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首页>传媒视点 > 正文

媒体视点(2009年12月下)

2010-01-10 20:07:39

来源:   作者:

摘要:

  张研农:仅仅有导向的正确性和权威性是不够的
  11月23日,“人民日报校园行”系列活动在北京大学正式拉开。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与北大学子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以下为张研农演讲摘录:
  在很长的时间里,人民日报曾是政治“晴雨表”,人们习惯在人民日报报道的字里行间,寻找政治讯息,揣度政策取向。人民日报在历史上有过一言九鼎的地位。但是现在,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让新的舆论格局“群雄并起”,人民日报不再是一枝独秀,社会也不再会一呼百应。
  这样的情况就要求我们辩证地认识人民日报的历史和现实。一方面,党中央机关报的独特地位,让我们有了独特的“话语权”,但并不是“传播权”,因为“说话”是单向的,而“传播”是双向的。目前的舆论格局,因为极大的开放和包容性而带来了极大的竞争性,任何媒体都不能置身其外。如果我们不能用好党中央机关报的政治优势,不能将这种“话语权”转化为传播力,“主流舆论的代表性声音”就无从谈起。
  在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在纷纭复杂的舆论场,仅仅有导向的正确性和权威性,而没有导向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我们秉承的“主流话语体系”,就面临着被边缘化和空壳化的危险。对于人民日报而言,政治“晴雨表”作用或许淡化了,但社会“风向标”的使命必须承载,主流舆论的旗帜依然要扛,主流舆论首席代表的责任仍然要担。不遗余力地传播主流价值观,是人民日报不可回避的责任与使命。
  概括地说,今天的人民日报将朝着着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传播能力,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和现代传播体系的方向努力。一是打造全媒体传播的媒体战略,二是传播观念的变革创新。人民日报改革创新的力度还是很大的,也有阻力,阻力来自传统观念。人民日报有一种心态,当然是少数人的,这个心态我们概括为“红色没落贵族”心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大,这种心态在慢慢改变。
  (人民网/2009-11-23)

  黑龙江省市两级报业组建生活报传媒集团
  12月17日,黑龙江省市两级报业战略联盟签约暨生活报传媒集团成立庆典仪式在哈尔滨举行。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将以生活报品牌为纽带,强化资源整合。2010年起鹤城晚报、三江晚报、林城晚报、鸡西晚报、绥化晚报5家地市晚报将成为生活报的地方版,分别为生活报西部版、三江版、伊春版、鸡西版、绥化版,黑河日报、七台河日报将与生活报共同创办新的生活报地方版。
  生活报传媒集团由生活报主报、各地方版、生活知道网、生活报掌媒、生活服务类期刊、户外媒体以及面向市民生活服务的经营性公司等组成。生活报与地市报纸合作将实施“四步走”战略:内容合作——经营合作——组建股份公司——上市融资。将以5年为一个合作约定期,双方签订框架协议和法律文本。生活报将恪守“党委引导、市场运作、平等协商、互利共赢”的原则,以品牌输出、管理输出、资源输出等多种形式,帮助地市报实现报纸内容、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揭牌仪式上,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翟惠生认为,此举“将有利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繁荣,是今年新闻领域一件具有创新意义的大事”。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司长王国庆认为,这是报业改革具有实质性和前瞻性的举措。类似生活报传媒集团这样的省市报业战略合作和改革创新,新闻出版总署将给予大力支持。
  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衣俊卿认为,此举有利于避免省市两级报业间的过度竞争,有利于省市两级报业壮大规模,有利于增强主流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在此前的11月15日,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农村报》创刊60之际,成立了“一报、一刊、一网、一手机报、一研究中心、一阅报栏”组成的黑龙江农村传媒集团。
  (据生活报、黑龙江新闻网等整理)

  中青报“律师造假”报道惹争议
  12月14日,《中国青年报》发表该报记者的报道《重庆打黑惊曝“律师造假门”》。12月15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副主任、一级律师陈有西撰文《法治沉沦:中青报奇文批判》,称《中国青年报》这篇文章违背基本的新闻原则,官气十足,媒体定罪,未审先判,将涉嫌犯罪定性为已经犯罪,以偏概全贬损中国律师整体形象,充满了对现代法治意识的无知和偏见,应当进行严肃的澄清。
  彭远文也在凤凰网发表评论《就用这样的报道告诉我律师造假?》称:说得不客气一点,这篇报道更像一篇重庆政法系统的宣传稿,当不起中青报的“核心调查”四个字。
  12月16日,中国青年报法治社会版主编郑琳就《重庆打黑惊爆“律师造假门”》一文回应读者,称:“从我采访的多位当事人及专案组提供的证据来看,证据链是完整的。从目前来看,支持的也好,反对的也好,多是从情感出发,从思维惯性出发。具体到李庄事件,我认为,应该回到事实本身,回到证据。……我们应该警惕这种思维,一个个体越界,不代表整体都被羞辱。”“这个稿子里有没有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不够完善的地方?回头来看,我承认是有的。的确有些地方用词不当,有些地方对信息来源的交代不完整。即便时间紧张,也应该做到更好,这是我的疏忽。”             (据中青在线、凤凰网整理)

  手机报井喷发展,成为数字出版新亮点
  经过几年发展,中国手机报经过了导入期,进入了高速成长期。曾处于“试水”状态的手机报已形成强大影响力。已有100多家新闻机构开办了手机报,全国手机报总数突破1500种。今年第三季度,我国手机阅读市场活跃用户数已达1.49亿。
  2005年底,全国手机报用户达到100万;2007年底,这一数字超过3000万;2008年底,全国手机报用户接近5000万,每月订费收入超过亿元。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手机媒体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手机报的普及率已经达到39.6%。在对手机报的重要性判断中,有近67.5%的用户认为手机报是传统报纸的补充,而对于19.4%的用户而言,手机报已经与纸质报纸同样重要。预计到2009年底,手机报付费用户将超过8000万,订费收入达40亿元。
  3G牌照发放以来,手机网民发展速度彻底超过了互联网网民。目前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1.55亿人,预计到2009年底将突破2亿规模。2010年,随着3G网络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期,手机报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   (经济参考报/2009-12-8)

  汤森路透媒体部门总裁: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而不仅是内容
  以下为汤森路透媒体部门总裁克里斯·阿赫恩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一次研讨会上的讲话摘录:
  首先,新闻业并不是报纸的同义词,而目前对新闻业的讨论过于集中在报纸领域。其次,新闻业在互联网时代不应仅仅考虑如何生存,还应实现繁荣。只要新闻制作者和发行者能采用新技术、新工具和新发布策略带来的协作力量,并且我们停止在一切内容上亲力亲为,新闻业就能实现繁荣。
  新出现的新闻聚合和管理服务,以及目前处于统治地位的搜索引擎并不是新闻业的敌人。当然它们也并非救世主。在追求利润和用户的过程中,它们有可能做坏事。例如窃取并使用我们完整或几乎完整的内容拷贝,以及通过AdSense等广告网络赚钱,而不与我们分享利润。但它们中的大部分是新闻生态系统中建设性的、有竞争力的组成部分。我欢迎它们的加入,通过网络经济中参与各方负责任的行为,我们将看见新闻业向新黄金时代发展。与其他媒体一样,我们面临内容覆盖率、成本和价值的问题,以及是否应当着重独家内容的问题。我们关注所服务市场中专业人士的需求,而并不希望向所有人提供全面的内容。最重要的是,我们致力于制作并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而不仅是内容。              (中国企业家网/2009-12-14)

  互联网时代,报纸怎么办
  12月12日,网易联合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举办2009年度媒体高峰论坛“互联网时代的传统媒体”。以下为嘉宾发言集萃: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尹明华:不可能强求下一代像我们一样热爱报纸
  报纸如果有可能灭亡的话,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报人的文化价值观发生了问题。如果我们的报纸要活下去和活得更好,首先我们要回归一种社会的公共道德责任。这种道德的责任在理论上不会很高,但是是大家可以遵守的。我们大量的新闻宣传和新闻报道都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我们非常热爱报纸,希望下一代也这样,但是这不可能发生。每一代人的阅读习惯发生变化都是必然的。我们不可能强求自己的子女像我们一样去热爱报纸。下一代的孩子生活几乎都是在网上完成的,包括交友、购物和对信息的需要。如果没有报纸,他在这个城市里面会不会觉得孤独呢?完全不会,这就是现状。所以,我们要承认这个现状,然后设法改变自己。
  ◆南华早报总编辑Reginald Chua:新闻机构并不是非要纸质的
  中国的报纸行业是需要进行变革的。读者群在变化,整个产业和行业在变化,这影响到了读者群和广告收入,最终对于报业的工作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有一点比较好,在中国还是可以有时间想一想怎么做,在美国已经没有时间了。未来2~5年是中国报业可以想怎么解决问题的时间。要想一想怎么样搜集新闻,怎么样给读者提供新闻。更重要的是想一想人们想从什么样的渠道获得新闻和信息。要先把报纸这个词忘了,因为报纸只是一个新闻机构,新闻机构并不是非要纸质的,纸质的或者是数字版的都可以。
  ◆潇湘晨报执行总编辑龚晓跃:要像办周刊一样来办日报
  要像办周刊一样来办日报。在新媒体的冲击下面,新闻写得再短没有互联网短。互联网一句话就是一条新闻。我现在鼓励我们的记者把新闻写长一点。为什么?把背景,把它的来龙去脉,把为什么,把它的历史纠葛全部写出来。我们每天的报纸有30多、40多个版。我当然是希望从头到尾都是这种长篇的报道,但团队达不到这样的水准,再就是需要很高的成本。另外就是一部分读者还不能接受这个东西。
  ◆《南方周末》副主编毛哲:用深度内容赢取深度读者
  在互联网发展这么迅速的情况下,网友们通过互联网能够便捷地获得新闻资讯。但互联网不会做太多的深入的挖掘、分析和报道,而这正是我们的长处所在。
  《南方周末》尽管从每份2块钱提到了3块钱,但是它的发行量依然增长,也就是读者对深度报道有刚性的需求。即便综合性的媒体受到冲击,《南方周末》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我们这个强项在互联网时代没有受到太直接的冲击。如果能够继续发挥我们的优势,保持我们这种长处,我们应该还是有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网易/2009-12-12)
  来源:青年记者2009年12月下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