,也从来不看什么电子书,手拿报纸才有一种工作的感觉。
  《羊城晚报》的娱乐新闻挺“港派”,各路娱乐明星那些糗事报道和图片挺闹腾。但偶尔有灵光闪现,又让这样的版面多少有了些收藏价值。这不,春节前的两期报纸就是这样。一是大年三十的《“中国式讨薪秀”何时休?》,二是2月6日的《导演,上盘“手撕鬼子”!》,分别由该报的《晚会》编辑部和娱乐新闻部主编。
  《“中国式讨薪秀”何时休?》由十幅照片组成,包括“外交部新闻发布会式”、“广场集体举牌式”、“江南式”、“元芳,你怎么看式”等,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强力推出,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我为什么特别看好这个版面呢?还是该版的按语点到了要害:
  今天是除夕,不知道有多少农民工兄弟,还被欠着工资;也不知道有多少农民工兄弟,因为拿不到工资回不了家过年。年复一年,“中国式讨薪秀”,已成了令人心酸落泪的“保留节目”。
  这里只是中国大地数不胜数的“讨薪秀”中的几个。工资是关乎农民工养家糊口的头等大事,农民工放弃法律途径、放弃尊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讨薪,只能说明他们维权之艰难和无奈。
  我们换一个系统,看看电视。春节的狂欢,春晚是个极致,而实际上电视等不到除夕,2月8日,也就是腊月二十八,卫视晚间就已经高度同质化——到处莺歌燕舞,一水儿的晚会。我有一种疑惑:今夕是何年?要回家的人都买到票了吗?骑摩托车回家的农民工到家了吗?他们的工钱都拿到了吗?媒体的当下关怀在那个特殊的时刻就剩下两家——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1+1》和江西卫视的《深度观察》。我的这种判断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得到了印证:“没有一个国家的晚会像中国这么多”,请媒体“给天价晚会曝曝光”……印象中,两会代表集中炮轰晚会并不多见。
  《导演,上盘“手撕鬼子”!》舍得给版面——2/3个版,批评了电视剧的抗日意淫——手榴弹打飞机,比子弹跑得还快的奇人,横店名菜——“手撕鬼子”,这个地方全年48个剧组在“抗日”,一人最多一天死8次。《导演,上盘“手撕鬼子”!》的归纳很到位:形式,日趋魔幻化;主角,日趋偶像化;鬼子,日趋白痴化。黑体字十分醒目:收视高,就有人拍;2013,继续“抗日”。
  本来,“1644年满清攻入北京,为中国电视剧做出卓越贡献”,发展到穿越剧可算一个“高峰”,但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抗日战争竟然也能戏说和穿越,也就是说,属于人们常识中的主旋律题材被生生撕开一个大口子——这里可以穿越。这就无怪乎为什么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却生产不出百姓敢吃的奶粉,因为已经没有了道德底线。好在我们的媒体还有起码的良知,娱乐到家的版面还不至于娱乐至死。
  《羊城晚报》的这两期报纸,我一直保存到写这篇小稿。春节以后,不少主流报纸对热播剧的反复播放提出了批评,甚至讽刺了某些台为“甄嬛台”。有这样一件事:在“CCTV电视剧明星盛典”的策划会上,我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我不反对《甄嬛传》入围,但《刘伯承》、《焦裕禄》、《杨善洲》等主旋律电视剧必须有。别的台可以没有,央视必须有,因为你是国家大台。
  写这篇专栏时,我又拿回了一周的报纸。《羊城晚报》的娱乐新闻版照样是“汤唯:爱情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徐峥被指拿走大纲抢立项”的大篇幅头条报道。对此,“九斤老太式”的指责好多年前咱就没少干,又是好多年过去,好多事已是见怪不怪。我想说的是:既然“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与理想和信仰相联,咱总得有点儿情怀和关怀不是?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青年记者20134月上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