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首页>专栏作家 > 正文

李昌文:媒体融合我们要准备什么

2014-10-15 00:21:19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李昌文

摘要:

  文/李昌文

  一个行业面临变革的时候,也往往是最能触动反思的时候。最近,新型主流媒体、新型媒体集团、媒体融合成了业界最时髦的话题。从党管媒体的角度来说,要占领制高点、控制话语权,传统媒体必须占据新媒体的主动;从传统媒体本身来讲,我们不敢跨界,人家就敢跨过来“打劫”,不融合就要落伍,就要面临生存的压力。这些年纸媒最先感受到了这种紧迫感,融合探索较早,而广播电视小日子过得还不错,所以行动迟缓。不久前,习近平同志就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出重要指导意见,给主流传统媒体的转型指明了方向。

  那么,媒体融合到底是什么?“在过去,传统媒体就像是站在一个挤满人的大厅里通过大喇叭喊叫传递信息一样;而现在,融合媒体就像是我们在大厅里四处游走和人们互相交谈,倾听他们每个人的声音。”这是荷兰国际广播电台副总编安迪·克拉克说的,形象地阐述了媒体融合带来的变化。

  当前我们和新媒体的结合,仅仅流于对新媒体技术的简单“嫁接”,在传统业务体系运作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去“贴一块”所谓新媒体业务,办网站、办官博、办客户端等,形成一种“转”而无“型”的尴尬及困境。这种状态,实质上不是“媒体融合”,而是“媒体结合”,两条线运作,“并行”而未“并轨”,导致两种媒体形式运作“两张皮”,传统的稳不住,新兴的起不来。

  我的理解是,媒体融合应是一体化发展,裂变化合产生新的型态,分不清你我,只有龙头、龙身和触角。要从“媒体结合”的框框中跳出来,谋求“媒体融合”的深度再造,彻底建立一体化思维。

  目前,传统媒体在人财物等资源优势方面,暂时还强于新兴媒体,但在载体方面,广播、电视显然大大落后于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新兴媒体。最要命的是,传统媒体一般都是国资事业或者企业单位,在管理体制方面大大落后于以民资为主的新兴媒体。所以,传统媒体的改革,实质就是融合新兴媒体的混合制改革,一旦融合了新兴媒体的网络新技术、新管理手段,其发展潜力和速度势必前程无限。

  媒体融合来了,我们不能打毫无准备之仗。首先,我们要在战略观念上转型,适应全新传播生态环境的挑战。只有按照总书记强调的,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打造一个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架构,传统媒体才能走出转型的阵痛,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这个过程中,传统媒体不仅需要澎湃如昨的热血,还需要刮骨疗伤的意志,甚至是壮士断腕的勇气。

  其次,我们要迎接互联网环境下生存模式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媒体试水新媒体,无论前期如何支持、扶持,最终都必须进入弱肉强食的市场博弈。传统媒体需要从管理体系、新闻生产过程、意见表达等各方面,稳妥而积极地构建一套新的目标模式和认知标准,展开新的运营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而不是蜻蜓点水般浅尝辄止。

  第三个方面就是要平衡国家、社会、商业三方利益的挑战。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是主流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利益需要我们体现社会责任,发出真正的民众声音,履行监督与平衡的职责;结合这些,我们要摸索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发展的商业模式。

  具体到操作层面,就需要我们进行全媒体采编经营理念的再造,这包括新闻和资讯素材快速共享和100%被多层次利用加工、全天候动态报道、以“活性”用户为中心建立自洽式的应用平台系统,提供包括广告、产品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从而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跨媒体内容制作、运营人才、新媒体技术人才,就得靠搞好顶层设计,完善采编和考核流程,在技术、平台上建立有效的倒逼机制,让全体员工不得不参与培训和学习,以适应融合后的媒体运营。

  媒体融合是又一个改革深水区,传统媒体人大多还是“爬格子的一代”,顶多是“码字的一代”,正在形成的新媒体不是这代人的“母语”。尽管我们在承受着媒体转型之重,嫁接、孕育之痛,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不能忘。走一条有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是新老媒体共同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作者为山东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来源:青年记者20149月下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