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报刊亭,路在何方

2018-07-23 11:05:01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7月中   作者:孙圣起  邢泽宇

摘要:  新媒体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对于纸媒的销售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作为销售终端的报刊亭,所受到的冲击是有目共睹的

  新媒体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对于纸媒的销售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作为销售终端的报刊亭,所受到的冲击是有目共睹的。报刊亭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城市文化符号,可是在我国许多城市已濒临消亡。笔者采用实地调查法,走访了北京市有代表性的几十处报刊亭,继而从报刊亭的窘迫现状入手,分析报刊亭没落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为报刊亭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路径。

  报刊亭的窘迫现状

  北京设立报刊亭始于1997年,在2008年的鼎盛时期,报刊亭数量达2400多个。而根据高德地图显示,如今北京的报刊亭数量仅为860个,短短10年的时间,北京的报刊亭数量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二,这些数字还在笔者调查和写作过程中持续下降。“干不动了”是笔者调查中听到最多的回答,而这一回答也体现出了报刊亭经营者在新媒体时代面对经营产业链断裂的无奈与辛酸。

  除了数量大幅减少,报刊亭的营业额及利润也逐年下跌。以2013年为时间节点,报刊亭的零售量与订阅量出现了断崖式下跌。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某种因果关系,2013年,“新媒体”这个词在学界和业界真正地流行起来。以中国知网为例,那一年以“新媒体”为主题词搜索得出的论文是11000多篇,较2012年增长近3000篇,2014年更是达到了16000多篇,之后每一年这个数量都在大幅度增加。同时,在2013年,北京市报刊亭日均营业额较去年降低50%。目前,报刊亭日均营业额为100元左右,核心地区为300元左右。而据调查显示,在北京非核心地区报刊亭月租金3000元左右,核心地区月租金近万元,也就是说,当前报刊亭大部分并不能盈利,甚至处在亏损状态。

  为了谋生,报刊亭经营者开始将销售报刊作为副业,传统的报刊亭变成了小卖部或者食品店。而自2017年9月起,北京东城区、西城区两城的报刊亭禁售食品,这一举措使报刊亭更难以为继。也许日后,报刊亭在北京也会像在郑州一样销声匿迹。

  报刊亭没落的原因

  首先,报刊亭的经营问题。自1997年北京街头出现报刊亭起,其风格与经营方式就基本没有发生过变化。年久失修的绿色报刊亭让人一看就有一种破败感,非但不能成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反而成为“占道”的违章搭建。在经营方式上,仍然停留在20年前的初级阶段,邮政部门的政策过于保守,报刊亭仍然只是报纸期刊的销售点,没能成为综合行使邮政部门职能的载体。

  其次,网络的冲击。新媒体的兴盛,使原来报刊亭的受众不需付费就可以即时地获取新闻,受众的注意力由纸转向屏。

  再次,从社会层面来看,报刊亭的没落也有一定的社会原因。从郑州拆除全部报刊亭到去年北京出台新规要求报刊亭“瘦身”一半,占地面积由原先的6平方米降到3平方米,这些政策似乎在证明,报刊亭是与城市发展格格不入的设施。

  报刊亭迎来第二春路在何方

  分析报刊亭没落的原因,很多人会归咎于新媒体的发展,可是这不过仅是三种动因之一。而且正如《中国青年报》编委曹林所言,读者和用户已经过了新媒体蜜月迷恋期,开始在反思新媒体种种问题中回归传统媒体。①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手机阅读和纸质书阅读双增长,但报纸的总印量继续负增长。因此,并不是读者不想阅读,而是当下的报刊难以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所以,报刊亭要想重整旗鼓,迎来发展的第二春,首先要做的就是摒弃自怨自艾的态度,不要以大环境不好为借口。只有对自身进行全面的改革,找准自身的定位,才能在转型浪潮中逆势而上,转“危”为“机”。在笔者看来,推动报刊亭的复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第一,让纸媒“动”起来

  1.打造主题报刊亭。依托纸媒品牌的区域影响力,打造主题报刊亭、读报亭、阅览室,让报刊的品牌鲜活起来,融入社区生活,成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在这方面,我们要向巴黎学习。报刊亭是一种巴黎特有的文化传播符号,②设计风格独特,与周边环境相容,而且其维护、更新与联网全部交由市场解决。

  2.提高报刊亭的智能化水平。在原有报刊亭的基础上增加一块互动性电子屏幕,向市民进行新闻播报,同时市民可以直接通过触屏选择购买自己感兴趣的报纸或期刊。

  3.延长产业链。围绕报刊品牌打造富有影响力的附属产品,例如明信片、纪念册等。以成都的熊猫邮局为例,它所销售的明信片、印章、冰箱贴、纪念册等各种文化产品既提高了营业额,又将成都的文化元素传播到世界各地。在其他城市也可以通过报刊亭推广这种形式,这样每个城市的报刊亭所销售的产品都具有其独特性,继而成为所在城市的地标性文化公共设施。

  4.开展特色活动增强影响力。现在的报刊亭是分布在城市每个角落之中零散的个体,没能实现联动,在提高了智能化水平以后,一个个智能报刊亭就可以轻松地联系在一起,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举例来说,报刊亭可以借鉴央视文化节目《朗读者》的线下“朗读亭”,在各大高校、火车站、商场、写字楼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设置“读报亭”。开展“我是播报员”活动,让市民们走进“读报亭”,像电视台主持人一样播报一条新闻,然后通过市民们录制的视频素材制作视频,在各个智能报刊亭前滚动播出。

  第二,政府助推,让报刊亭重焕生机

  1.城市管理,切忌“一刀切”。笔者进行实地调查时,发现北京报刊亭基本是在夹缝中生存。除上文中提到的拆除与“瘦身”外,对报刊亭管理的手段较简单粗暴。报刊亭的风格单一,不允许张贴海报或者宣传画。另外,对于报刊亭销售产品的管理也是“一刀切”。北京东城区、西城区两城目前已经全面禁止销售所有食品、饮料,一些食品确实不适宜在报刊亭销售,但是饮料、矿泉水不应禁卖。邮政部门需要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尽快针对报刊亭推出开放、合理的管理规定。

  2.将报刊亭社会服务功能最大化。报刊亭虽然现在受到了冷落,但是其位置分布往往是交通枢纽、居民住宅小区或者城市商圈等人流密集的区域,所以发挥其区位优势承担应有的社会服务功能势在必行。目前,已经有一部分报刊亭具备居民充值缴费、外伤救助、Wi-Fi终端等功能。但是在新时代,应当将报刊亭的社会服务功能最大化。首先,邮政集团可以将快递分发的业务与报刊亭融合,将一部分报刊亭建成快递、包裹的自提点;其次,报刊亭可以树立电动车快速充电桩,为市民出行服务;再次,报刊亭经营者可以在闲暇时间成为附近区域共享单车的管理员,这样既有助于解决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问题,又帮助了报刊亭经营者增收;最后,邮政集团还可以与交通部门合作,将报刊亭建成小型车票代售点。总之,只要是能够方便市民的功能,报刊亭都可以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开发,这样,报刊亭才能成为市民身边必需的文化设施。

  3.充分发挥报刊亭缓解社会矛盾的功能。报刊亭因为其经营的门槛较低,所以借助它可以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和残障人士就业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缓解社会矛盾。报刊亭还可以利用其区位优势承担宣传当下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报刊亭的亭身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等内容的宣传载体,进而帮助市民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思想层面缓解社会矛盾。

  结  语

  新时代的报刊亭是城市文化命脉的传承者,是亮丽文化风景线的扮演者,是人民美好生活实现的助推者,它绝不是多余的“摆设”。在万物皆媒的时代,报刊亭承载的已经不仅是过去所承载的功能,而要继续生存发展下去,最重要的是找准自身定位。同时,全社会需要联合行动,形成合力来助推报刊亭的转型升级。

  注释:

  ①曹林:《新媒体迷恋期后对传统的理性回归》[J],《青年记者》,2017年第1期

  ②刘卓:《巴黎报刊亭:城市一道亮丽风景》[J],《中国报业》,2015年第5期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7月中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