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时统宇:在“星光奖”颁奖论坛上的发言

2014-07-31 15:24:34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时统宇

摘要:

  文/时统宇

  5月30日,第23届电视文艺“星光奖”颁奖论坛在北京举行。我作为评委在大会上有一个发言,基本内容是:一、近年来电视文艺发展中的两个重要的政策背景。二、中国电视具有年度记忆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观摩和评价第23届“星光奖”的参评作品,有两个重要的政策背景是必须重视的:一是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二是中宣部等五部门《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前者俗称“限娱令”,后者俗称“限晚令”。作为政府奖重要奖项的“星光奖”,用获奖作品体现制止电视的过度娱乐化问题是理所当然的,责无旁贷。评委会为更具文化含量的纪录片、文艺栏目、科普节目等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比如纪录片的获奖数量达到13部,而综艺节目的获奖数量不过5部,处于边缘地位的戏曲节目也有3部作品获奖。

  在“限娱令”、“限唱令”、“限晚令”这“三限”中,“限晚令”是最成功、最到位的,就像高档烟酒不好卖,高档餐馆生意清淡,百姓和舆论没有不叫好的。它与党中央的八项规定、反对“四风”、十一条禁令紧密相连,更与真正的民生紧密相连——百姓看病贵、看病难,房价居高不下,而晚会的豪华场面,特别是明星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出场费,能让百姓没意见、没看法吗?高档月饼少了,荧屏也清爽了,你听说百姓不满意了吗?电视的豪华风整治了十多年,这次可谓举重若轻,一剑封喉。“限晚令”是2013年8月发布的,其后的电视屏幕呈现已不在本届“星光奖”的评选范围,但这一通知的精神决定了评选的价值取向。比如卫视间曾经的跨年晚会大战,被舆论批评为烧钱大战,本次评选对跨年晚会采取了审慎的态度,最终获奖的只有《圆梦东方——2013东方卫视跨年盛典》。

  用主流价值观统领和把握政府奖的评价标准,是“星光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选秀节目能入“星光奖”法眼实属不易,《中国好声音》做到了。纪录片能在收视方面更胜一筹,《舌尖上的中国》做到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电视的年度记忆之上的里程碑意义。

  《中国好声音》的横空出世,实际上是向审美和艺术的一次回归——唱功与音准。这档节目的代表性选手,比如平安、吴莫愁、吉克隽逸等,都不是俊男靓女型的歌手,但他们一路走向春晚,只有一个原因——歌唱得好。人们似乎真正明白了:电视的声乐节目、五花八门的收视秘笈不过浮云而已,能够打动人心的还是歌曲本身和演唱者的真诚、认真和投入。

  浙江卫视总监夏陈安是我的老朋友,一次聚会时他送给我《中国好声音》的全部碟片,回来后我连跑带跳地看了一遍。你还别说,好声音就是好声音,有几场还真把我给唱哭了。中国电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面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但是,好看的节目不见得让你感动,而让你感动的节目一定好看,让我们记住:感动代表中国电视财富方位。

  《舌尖上的中国》已经拿奖拿到手软,人们从艺术成就方面给予了许多积极的评价。“星光奖”也将其收入囊中,有这样两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舌尖上的笑脸和主创者的十年磨一剑。

  《舌尖上的中国》中出现的笑脸在今天的电视屏幕上很少见:那些凭自己的手艺和血汗讨生活的普通人,在面对镜头的时候都笑了——有点羞涩,有点天真,但又那么开怀,那么灿烂,那么有感染力。我们的屏幕上有太多选秀式的笑、相亲式的笑、求职式的笑,那些八颗牙的标准笑脸有勉强、有应酬、有讨好,看多了都觉得别扭。而“舌尖”上的笑脸发自内心,心平气和,透着一种乐天知命的安然和快乐。因此,就是这些普通人的笑脸,让人们找到了中国电视的稀缺资源。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来源:青年记者20147月上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