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传媒史话 > 正文

《蛇口通讯报》:蛇口改革的记录者及参与者

2016-11-21 16:50:46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11月中   作者:庄向阳

摘要:  2016年1月31日,蛇口工业区创始人袁庚先生辞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远去。袁庚的逝去,不由得勾起了人们对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记忆。创立

  2016年1月31日,蛇口工业区创始人袁庚先生辞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远去。袁庚的逝去,不由得勾起了人们对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记忆。创立于1979年初的蛇口工业区,比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还早半年时间,是名副其实的“改革开放试验区”。在蛇口,袁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而《蛇口通讯报》正是他的系列改革之一。虽然《蛇口通讯报》存在的时间短暂,但其注定要载入中国改革史,也理当载入中国报业的历史。

  一张轰动全国的“小报”

  在中国报纸的序列中,国家级报纸、省级报纸、地市级报纸不仅意味着行政级别的不同,也意味着拥有资源的多寡,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影响力的高低;而要冲出这样的级别限制,殊非易事。由蛇口工业区管委会创办的《蛇口通讯报》,作为企业报,面向深圳蛇口半岛一片仅2.18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中国报纸的层级序列中,显然处于末端。

  《蛇口通讯报》的前身是《蛇口通讯》,1984年11月开始筹办,1984年12月30日推出试刊第1期,为4开4版小报,1986年正式出刊改名为《蛇口通讯报》。然而,就是这张报纸,两个月后就引来了全国的关注。在1985年2月28日出版的试刊第3期上,《蛇口通讯》刊登了题为《该注重管理了——向袁庚同志进一言》(以下简称“进一言”)的来信,署名“甄明伲”。

  超乎蛇口人的预料,这一报道迅速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新闻冲击波”。广东两家大报率先做出反应:1985年3月21日,先是《羊城晚报》以头版头条报道了此事,《南方日报》紧随其后在头版进行了报道。同年3月23日,《人民日报》以“袁庚支持指名道姓批评自己”为题对“进一言”作了全文转载。同一天,新华社、中新社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播发了这条新闻。冲击效应持续月余。

  “进一言”报道不仅引发了全国公众的关注,更引来了新闻界的震动。上海《世界经济导报》副总编辑熊永石致信说:“从你们的报纸的取材和风格上,看得出是在努力开拓一条崭新的路。”①在1986年举行的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进一言”获得了1985年度全国好新闻特等奖,明确地把《蛇口通讯报》的创新之举载入了中国新闻史。正如其总编辑韩耀根所说:“当年的蛇口报发行量不大,却全国闻名,《人民日报》的贴报栏,每期必贴!”②继“进一言”之后,《蛇口通讯报》还刊发了《两教师指名道姓公开批评袁庚》《袁庚此说,一半可取》《小人物“制服”总经理》等报道,都是这一风格的显现。

  《蛇口通讯报》的历史界定

  《蛇口通讯报》虽然是一张小报,但经历了时代的风雨,走过了坎坷波折的历程。《蛇口通讯》是试刊名,1986年正式出刊名为《蛇口通讯报》,全国统一刊号为CN44-0029,主管、主办单位为招商局蛇口工业区。1989年11月27日,《蛇口通讯报》因故停刊,1990年初,蛇口工业区党委筹划另办一张报纸。③1990年6月18日,《蛇口消息报》经深圳市新闻出版局许可,作为企业内部报纸试刊;1993年1月,《蛇口消息报》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正式出版,国内统一刊号为CN44-133,主管及主办单位为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委员会。2004年蛇口工业区迎来25周年之际,广东省政府发文撤销开发区,蛇口工业区名列被撤销的397个开发园区之一,这意味着蛇口工业区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1990年6月至2004年7月,《蛇口消息报》一直作为蛇口工业区总部机关的一个部门而存在,到2004年则面临着重新定位。2004年七八月间,《蛇口消息报》完成了迁址及重新组建团队等大动作,每周由出刊3期改为5期,延续至今。

  新闻史意义上的《蛇口通讯报》该如何界定?目前有三种方式。第一种界定方式,是以报名来划分,即将含“蛇口通讯”报名的1984年12月至1989年11月认定为《蛇口通讯报》的时代。这也是《蛇口消息报》在创办过程中竭力希望与《蛇口通讯报》划清的界限。④第二种界定方式,把《蛇口消息报》视为《蛇口通讯报》的自然延伸。至今,《蛇口消息报》仍然在出版中,可理解为《蛇口通讯报》的时代仍未终结。

  本文认为,除了以上两种界定方式外,还有第三种界定方式,即把是否拥有《蛇口通讯报》的精神和内在气质视为关键的衡量指标。如果以此标准来衡量,《蛇口通讯报》的真正终结应该划定在2004年7月。2004年7月,《蛇口消息报》名义上是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直属一级事业单位,但报社地址搬到南山区委党校大厦,经费主要来源于深圳南山区财政,扮演起南山区委机关报的角色。

  《蛇口通讯报》的精神与内在气质

  《蛇口通讯报》理当载入中国报业的历史,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种报纸曾以独特的精神与内在气质感召了数量众多的读者,很多人因为这张报纸认识了蛇口,认识了深圳。这种精神与内在气质究竟是什么?

  要厘清《蛇口通讯报》的精神与内在气质,首先要理解袁庚与《蛇口通讯报》的关系。《蛇口通讯报》是蛇口工业区的机关报,袁庚是蛇口工业区的领导人、创立者和精神领袖,表面看来,袁庚与《蛇口通讯报》是领导与下属的关系,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可是,袁庚毕竟是一位不同寻常的改革家。袁庚生于广东,人生阅历丰富又怀持革命理想,曾走过很多国家,又在香港主持招商局10年,在“文革”遭受过迫害,鉴于上述种种原因,他能深刻地反思体制之弊,在蛇口开业区的建设和开发中,他深知蛇口的事业需要一份报纸。

  “媒介和权力结构像跳一支探戈舞,领舞的总是权力结构,跟舞的总是媒介,领舞和跟者配合才跳得起舞。”⑤在李金铨看来,权力结构是首要的现实界定者,而媒介是次要的现实界定者。在创办蛇口工业区的过程中,袁庚在蛇口开业区的权力结构中,明确地界定了媒介的权力与职责。给予媒介“跟舞者”的地位,这正是袁庚的过人之处。

  在《蛇口通讯报》的办报过程中,袁庚扮演的是“开明的发行人”的角色,因此,《蛇口通讯报》才能逐步地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取向与气质。总体说来,《蛇口通讯报》形成了以下特点:

  其一,在精神取向上,《蛇口通讯报》信奉的是改革开放。《蛇口通讯报》对企业人治与法治、所有制、户籍制度、住房制度等问题,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这些领域所做的探讨超越了内地的许多报纸,惟此,才成就了《蛇口通讯报》。

  其二,在报道理念和原则上,《蛇口通讯报》秉持客观报道的原则,追求真相,说出真话。在蛇口工业区,最有价值的真话就是给蛇口工业区挑刺、揭蛇口工业区之短,在这方面《蛇口通讯报》有非常多的报道案例。

  其三,在整张报纸上,《蛇口通讯报》还流露出人本情怀和平等理念。这张报纸抨击用人上的“年龄歧视”“性别歧视”“相貌歧视”等各种不平等现象,大力倡导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倡导对人的终极关怀。在1989年1月16日出刊的《蛇口通讯报》上,头版头条刊发的《关于蛇口童工情况的报告》一文,报道了开发区内的几家重要企业凯达实业、三洋电机等所存在的童工问题。对童工问题的关注,在新时期报纸中堪称最早。

  正由于做到了以上这些,《蛇口通讯报》才成为中国报业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可以说,《蛇口通讯报》不光是蛇口改革的记录者,更是蛇口改革的参与者。

  注释:

  ①光军:《一封来信的“新闻冲击波”》[J],《新闻界》,1986年第4期

  ②《蛇口通讯报创办30周年纪念聚会》, 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79319302/,2015年1月9日?

  ③④奚尚仁:《蛇口有报报有格》,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bbed980102ux7s.html,2014年7月11日

  ⑤李金铨:《记者与时代相遇》,载《报人报国》[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作者单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11月中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