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传媒视点 > 正文

传媒视点(2021年10月上)

2021-10-14 14:59:25

来源:青年记者2021年10月上   作者:

摘要:  算法正在重构传播价值观  2021CTR洞察高峰论坛发布的《2021中国媒体市场趋势》主题报告,提出中国传媒市场五大发展趋势,即深化媒体

  算法正在重构传播价值观

  2021CTR洞察高峰论坛发布的《2021中国媒体市场趋势》主题报告,提出中国传媒市场五大发展趋势,即深化媒体融合已进入经营突破阶段、短视频平台加速商业化进程、企业媒体化催生企业内容战略、算法正在重构传播价值观、以IP为核心的文化新业态正在崛起。

  报告认为,智能推送的媒体传播模式,其基础是算法,算法越来越成为影响传播的最重要因素,也在重构传播的价值观。

  1.推荐算法发展推动传播效率与用户体验升级。从媒介传播的发展阶段来看,在网站门户时代,信息线上化供给,用户自主选择需求无法满足。在搜索信息为主体的时代,用户主动获取信息,信息匹配性提升,用户看法及创作意愿表达不足。在订阅信息为主体的时代,跨越信息中介,用户参与创作信息过载及不感兴趣内容出现。而现阶段是推荐算法为主的信息获取时代,虽然门户、搜索、订阅依然在人们生活中存在,但推荐算法颠覆了以往的传播形式,它根据用户使用偏好不断纠偏,虽然对信息获取的精准度、高效度有明显提升,但也存在信息茧房及价值引导等问题。

  2.内容平台推荐算法基础原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内容推荐算法的起点可以总结为“内容画像”和“人群画像”。内容画像是平台为内容贴标签的过程,目前内容标签维度划分越来越精细化,一般平台的一级标签可达几十个;二级标签在几百种;而二级以下标签甚至有几万至几十万不等。“人群画像”可以直观地理解为给目标用户贴标签的过程,通过标签来描述一个用户的特征集合,一般的用户画像标签维度主要分为用户基础属性、用户行为、用户消费、用户分层、偏好细分、地区细分等。然后进一步利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方法进行匹配推荐,要么基于内容属性的相似性进行推荐;要么基于用户行为的协同过滤进行推荐。

  3.全球四大社交媒体最新算法模式。一是强参与模式:以Facebook为主,鼓励互动性高的内容。二是频道权威性模式:以YouTube为主,鼓励原创,通过一系列指标来衡量频道的权威性指数,包括观看时长、分享次数、重复观看等指标。三是用户兴趣度模式:以Instagram为主, “用户对内容感兴趣的可能性”是影响推荐的最重要指标。四是新近性模式:以Twitter为代表,该平台更看重对新鲜资讯的优先排序,即时发布的内容会着重推荐。

  4.推荐算法的反思。基于算法可以达到精准传播、提升传播效率并在某种程度上帮助用户选择有用的信息。但是,这也意味着另一种挑战。首先,如何评价内容的质量,原来的评判标准已经被打破,很显然,在算法时代,所谓好的内容未必获得更多的流量,而流量爆款也未必是好内容。其次,影响算法的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安全也会出现冲突。另外,诸如信息茧房效应、利益绑架传播、价值观引领等方面也值得我们反思。

  (CTR洞察/央视市场研究(CTR)官方公众平台2021-09-17)

  5G场景下如何重构视频与受众的连接

  5G背景下,无处不在的内容触达将带来无限新兴的场景消费, 重新定义媒介与受众的连接方式。

  1.5G推动移动终端向泛在化、多样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随着5G的成熟,移动互联网会成为信息获取、传播、交互和消费的主流入口,各种场景下都会有更便利的网络接入口,将各类信息内容推送至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车载平台中。同时,流媒体视频平台将会激增,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未来智能媒体的三大主要应用场景将包括移动互联网、车载媒体和家庭媒体。除了电视、平板电脑和手机,未来可穿戴设备、车载平台等终端都将可能成为视频内容传播的重要渠道,传播情境的屏障被打破,媒介与人的连接趋于泛在化。

  此外,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结合,使AI传感器得以收集、整理和发布各类物体所具备的信息,结合场景进行定制化的推送。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和“万物互联”的场景,人们将进一步掌握无处不在的信息传播。

  2.视频消费需求趋于个性化。视频多元的应用场景在给行业带来广阔盈利空间的同时,也对内容的丰富性、场景性和个性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的受众连接方式将倒逼视频平台拓宽服务场景,针对不同用户与场景的特点生产定制化的内容,这将对视频行业现有的内容生产体系及思路构成挑战。

  5G背景下,占据重要场景是发挥内容价值的关键。面对更多元的传播场景,视频平台在提供优质内容的同时,也需要建立移动传播体系以占据传播制高点,以丰富多元、特色鲜明的内容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即时需求。例如,面向车载媒体场景提供多样化的音视频信息服务,通过大数据技术和智能算法,基于时间、位置、用户特性等多个维度推送个性化的新闻信息服务,包括周边天气和景点咨询、本地实时新闻等,满足用户的功能性信息需求。

  同时,还需结合年轻一代用户的内容消费习惯,为用户定制更加个性化、强交互的内容。为此,视频平台需围绕丰富的传播渠道,大力提升在垂直领域的服务能力,在移动场景下通过细分内容满足用户更广泛的视频需求。

  (陈孟/《深圳文化发展报告(2021)》2021-09)

  不同层次的数字鸿沟该如何弥合?

  数字鸿沟的概念由来已久,在传播领域,数字鸿沟的概念同入网能力、信息差、认知差等联系紧密,学界有研究将数字鸿沟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为设备鸿沟或称接入鸿沟;第二层为技能鸿沟;第三层为智能鸿沟或称思维鸿沟。在媒体融合2.0时代,在更为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在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交融更深的情况下,数字鸿沟问题更为凸显。

  1.设备鸿沟的弥合与新端。十亿用户接入互联网、普及率达71.6%的宏观数据,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受困于物理设备的鸿沟正在逐步弥合。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加速了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发展,各行各业纷纷触网入“云”,普通网民在“云”端的生活频率更是达到了历史峰值。

  不过,我国依然有近4亿人在互联网外生存。因此在认识设备鸿沟所带来的影响时,不仅仅在于让更多的群众入网,还在于探索新兴媒介如何反哺实体媒介。另外,在类似于河南暴雨的极端灾害天气过程中“断网”的情况出现时,另一种意义上的“设备鸿沟”该如何弥合,也是未来有关各界应有的思考。

  2.技能鸿沟仍待拉平。第二层鸿沟被称为“新数字鸿沟”,也即技能鸿沟。指个体是否具备对设备的操作技能。

  5G技术不仅将在技术层面直接或间接带来更高质量的信息传输;还可能在媒体格局、生产生活方式等领域都带来巨大变化。但也有研究发现,新技术的应用存在技术内容“两张皮”、技术“形式主义”,“表”融“里”不融、技术的社会嵌入并未达到“友好阶段”等问题。在一些适老化改造的应用平台中,也存在个别“应付式”改造现象。从中可以看出,技能鸿沟不仅存在于内容生产者与内容接受者之间,也存在于生产机制内部,以及未来更广域的深度融合进程中。

  3.借技术之东风扬发展之风帆。第三层鸿沟,指是否能把握新型信息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相应的能力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发展。更通俗来说,即是否能意识到社会的数字化变革,并转变思想投入数字化潮流。这不仅在于数字化前瞻性领导能力的建设,还在于人民群众数字素养的提升。

  就内容生产而言,一些未来的发展趋势已经能够预见。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执行院长漆亚林表示,5G时代更多地要强调PGC和OGC,网络媒体的沉浸式新闻将成为主宰。同时,通过对国外的媒体融合研究发现,包括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英国卫报等,都提出了“视频+音频”的合并,也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国内企业也在研究开发更多新型技术可应用的场景。例如,百度聚焦VR智慧党建等为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的产品。

  可以说基于技术底层架构的、具备“内容+服务+互动”场景功能的产品正成为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有益实践。而将这些新型科学技术、科学产品赋能到弥合数字鸿沟的进程中来,将其作为优化社会治理、改善社会民生目标的现代手段,也是数字科技时代弥合智能鸿沟应有的思考。

  (曲晓程/人民网新媒体智库2021-09-08)

  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该分主体、分阶段均衡联动

  近年来,随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蓬勃发展,不断涌现出了各类协作联盟,如中国市县广播电视台长城协作联盟、长三角县级融媒体中心高质量发展联盟、银杏融创共享联盟等。这些县市区媒体主动整合区域资源,布局产业发展,制定区域一体化战略,通过联盟的形式建立长效协作机制,为其后续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实现内容生产协作共享。通过联盟机制,各融媒体中心之间可以实现内容共享和内容生产协作,解决自身生产能力有限的问题,快速增加优质内容资源,实现跨区域传播,增强受众黏合度,吸引更多的受众。

  打通平台、地域限制,形成跨行业、跨区域资源共享与经营。在这个大的资源平台上,各地可以进行除新闻内容以外的像旅游、农产品等其他产业资源的共享与联动运营。如浙江安吉推出的“游视界”App整合了全国县市热门景点,实现了线上预订景区电子门票,为游客提供美食、特产查询等一站式综合性旅游服务。这既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能给融媒体中心带来一定的收益。

  形成良好的跨区域传播效果。县级融媒体中心在传播方面有一定的地域限制,但通过联盟协作机制可提升其整体的对外传播效果。中国市县广播电视台长城协作联盟每年都召开联盟会议,以会议为纽带,各地融媒体中心之间的相互报道增多,起到了良好的跨区域传播效果,使其成员机构对外传播有了一个更好的拓展。

  值得注意的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该是分主体、分阶段的均衡联动。各县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情况不尽相同。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来说,应先做好本地化融合发展,在形成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再进行跨区域联动。这样其有自身的文化观、价值观加持后,在跨区域联动过程中才能实现均衡联动,而不是被动接受。

  在未来,县级融媒体中心可通过区域合作、多级联动和技术驱动等进一步强化可持续发展。

  (刘建华 常湘萍/微信公众号“传媒瞭望”2021-09-06)

来源:青年记者2021年10月上

编辑:范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