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首页>传媒视点 > 正文

传媒视点(2021年5月上)

2021-05-11 16:54:30

来源:青年记者2021年5月上   作者:

摘要:  算法对共同体的强化与促成  算法不仅作为中介在实现一对一的关系匹配与连接,也在建构着群体关系,它对共同体的形成与维系的影响也开

  算法对共同体的强化与促成

  算法不仅作为中介在实现一对一的关系匹配与连接,也在建构着群体关系,它对共同体的形成与维系的影响也开始日益受到关注。像健康码一样,很多基于算法的评价系统,也在将人群进行区分,强化人们的群体归属,并赋予相应的标签,而在进行关系匹配或资源分配时,每个标签会对应着与相应群体适配的规则、套路,因此,算法和标签可能将人们框定在既有的群体中,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加固不同共同体之间的“墙”。算法对某些共同体边界的维护,也是算法权力的一种表现。

  除了维护某些共同体的边界、维系现有共同体外,算法还可能通过对相似人群的连接,推动共同体的形成。

  在网络中,共同体的形成有各种纽带与模式,相对松散的社区、稳定的社群、圈子、族群都是共同体的表现形式。其中,兴趣或其他文化上的共通性,对于共同体的形成意义尤为突出。而在共同兴趣的人群的发现、连接方面,算法的作用开始显现。

  早期网络共同体的形成,是人们主动寻找相似人群、形成社区并持久互动的结果。而今天的算法可以通过对人们行为的分析,将具有共同性的人群连接起来。例如,今天的个性化推荐平台,用户被打上的标签,就成为一种隐性的连接线索。

  表面上看,标签只是人与内容连接的依据,人与人之间没有直接互动,但标签也可以将人们之间隐藏的共通性挖掘出来,将具有共同属性、兴趣或行为特点的人连接在一起,在算法的支持下,以标签来区分人群甚至形成社区或社群成为可能。

  虽然目前的算法主要是发现已经存在的社区,但可以预期,在未来的新媒体产品特别是社交产品的开发与运营中,通过算法“计算”、促成某些共同体的思路也会出现。

  算法的运用,也可能使得“同温层”更容易形成。在网络中,人们更愿意向与自己价值观、立场、态度等相似的人靠近,以此获得抱团取暖、相互支持的可能,人们就像气态分子一样在不断运动,直到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而相似的气态分子向同一“高度”聚集,形成同温层效应。

  相比那些相对稳定的共同体,同温层是一种流动的、想象的心理共同体,在不同话题、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同温层,而算法推荐有助于人们随时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同温层。

  从共同体这个角度看,算法也会对社会结构产生深层影响,当然,它是持久维系既有的共同体,固化原有的社会结构,还是帮助人们突破现有圈层,发现、促成新的共同体,这同样取决于算法的设计思路。

  显然,算法带来的影响,并不只是上述几方面,总体来看,数据与算法使得工商业时代以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发生了深刻改变,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秩序风险。

  我们不能只是简单抵制算法,而是需要面对算法带来的新挑战,思考人类的自我变革方向。在算法的设计者这样的群体中倡导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融合的技术理性、算法理性与算法伦理,让人文研究者更多参与对算法的开发与应用,在全民进行算法素养的培养,在法律和社会治理体系上面对算法挑战做出调适,或许是算法时代人类自身必要的升级。

  (彭兰/《新闻界》2021年第3期)

  全球新闻消费观念转变5大趋势:用户要的不仅仅是信息

  科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用户使用媒介的方式,与此同时,用户自身也生发出新的新闻消费观念,反作用于新闻生产。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让我知道。保证新闻用户能够接收到最新的社区、国家或全球新闻,是新闻媒体的最基本职能之一。此外,新闻平台在界面呈现上应更简洁、清晰,使用户可以高效且便捷地浏览新闻。

  2.让我与潮流同步。及时向用户推送事态最新趋势、让用户紧随当下被热议的事件,也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责任。

  3.给我观点。对于一些争议性话题,用户希望平台能提供更多元的分析视角,甚至是对立的立场,这将有助于用户形成他们看待事物的最终观点和态度。

  4.给我足够的信息。新闻媒体在传递信息时,考虑用户的教育水平、认知能力等方面。对于复杂问题,用户需要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添加必要的背景性信息或科普链接,这将有助于用户更好地理解新闻。

  5.转移我的注意力。当用户总是接收到单一信息,尤其是负面信息时,用户很容易产生倦怠的心理。因此,一个内容相对平衡的推送或菜单设置非常重要。新闻平台也可加入一些幽默或娱乐的信息,适当削减严肃或负面报道给用户造成的情绪负担。

  6.鼓励我。对于用户而言新闻故事更容易让他们产生共情,获得精神鼓舞。用户也希望自己能够从新闻人物身上获得感动与启发。

  受众想要从新闻中得到信息,但也包括理解、灵感、有用性、消遣,这与媒体当下提供的服务存在着某些不匹配的情况。基于用户需求模型,新闻媒体应该聚焦不同的侧重点来生产内容。

  (何雨婷/微信公众号“德外5号”2021-04-13)

  纠正算法偏见,科技公司怎么做

  当算法偏见越来越成为无法回避的技术、伦理和社会问题时,纠正偏见也就成为解决问题的重点。人工智能专家、AI公司Another Brain首席执行官Bruno指出:“人工智能算法存在三种主要的偏差来源:训练数据集,让算法学习我们想要的东西,以及AI算法本身的原理。”也就是说,算法的偏见来源于数据的纰漏、设计者的偏见,以及人机交互或算法本身的不足。

  科技公司如何纠正算法偏见?

  1.算法技术层面。近几年,不少公司都发布了用来检查算法偏差的工具。仅就今年来看,Facebook4月公开名为Casual Conversations的数据集帮助研究人员评估潜在算法偏差。前不久,Twitter也宣布了一项“负责任的机器学习”新计划,研究平台采用算法的公平性。内容之一,就是由来自公司内部的数据科学家和工程师,研究Twitter对机器学习的使用如何导致算法偏差,并评估其算法可能造成的“无意伤害”,再将研究结果公开。

  2.算法操纵者层面。对于算法偏见,常见的一种看法是,AI决策依赖于对人类决策的学习,因此,机器偏见其实是对社会传统偏见的投射。所以,除了技术层面改善数据集、打标等机器学习的环节外,更需要针对算法背后的人,以及公司的偏见做出限制。

  目前,不少大型科技公司都发布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原则,其中都有涉及偏见治理的部分。2016年,微软、谷歌和Facebook等联合成立非营利人工智能合作组织Partnership on AI。2017年,微软设立人工智能与道德标准委员(AETHER)来落实AI伦理问题,称未来推出的每个人工智能产品都要经过道德伦理审查。

  2020年,弗洛伊德之死在美掀起以“BLM(Black Lives Matter)”为口号的反种族歧视运动,针对科技公司算法偏见中种族歧视的声讨也愈发激烈。《华尔街日报》报道,Facebook与Instagram都为此组建了相应的公平与包容团队,负责调查美国黑人、西班牙裔和其他少数族裔用户受公司算法的影响,并将其与对白人用户的影响进行对比。

  同样在6月,IBM宣布不再向警方提供人脸识别技术,原因是“反对将技术用于种族歧视和大规模监视”,亚马逊和微软相继发表类似声明。长远来看,这是科技公司在技术和偏见之间需要做出衡量、承担社会责任的缩影。

  还有一种意见是,为了克服可能的偏见,企业需要更多样化的AI人才。如若程序员、工程师的构成本身就不多样,甚至有性别、种族偏见,这些偏见也很容易被传递到其开发的算法中。

  不过,科技公司的算法纠偏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大多数时候,科技公司主动做出行动,是出于改善业务、维护企业形象、承担社会责任的考量,也是一种在公众、政府和其他组织监督下的“权衡选择”。若纠偏会严重损害企业利益,企业是否要做、怎么做,就未可知了。

  归根结底,当我们在说算法偏见的时候,依然要考虑那个核心问题——算法背后是人,算法偏见背后是人的偏见。

  (yuri/微信公众号“全媒派”2021-04-29)

  5G发展需要新内容形态注入活力

  据北京电影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发布的《数字娱乐产业蓝皮书:中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报告(2020)》,2020年,中国虚拟现实产业增速放缓,但总体规模依然处于全球领先位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规模约40.9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65.9%,占全球总额的38.3%,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美国、欧盟和日本。

  蓝皮书分析认为,5G与VR结合的表面逻辑是在产业初期5G与VR“抱团取暖”,但真正的内在逻辑是5G与VR是构成第五代信息生态产业链的核心支柱,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一起,相互支撑、缺一不可,组成一套完整的万物互联、虚实融合的全新信息生态链。

  5G发展需要新的内容形态为其注入新的活力,那就是4K、8K超高清的沉浸式交互VR内容,包括VR影视及游戏等。研究证明,VR是5G变现的中坚力量,5G平台流量就是价值,5G高清VR内容体验好、流量大,变现直接。用户体验沉浸式交互超VR内容,运营商从流量消费中获得收益,商业模式形成。

  VR影视、动画及游戏等新兴内容形态也开始持续发展并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的盈利模式。但是,VR设备大而重、清晰度不高、帧速率较低等问题使得VR体验大打折扣。此时,5G独有的高传输率、低延迟、高帧率正好是解决VR问题的关键所在。5G+云VR成为“黄金搭档”,5G解决了VR的技术短板,沉浸式交互的VR内容也为5G注入新的活力。用户可以使用5G+VR体验到传统影视、动画及游戏难以企及的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交互内容。

  蓝皮书指出,“5G+云VR+大数据+人工智能”组成虚实融合、万物互联的虚拟现实智能生态系统。当5G+云VR的基础生态建立后,第一个发展契机是内容产业,即为5G+云VR提供专属内容的产业,包括VR游戏、VR影视、VR优质体验等娱乐内容或VR教育、VR文化旅游、VR培训、VR医疗等领域应用内容。从目前国际领先的传统VR平台发展以及手机移动互联网初期发展来看,VR游戏将是第一类快速变现的内容产品,紧随其后的是VR影视及其他VR娱乐内容。

  (孙海悦/《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04-30)

来源:青年记者2021年5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