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平等平视报道角度对媒体亲和力的影响

2012-03-06 13:23:09

来源:   作者:

摘要:

  ● 王鸽  董丹萍
  报道视角的偏失对媒体亲和力的损害
  新闻报道在进行主题的表达时,首先要选择好一个新闻的报道视角。新闻视角是记者报道新闻的价值观定位的出发点,记者要从不同的方向寻找、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使之更好地将真正的新闻价值显示出来,当记者剖析新闻事实、寻找或提炼主题时,不仅要研究新闻事实所蕴涵的深刻意义,而且要寻求表现这种意义的最佳角度和基调。新闻报道要产生较强的影响力并使新闻报道紧扣读者心弦,就要具备亲和力,而亲和力的前提是尊重和平等。很难设想一个趾高气扬的人获得认可,一个平等和以尊重为前提的报道角度是提高亲和力的关键。
  我国媒体担负着舆论导向的职责,有着正向宣传的义务,因此在新闻指导性的作用下,媒体在报道事件,特别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新闻时,常常采取一种俯视的角度,以增强媒体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但是,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报道角度忽略了亲和力。在媒体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争取发行量和收视率过程中的内容之争、观点之争已逐渐显露出转换为亲和力之争的新态势,对一些不利于体现媒体亲和力的报道视角,应该及时作出调整,找到合适的报道角度,以树立媒体的亲和力。
  媒体的俯视视角使一些报道习惯板着面孔说话,把受众当成宣传、说教的对象。有时候,这种优越感还会变成一种盛气凌人的威压,甚至在一些慈善公益的爱心活动报道中,媒体也经常表现一种“施予者”的高高在上和“受助者”的卑微感激,甚至为了报道效果,故意把受到社会资助者的贫穷、眼泪和隐私曝光给受众看。这种宣传方式其实是以侵夺别人的人格尊严为代价的,媒体这种居高临下的“俯视”姿态也让许多读者和观众感到颇不舒服。
  而在对于官员、名人和英雄的报道中,有些媒体习惯于从社会地位高者的角度报道新闻,英雄和模范被描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明星的家长里短皆成为娱记竞相追逐的题材,而对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感受则关注不够,甚至一些报纸在读者定位上也都强调“主流人群”,声称是办给高收入、高学历、高职位、高消费的“四高”人群看的,而把普通群众和弱势群体视为“无效发行”,“嫌贫爱富”的倾向极其明显。特别是有些媒体在对特殊人群进行报道时,常戴着有色眼镜或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对报道对象怀有某种偏见、成见和歧视心理,使报道角度出现偏差,甚至“妖魔化”某个群体,更是新闻工作的大忌。如一些报道中“艾滋村”、“乞丐村”、“骗子村”等以偏概全的称谓等,都对一些群体造成了严重伤害。
  由俯视等一些不以平等、尊重为基础的报道角度所带来的倨傲、冷漠和对立,都会在不经意间对一些报道对象造成某种伤害,也会在媒体和受众间形成一道鸿沟,不利于媒体亲和力的建设,从而最终影响媒体的竞争力。
  
  坚持平等平视的报道角度
  不平等的报道角度必然会导致片面甚至错误的结论,新闻报道要改变报道视角,要像对家人、亲人讲述那样,把某些有价值的新闻报道给他们。记者只有学会“平视”,怀着一颗平等之心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偏不倚,才能突破各种认识和判断上的障碍,写出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报道。
  “平视”视角的缺乏,是由于“平等”心态的缺失,飞得再高的视线,总要回归坚实的大地,我们的媒体,最终还是要回到人民群众中来,回到众多普通人的生活中来。恰恰是那些深入民间、关注百姓生活的报道,才能深深触动每一个读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也恰恰是那些时时惦记老百姓生活的媒体,才能被我们的市场所需要。只有以平等的视角去考量事实,才能真正履行“平民视角”。
  所谓记者的“平民视角”,就是指新闻从业人员抛弃职业优势所带来的优越感,改变那种高高在上和低头看世界的思维方式,新闻报道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投向普通的老百姓,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上,坚持平民立场,关注同普通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在新闻报道的方式上,坚持平民方式,用人们喜闻乐见、亲切朴实的语言和形式传递信息,为民代言;在新闻报道的取向上,坚持平民利益,反映普通百姓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弘扬朴素的人性之美。在实践中,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报道普通老百姓的工作、学习、生活及喜怒哀乐,让他们成为新闻报道的主体,自觉地关注周围基层老百姓的生活、生产,并且不断和他们平等交流。
  “平民视角”也就是苍生大众的视角,站在大众的角度去观察生活,感知变化,为百姓说话,用百姓的视角说话,带着对普通大众的朴素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力争解决问题,用行动践诺,真正实现“人民记者为人民”。“平民视角”定位基于以下两点原则:首先,新闻节目的“平民视角”定位就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真正做到为大众服务,成为党和政府与普通老百姓之间相互理解、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其次,新闻的“平民视角”是站在宏观的、人文的角度来关注百姓的生活,而不是迎合低级庸俗的趣味。
  追求平等平视的视角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在新闻界实实在在的践行,长怀“平民”之心,才能真正高屋建瓴,把握全局,使报道更具针对性、指导性;长怀“平民”之心,才能守住责任心与使命感,才能进一步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赋予新闻精品更多的亲和力,增强新闻报道的现实性和可读性。
  
  对平等平视角度实际应用的几点思考
  厘清平视报道角度的概念,了解平视角度的重要性,无疑会强化我们在新闻实践中找准有益于增强亲和力角度的自觉性,在运用这种报道角度时,也要注重把握尺度,避免误区。
  首先,从“平民化”出发的同时,也必须树立大局观,大局观是主体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宏观把握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一种基本观点
  社会生活是复杂多样且千变万化的。面对形形色色的生活现象,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必须判断对象的新闻本质。
  在实践工作中,“平民视角”的内涵却出现了“伪平民”倾向,一些所谓“平民视角”的新闻,在内容上却出现了媚俗倾向,更多的是八卦的谈资,而不是有价值的新闻,如果热衷于此,将有损于新闻媒体真正价值的体现。许多以“平民视角”出现的新闻,充满了琐碎、反常、丑恶的东西,而正确的大局观有助于我们在面对事实时,能够居高临下,全面地透视对象,明辨是非,从而有效地提升对象的新闻价值。
  其次,应该将平等视角与人文关怀结合起来
  在各种新闻报道中,无论是被报道对象还是受众,都离不开“人”这个新闻的主体,而“人文关怀”正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明天的思考。它关怀的是我们人类的和谐与发展,体现了对所有生命的怜悯和尊重,新闻报道中需要人文关怀。从新闻报道当前发展的现状看,人文关怀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许多记者也已经认识到了新闻报道中需要人文关怀。实现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可以使记者做到心中有情,用真心工作,做真情报道,深入了解普通受众的好恶、悲哀、欣慰和希望,在采访的过程中用善良而敏感的心去聆听,切实地贴近关心受众,才能够做出普通受众乐见、关心、关注的报道。
  媒体追求平等平视的视角不仅是对公民生活的关心,也是市场发展的需要。因为,缺乏平民视角的媒体,其亲和力的丧失导致影响力也会受到限制,直至威胁到媒体的生存。因此,对“平民视角”的追求,对于媒体来说已经是迫在眉睫,需要在实践中将这种视角理念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12年2月中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