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译语优势论”

2012-12-04 17:28:38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尹兴

摘要:——“新闻英语”翻译中的误区与反思

  ● 尹  兴
  “新闻媒介是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等各个触角的最佳表现渠道。现代英语中,新词语的出现与这些领域里产生的新事物、新问题、新现象等无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①然而,在面对原汁原味的新闻英语词汇时,如何充分发挥译文语言(target language)的优势,成为新闻英语翻译中捉襟见肘、顾此失彼的最大误区。
  
  翻译中的“译语优势论”
  所谓发挥译文优势,“其成败关键,在于得作者之志,用汉语之长,求近似之效。不得作者之志,当然不可以自由;不可自由而自由,那是乱译。既得作者之志就不妨自由;可自由而不自由,一定会影响汉语优势的发挥,得不到应有的艺术效果”。②在新闻英语英汉互译时,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译语优势,成为紧迫的课题。
  在中国文学翻译史上,鲁迅曾经在《二心集·风马牛》中,批评赵景深把“the Milky Way”译为“牛奶路”,认为应该改译为“天河”或者“银河”。对此,许渊冲先生认为:“这样译,可以算是用汉语之长,发挥了译文语言的优势。但是反过来说,如果把‘天河’或‘银河’译成英文‘the Milky Way’,是不是发挥了译语的优势呢?答案却不肯定。这样做,读者只会看到现实主义的景色,译文却减少了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由于两种文化传统不同,我国文化中歌颂牛郎织女渡‘银河’的诗词很多,可以引起美感的联想;而希腊神话中只有宙斯大神的私生子吸了宙斯夫人的乳汁,夫人一推使乳汁飞散天空成了银河的故事。这个故事不如‘天河’更有诗情画意。所以把后者译成前者是发挥译文语言的优势,而把前者译成后者却不一定是。”③像这样,译语无法充分表达原文的文化背景、语义特征和音韵格律的现象,在生动活泼的汉诗英译、成语英译中,显得尤为突出。
  翻译者所面临的巨大困境是,我们往往难以找到对等的英语成语。如果汉语成语中含有复杂的文化背景,翻译的难度则会更大。倘若添上若干解释性的文字,又会让汉语成语精辟的特点荡然无存。同汉语成语的英译类似,以上问题对于原汁原味的新闻英语而言,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尤其对“中国式新闻英语”而言,“译文优势”论的教学方法明显存在更多的误区,需要我们进行深层次的反思,本文以具体的例子作出解析。
  
  “译语优势论”在“新闻英语”翻译中的“得失”
  在新闻英语的翻译中,“译语优势论”的误区更加明显。一些译文听起来明白晓畅,却与源语言大相径庭;更有一些译文虽然与源语言意思接近,但是却听来像噪音、看来不顺眼、读来好比如鲠在喉。
  周学艺先生将其中误译的原因细分为望文生义、不求甚解、忽视一词多义、不谙典故等多种原因。④事实上,在新闻英语翻译当中,不仅英译汉存在翻译误区,当翻译一些所谓“中国式特色”的新闻英语时,也会让“译语优势论”的立论根据荡然无存,本文将逐例细分。
  1.缺乏相关背景知识的解释
  例如在翻译“王立军出逃美领事馆”这一事件,提到“重庆政府新闻办”发布的重庆市前副市长王立军“休假式治疗”一词时。法国路透社翻译为“vocational-style therapy”;英国泰晤士报翻译为“vocational-style treatments”;而BBC的翻译更为饶舌“holiday-style medical treatment”。这样的翻译估计会让大多数英美人士一头雾水,原因很简单,因为“休假”和“治疗”两个词无法相融,不能彼此修饰或者互相做定语。唯一的正确做法是在翻译时,将相关的背景知识诠释清楚。
  2.缺乏对新词汇的研究
  例如将“二奶”翻译为“second milk”。正确的翻译应该是“The Chinese name for Lolita”。再比如“山寨”一词,需要用英语作出具体阐释:“The term ‘Shanzhai’ designates fake products, such as mobile phones, which are assembled in China from genuine parts procured from various factories.”(在中国境内从各个工厂搜罗配件组装仿冒产品)。而像“钓鱼执法”这样的词,其实在英美法系中就有对等的法律词汇“entrapment”。又如,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大会上,胡锦涛同志讲话中的一句“不折腾”,难倒了无数翻译工作者。于是我们看到了“don’t flip flop”、“don’t get sidetracked”、“don’t sway back and forth”等译法,不一而足。也许中国驻纳米比亚大使任小萍在中国外交部官网的翻译“avoid self-inflicted setbacks”更为精确。⑤
  3.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新闻英语中不仅会出现大量新鲜词汇,也会遇到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传统语汇,这时翻译面临的挑战会更加艰巨。
  例如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经常引经据典。要想把总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风采在翻译时传递出来,无疑需要相当高的翻译水平。对于这一点,同声翻译张璐在发布会上的表现值得借鉴和研究。“例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现场翻译为‘In line with the conviction that I will do whatever it takes to serve my country even at the cost of my own life, regardless of fortune of misfortune to myself’。对此,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翻译系主任何刚强教授认为,下面的行文效果更好:‘If a man is willing to sacrifice his life for the interests of his country , he will never mind things concerning his personal fortunes and misfortunes’”。⑥
  综上所述,当进行新闻英语的翻译时,要充分理解中英文化巨大的背景差异,在译文中尽量体现出两者深刻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译语优势”。特别注意避免在“扬长”(发挥译语优势)之时,如何避短(同源语言的语义和修辞相悖),这是新闻英语翻译中的误区所在,也是急需解决的课题。
  注释:
  ①王银泉:《读报纸看世界——最新英美报刊英语精选阅读教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②③许渊冲:《文学与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④周学艺主编:《英美报刊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⑤文涛:《如何翻译中国式新名词:折腾“不折腾”》,《博客天下》,2012年第5期
  ⑥文征 张茜茜:《总理古文怎样译,美女翻译水平相当高》,《读天下》,2012年第7期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1211月中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