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张灿灿:传播力的较量

2014-05-23 09:53:13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张灿灿

摘要:

  文/张灿灿

  国内媒体人大概没想到,马航MH370客机失联事件发生后,自己竟然和马来西亚政府一道,成为备受争议和指责的对象。

  作为搜救工作进展信息的来源,这两个对象的表现着实让公众看得着急上火。马来西亚政府表现笨拙,搜救工作朝令夕改,重要信息模棱两可,调查结果一再自我全盘否定;国内媒体倒是非常用心尽力,但力气总使不到位:重要信息靠翻译,核心信息拿不到,传谣辟谣轮番上阵,蜡烛“鸡汤”不停歇。

  从国家形象的层面上,马来西亚政府公信力大降,人心尽失;而从新闻专业的角度看,国内媒体的传播力也同样令人失望,正如一位评论人所说,很多报道仍然“停留在粗浅的表面”。

  实际上,假如你看到的不仅是一种原始、粗陋的传播模式,还有暴露出的不负责任甚至打破道德底线的工作态度,“粗浅”还算是个客气的评价。

  事件发生后几天内,“飞机迫降于南宁”、“飞机降落在印度洋某小岛上”、“飞机掉头回飞”等小道消息,在舆论场里来回轰炸。甚至只需一个电话就可求证真伪的内容,很多官微、“大V”、知名媒体人仍然不假思索随手转发。少之又少的专业分析淹没在巨大的谣言浪潮里,掀不起一丝波澜。

  虽然多数小道消息很快就被更权威的官方来源认定为谣言,很多传谣者也例行作了原创辟谣或者转发写有真相的微博,但这似乎只是徒增点击量和传播量而已。只要看谣、传谣然后再辟谣,这样的轮回传播也能产生“新闻”,一时间“新闻”量翻番,阅读量激增,造成舆论场看似热闹的景象。真相没来临之前,就这样虚无地喧闹着。

  常被评价为最讲究实用主义的国人,此时却没有表现出这一特质。按理说,实用主义会把获得实际效果当作最高目的,239人生死未卜,搜救任务紧迫。人命关天之际,最大的实用莫过于找飞机、救乘客。发谣言、点虚拟蜡烛、写煽情特写,能发挥什么实际作用?

  潮水散去,才知道谁在裸泳。表面的专业精神问题翻个篇儿,专业水平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不传谣、不点蜡,国内媒体依然扭转不了局势。

  也许航空领域的知识晦涩难懂,但反观国外媒体淡定得令人艳羡的专业表现后,一波又一波读者、观众的批评声向国内媒体袭来,批评声里多少也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味。不要再说读者、观众不识货,专业新闻曲高和寡。专业不专业,一眼便知。

  当然,批评别人只是动动嘴、敲敲键盘的工夫,辩驳声也并非没有,不少前线记者来倒苦水,全国至今培养了几个民航口的专业记者?重大突发事故有没有健全的报道机制,尤其是发生在国际领域的?涉及国家层面的信息有无对外透露的出口?从硬件到软件,样样都不给力,还可以做更多更好的期待吗?

  实际上,中国媒体在全球大事件报道的较量中不给力、不突出,并不难理解。再说,我们有多少行业能在国际上名列前茅?行行似乎都有一个差不多的特点:有量无质。进军世界500强公司,基本靠垄断国企;世界名校排名,只有一所大学挤进前50,还是第45位;在世界媒体实验室评选的2013年首届世界媒体500强中,虽然中国内地占据42席,在参选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四,但大陆上榜媒体的第一位已经是世界第69名,42家媒体的平均营业收入只略高于美国的八分之一。

  一切尚未登上排行榜,单纯指望媒体业一枝独秀也是不现实的。媒体业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靠一腔理想热情就能保证长期稳定地供应高质量、有深度的新闻报道。媒体业的发展伴随着国家整体政治地位、经济实力的提高,也仰仗人才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

  媒体行业要反思,但要反思的,并不光是这一个行业。套用里尔克的话,“哪有什么传播力而言,专业意味着一切。”后半句,适用于三百六十行。

  

  (作者为《检察日报》记者)

  来源:青年记者20145月上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