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业界资讯 > 正文

业界资讯集萃2016年3月28日·第449期

2016-04-14 09:32:44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蔡笑元

摘要:  第二届中俄媒体论坛在京举行 刘奇葆出席  中国报业融合发展研讨会召开  2016年度数字出版管理工作会议举行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

  第二届中俄媒体论坛在京举行 刘奇葆出席

  中国报业融合发展研讨会召开

  2016年度数字出版管理工作会议举行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正式运行

  云报集团与广西日报集团、贵州日报集团合作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携手郑州凯浦聚焦地铁产业

  粤传媒与跨境电商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

  《南方都市报》媒体联盟到汕举办采风活动

  《潇湘晨报》联手十大银行和Uber 连送理财金

  《信息时报》联手广州招生办推出辅导资料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和党组成员同日被查

  2015上海广播媒体广告营收逆势上扬

  2015全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首超百亿

  乐视与楚楚街推出“购物+娱乐”新模式

  第三届世界媒体峰会主席团会议在多哈举行

  欧洲时报传媒集团和杭州中闻影视战略合作

  卫报集团大裁员

  《独立报》出版最后一期纸质版

  编辑室协作机制将成为新闻业最新趋势?

  新闻游戏开启媒体新一轮尝试

  “可探究性解释”:游戏可以讲新闻故事吗?

  报纸减版:是饮鸩止渴还是从长计议?

  2016年中国媒介市场总花费将增长9.3%

  沈浩:数据新闻正聚焦改变的能量

  如何“变身”全媒体记者/

  凤凰网高级副总裁:笃定“就做不同”

  《光明日报》的融媒体“特种兵”实践

  《2015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报告》发布




 

  第二届中俄媒体论坛在京举行 刘奇葆出席并作主旨演讲

  新华社、中国日报网/2016-03-25

  3月25日,第二届中俄媒体论坛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和俄罗斯总统办公厅主任伊万诺夫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

  此次论坛以“‘一带一盟’对接与中俄媒体交流合作”为主题。刘奇葆在题为《深化媒体合作互信 助推“一带一盟”对接》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把中俄两大发展战略历史性地对接起来,为两国政治互信充实了新的内涵,为两国经贸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两国文化交流搭建了新的平台。

  刘奇葆指出,合作互信是媒体关系健康发展的基石。在推动“一带一盟”对接中,中俄两国媒体要发挥更加积极作用,必须深化合作互信理念,以媒体的良好合作助推“一带一盟”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就。要把握中俄友好的前进方向,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要求,树立面向国际的宽广视野,构建务实合作的渠道平台,推动两国媒体做“亲密伙伴”、两国人民做“知心朋友”,推动中俄关系走得更稳更好更远。

  开幕式前,刘奇葆会见了伊万诺夫,并在开幕式后共同出席了中俄媒体合作签约仪式。

  中国日报社将出版俄文版《中国观察报》

  中国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朱灵出席了论坛,并与俄罗斯报社社长涅戈伊查共同签署《中国日报社与俄罗斯报社长期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和俄联邦总统办公厅主任伊万诺夫共同见证下签署协议并互换文本。中国日报将在俄罗斯出版俄文版《中国观察报》。

  中国报业融合发展研讨会召开

  微信公号“人民日报媒体技术”/2016-03-21

  3月18日,由中国报业协会主办,中国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承办,人民网、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报业融合发展系列研讨会”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隆重举行。人民日报社副社长、中国报业协会会长张建星、中国报业协会秘书长胡怀福、中国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电力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白俭成、人民网总裁牛一兵、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总经理叶蓁蓁、光明网总经理陈建栋以及地方党报(集团)和行业报总编辑社长百余人参会。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中国报业协会会长张建星在会上表示,在“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各传媒人应当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2·19”重要讲话,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加快推动技术建设与内容生产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作为人民日报全媒体创新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在研讨会上进行展示。该平台在习近平总书记2月19日视察报社时正式上线,是人民日报推进媒体融合的大平台、整合资源的新模式、协作生产的新架构。在两会报道中,“中央厨房”充分发挥集成资源、集中力量、集合特色的优势,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全天滚动、全球覆盖,烹制新闻美味,制作新闻大餐,被业内誉为“两会新闻的世界工厂”、“全球传播的跨界巨头”。截至3月14日,“中央厨房”已推出包括文字、图片、图表、视频、动漫、H5等在内的多媒体产品210多个,覆盖国内外2000多家媒体,受众人数超过6亿。

  整个研讨会期间,与会领导和专家紧紧围绕“技术驱动·创新融合”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共鸣与火花不断,与会人员纷纷赞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重要性,表示“中央厨房”的运营模式拓展了自身对未来纸媒如何发展的思路。

  2016年度数字出版管理工作会议举行

  广州日报/2016-03-25

  3月23日-2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广州召开2016年度数字出版管理工作暨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孙寿山出席会议。

  孙寿山指出,数字出版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主体产业,科技创新始终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引领支撑作用,有效管理是产业健康繁荣发展的坚强保障。他强调,“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动新闻出版业由大转强的关键五年。数字出版产业要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准确把握新要求,全面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数字出版工作实际,找准开展数字出版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旗帜鲜明抓好行业管理,以科学创新提高创新的成效,以优化供给提高供给质量。

  中宣部出版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财政部文资办相关负责人,全国各省(区、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相关负责人,广东部分媒体负责人参加会议。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正式运行

  经济日报/2016-03-21

  经济日报(集团)新成员--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经过半年多的筹备,近日携旗下全媒体信息产品“中国经济”移动客户端正式亮相。

  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的设立是经济日报履行中央党报职责,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求而组建的媒体智库。旨在积极有效地整合各种社会智力资源,加强经济理论基础研究和经济趋势应用研究,打造经济研究和传播“数字化”平台,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传播软实力服务。

  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致力于中国经济趋势的研究和经济预期分析,融合传统数据直采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相结合,打造多元化指数产品。同时,将充分利用经济日报媒体平台和渠道优势,整合政府机构、科研院所以及专家学者资源,为地方政府、行业组织、领军企业以及社会团体提供定制化信息产品服务。

  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下设中经指数中心和趋势论坛中心。中经指数中心定位于经济数据共享平台,负责编制发布中经产业景气指数、中农景气指数、小微企业运行指数、家庭财富指数等。该中心的特色产品通过独立采样调查系统,构建产经、财经、农经全覆盖的经济信息数据库,并定期发布相关经济趋势研究成果。趋势论坛中心定位于打造创新和发展符合媒体智库特征的新型论坛,定期召开年度、季度经济趋势论坛,把脉经济趋势,不定期召开各种研讨会,分析经济走势。

  作为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的全媒体信息平台,“中国经济”移动客户端同时正式上线。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与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携手合作

  云南网/2016-03-23

  与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携手报道广西发展

  3月22日,云南党政代表团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习考察,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先期派出全媒体采访组赴广西,与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携手合作,发掘“广西经验”。

  云南与广西山水相连、人文相通,两省区之间的合作交流源远流长,云南日报与广西日报的合作也常走常新。3月19日至22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派出全媒体采访组赴广西,与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记者再度联合采访,走访了南宁、钦州、柳州、桂林等地,发掘广西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新亮点和新经验、新做法,为两省区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深化合作,加快发展,提供舆论支撑。

  与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携手报道贵州发展

  在云南党政代表团赴贵州省学习考察之际,云南日报推出“借鉴新经验 推动新跨越”走进贵州专题报道”,全媒体联动,立体化报道贵州发展的新做法、新经验。

  云南与贵州地域相邻、山水相连、气息相通、人文相亲,是好邻居、好兄弟、好伙伴。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先期派出全媒体采访组赴贵州,与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携手合作,联合走访贵阳市、贵安新区、毕节等地,发掘贵州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为两省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交流互动,在更高起点上推动云贵合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携手郑州凯浦聚焦地铁产业

  河南日报/2016-03-25

  3月24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郑州凯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郑州进行战略合作签约,针对广告运营、金融投资、房地产、新媒体等业务,以文化对接、资源对接、股权对接等方式开展全方位合作,携手挖掘地下空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助推现代城市发展。

  郑州凯浦公司是河南省首家以“地铁延展商业”为业务支撑的开发运营商,是郑州地下空间开发运营的佼佼者。公司首个作品“德化新街”凭借连通地铁的交通优势,已成为年轻人的时尚聚集地。

  签约现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负责人表示,本次战略合作,是双方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建设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号召的积极行动。凯浦公司拥有在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运营、产品设计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对报业集团来讲,则是一次拓展新的业务领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契机。希望和凯浦公司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共筑商业新未来。

  粤传媒与跨境电商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

  金融界/2016-03-23

  2016年3月23日,粤传媒与广州市跨境电商行业协会(以下简称“跨境电商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

  合作内容为,跨境电商协会将支持公司与相关公司合资承办“中国(广州)国际跨境电商展览会”及与之配套的高峰论坛、行业评选、国内外巡回展、行业展等活动;双方将联手开展对广州跨境电商行业的全媒体宣传合作;跨境电商协会将支持公司筹划跨境电商产业投资基金的成立事宜,以及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及跨境电商产业园区的建设事宜。

  以上《战略合作备忘录》的签订符合公司“产业化、平台化、移动化和大数据”的战略布局,双方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有助于公司新媒体业务的顺利转型和创新技术上的提升。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开展业务合作,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南方都市报》媒体联盟到汕举办采风活动

  国家旅游地理网/2016-03-22

  应汕头市旅游局之邀,《南方都市报》媒体联盟于3月18-20日去汕头开展“寻觅汕头古村,品味潮侨文化”主题旅游采风活动。采风团由南方都市报联合腾讯大粤网、广东电视台、中国旅游报、中新网、新浪网、网易、羊城地铁报等省级以上媒体组成。

  《潇湘晨报》联手十大银行和Uber 连送六天理财金

  潇湘晨报/2016-03-24

  潇湘晨报联手十大银行和Uber开启2016新春理财季“手机理财摇一摇”活动。3月26日起至31日,潇湘晨报将联手十大银行,每天上午10:00接连送出新春理财金。网友关注公众微信号“金融258”便可了解摇红包详情。

  《信息时报》联手广州招生办强势推出《赢在高考2016》

  广州日报/2016-03-22

  由信息时报社独家与广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联合组编的年度志愿填报指南《赢在中考2016》《赢在高考2016》将于近期强势推出。“双赢”特刊除了随《信息时报》在广东全省附送发行外,还分别加印12万和16万份送达广州中考生和广东高考生手中,并在广州中、高考咨询会现场人手一册,全程免费赠阅。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和党组成员同日被查

  湖南省纪委监察厅网站/2016-03-23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皮林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

  据湖南省纪委网站消息,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日报社)党组副书记、社务委员、总经理皮林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皮林简历 皮林,男,汉族,1959年6月出生,湖南湘乡市人,本科文化。198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湘乡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湘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湘潭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局长,湖南日报社社务委员、副总编辑,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日报社)党组成员、社务委员、副总编辑等职务。2015年5月至今任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日报社)党组副书记、社务委员、总经理。

  湖南日报社党组成员刘树林涉嫌严重违纪被查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日报社)党组成员、社务委员刘树林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刘树林简历 刘树林,男,汉族,1956年12月出生,湖南宁乡县人,本科文化,高级经济师。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1月参加工作,历任湖南日报印刷厂轮印车间主任、副厂长、印务中心主任,湖南日报传媒公司副总经理、湖南日报发行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务,2009年3月至今任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日报社)党组成员、社务委员。

  2015上海广播媒体广告营收逆势上扬

  央广网/2016-03-22

  近日,上海市工商局公布了《2015年度上海广告市场状况报告》(白皮书),以及“十二五”时期上海广告市场评估概述。

  报告显示,2015年全市广告营业收入为1679.78亿元(其中应税经营额489.66亿元,同口径下占全国总量的8.2%),同比增长1.81%。广告业增加值324.23亿元,同比增长2.81%,约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1.3%,与上年度持平;约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92%,较上年度减少0.15个百分点。广告业整体平均利润率7%,较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截至2015年底,上海共有广告经营单位159298户,同比增长33.2%。

  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大众媒介的广告营收整体下降约10%,广播媒体逆市上扬,广告营收实现同比增长5.7%。媒体转型发展效果初现,传统媒体集团的新媒体项目实现广告盈利。互联网媒体首次超过电视,成为最受欢迎的广告投放媒体类型。

  2015全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首超百亿

  新闻出版报/2016-03-25

  3月15日,易观智库发布了《中国移动阅读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5全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达到1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3%。其中2015年第4季度,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达到26.8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4.7%。

  近两年,资本市场及投资人对于移动阅读的认可度正在逐渐提高,移动阅读市场是互联网巨头都投入最大的资源在布局的一个重要的市场,比如阅文集团、阿里文学、掌阅文学和百度文学都在加快集团化趋势。

  乐视与楚楚街推出“购物+娱乐”新模式

  新闻出版报/2016-03-24

  3月18日,乐视与移动购物网站楚楚街宣布达成亿元级别合作,在音乐、电影、综艺三个维度上实现全面的内容战略合作,协同这三大领域的内容资源、明星资源,促成“购物+娱乐”的跨界融合。

  分析人士认为,对于楚楚街来讲,乐视培养和运营超级IP的能力,是楚楚街品牌塑造的强大驱动力。而对于乐视音乐新发布的韩流频道来说,楚楚街庞大的用户群体有助于其在移动音乐市场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第三届世界媒体峰会主席团会议在多哈举行

  新华社/2016-03-20

  第三届世界媒体峰会主席团会议3月2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美联社、路透社、俄塔社、共同社、印度教徒报公司、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南非米瑞德集团等10家国际主流媒体机构的负责人和代表作为世界媒体峰会共同主席出席会议。

  世界媒体峰会执行主席、新华社社长蔡名照在会上说,自2009年创建以来,作为全球媒体高端沟通协调机制,世界媒体峰会机制化、常态化、实体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多边和双边合作领域成果丰硕。他还就加强主席团成员机构务实合作,推动峰会机制发展提出包括承担媒体社会责任,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加强人员交流培训,拓展合作领域等四点建议。

  世界媒体峰会由新华社、美联社、英国广播公司、俄塔社、共同社、新闻集团、路透社、谷歌和时代华纳特纳广播集团共同发起。首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10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通讯社、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形态的170多家传媒机构与会。目前,峰会主席团成员已经发展到16家。

  欧洲时报传媒集团和杭州中闻影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京签署

  浙江在线/2016-03-21

  3月16日,欧洲时报传媒集团(Media Group Nouvelles D?Europe)和中国杭州中闻影视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携手合作在欧洲推广发行中国电影,为提升中国电影在欧洲的影响力,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探索新路子。

  欧洲时报传媒集团总裁、《欧洲时报》社社长张晓贝和中闻影视董事长宣焕阳代表双方在框架协议上签字。根据协议,双方将致力于在欧洲合作建立华语电影推广发行中心、联合开发华语电影专属院线、联合摄制为欧洲市场量身定制的故事和纪录影片。双方将最大程度发挥欧洲时报集团在欧洲的区域优势和影响力、品牌优势及文案策划能力、以及中闻影视在影视出口方面的资源优势和影视摄制实力,组成强强联盟,合力开发欧洲电影市场,为中国电影有系统有规模地走进欧洲,打造中欧影视文化交流平台,将中国优秀的国产片推荐给“一带一路”沿途欧洲国家观众。

  《欧洲时报》是1983年创建于法国的一份中文报纸,经3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华人传媒集团,其报纸成为中国领导人访欧时唯一容许进入其下塌酒店的当地中文报纸。

  卫报集团大裁员

  搜狐传媒/2016-03-21

  在数字化尝试方面取得不错成绩的《卫报》母公司,宣布裁员了。

  旗下拥有《卫报》和《观察家报》的英国卫报媒体集团(Guardian Media Group,简称GMG),计划裁剪250个岗位,其中包括100个编辑岗,试图重组盈利较少的部门,在未来3年内达到收支平衡。

  截止到3月底,GMG的亏损高达5860万英镑,大约相当于人民币5.4亿,GMG不得不重组盈利低迷的部门,甚至为此忍痛放弃了一个庞大野心:将位于伦敦的“密德兰货运仓库”改造成大型的展演场地。

  总的来说,英国的雇员将被裁掉18%,大约310个岗位,包括商业部和编辑部60个不再填补的岗位。公司希望所有被裁掉的员工都是“自愿离职”。

  在发给员工的一封联名邮件中,《卫报》的首任女总编凯瑟琳·瓦伊娜(Katharine Viner)和董事长大卫·帕姆赛尔(DavidPemsel)说,不稳定的媒体环境迫切需要“激进的行动”。

  “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捍卫《卫报》报道的真实性以及《卫报》的经济独立性。”邮件强调,他们“希望所有的裁员都是自愿的,非有必要,才会采取强制性的行动”。

  《独立报》出版最后一期纸质版

  微信公号“传媒狐”/2016-03-25

  3月26日,英国《独立报》停出纸质版。此前,《独立报》的姊妹报《星期日独立报》也出版了最后一期的纸质版。这预示着拥有30年报龄的英国《独立报》纸质印刷版正式走向终结。但《独立报》的品牌犹存--这家在英国乃至全球都颇有影响力的日报转型为数字产品,网站和新闻客户端照常运行。

  这也是全英国唯一一家放弃纸质印刷产品全部数字化的报纸。《独立报》的拥有者俄罗斯富豪亚历山大﹒列别杰夫和儿子叶夫根尼﹒列别杰夫认为,报业正在改变,是读者促成了这种改变。前途在于数字化。

  2015年6月,《独立报》的日均发行量略低于5.8万,比它1990年高峰期的日均发行量下降了85%有余。《星期日独立报》日均发行量也仅是略超过9.7万而已。

  在这种情形下,维持印刷版似乎已经没什么意义。而在取消了纸质版后,列别杰夫家族将会在中东、亚洲等地筹建编辑部,还将扩大在美国的投入,试图将《独立报》的影响力拓展至全球。

  密苏里新闻学院线报:编辑室协作机制将成为新闻业最新趋势?

  微信公号“话媒糖”/2016-03-24

  【导读】2016年3月21日至22日密苏里新闻学院雷诺兹新闻研究所举办了2016媒体协作文化研讨会(Collaboration Culture Symposium),专题探讨未来新闻业的协作文化。为了应对传媒业生态环境的风云突变,越来越多的媒体公司意识到协作才是保持公司始终处于发展前沿的路径。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明智的媒体公司不仅非常了解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清楚自身在技术方面的缺陷。于是,便有了编辑室内部工作流程向协作化发展改变,更有了外部寻求合作伙伴的深度协作。新的“协作文化”正在新闻业蔓延,协作正在成为美国媒体在新闻业务和经营业务上的首选策略。协作文化研讨会就什么是编辑部协作工作环境、协作的壁垒、深度沟通、技术协作、工具支持等话题展开了探讨。

  什么是“协作”?

  斯克里普斯公司的Christina Hartman认为:没有以人为核心的协作机制,算法、机器人、工具、平台就是一盘散沙。

  华尔街日报的Jennifer Hicks说:协作是编辑室的化学反应,它包含了以往的合作、分享、互动,把这一切建立在数据之上,让编辑部的决策更精准和理性;

  谷歌的Nicholas Whitaker说:协作是什么?举个例子吧,没有GoogleTrend哪儿来的《纽约时报》的趋势新闻表!

  微软的Bill Bledsoe说:协作就是微软始终致力于开发让媒体用起来顺手的工具!

  在研讨会上,关于新闻业的“协作”,众说纷云,以下是整理出的一些议题:

  1.编辑室的协作:从物理格局改变到数据驱动决策

  新闻编辑室的协作是这次研讨会最受关注的话题,数字时代的新闻编辑室无论在物理格局、内部架构和生产流程上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随着虚拟编辑室、中央厨房、编辑分析系统这些理念在实践中得以应用,编辑室的有效“协作”变得越来越不可忽视。那些大牛的新闻编辑室又是怎么看待“协作”,并发挥协作优势的呢?

  2.福布斯:点对点的沟通不是理想的协作关系

  福布斯首席产品官Lewis D’Vorkin介绍了福布斯协作编辑室的概况。Lewis D’Vorkin首先阐述了福布斯对传统新闻编辑室点对点沟通工作模式的不认同,他认为这是:“不适宜于数字化生产的协作方式。”具体说就是:编辑在需要时分别和技术员、工程师、销售人员、记者、设计师、互动人员等角色沟通,这样的沟通没有形成围绕产品生产的整体协作关系,使得每个环节的想法和工作到达下一个环节时就会有所损失或误解,进而增加沟通的时间和成本。

  目前福布斯正在建设的协作型新闻编辑室是一个以产品为核心,各环节相互连接的循环协作模式。

  采编团队、技术、销售团队、产品设计团队为四大核心团队,相互辅助,并依托内部协作平台和编辑分析系统建立和数据团队、卷入团队等外围团队循环沟通模式。形成一个以内容产品为核心的网状工作模式,福布斯将其称作:产品驱动下的协作新闻编辑室。

  3.华尔街日报:协作是新闻编辑室的化学反应

  华尔街日报数字新闻部首席编辑Jennifer Hicks说,华尔街日报目前正在尝试建立编辑室、经营部门、外部客户部门的协作新机制,以及探索这三个重要部门相互间的协作。

  在本次研讨会上,Hicks主要介绍了华尔街日报数字媒体部编辑室的协作模式。其最大特点就是“基于定制编辑分析系统的数据驱动决策”。Hicks说,尽管数字媒体编辑室的协作包括了编辑策略、物理环节建设、工具共享、数据驱动决策、创新孵化等多个部分,但最关键的还是依赖于编辑分析系统的数据驱动决策机制。Hicks认为,数据驱动决策是未来数字新闻编辑室的发展趋势,数据主要来自于算法、机器人、工具抓取,这可以通过购买第三方数据服务来实现。然而,要得到更精准的数据,或者说要掌握于媒体发展目标最关键的数据,需要有实力的编辑室开发定制型编辑分析系统,通过设定多元化的、有针对性的数据测量和抓取指标来实现。目前,华尔街日报就正在尝试开发一款定制型编辑分析系统,而《卫报》的“孤儿”和《金融时报》的“灯笼”两款分析系统都值得借鉴。

  4.甘尼特/今日美国新闻实验室:孵化甘尼特新闻编辑室的新型协作关系

  作为美国最大报业集团,甘尼特及其旗舰报面临的生存危机备受瞩目。甘尼特集团和今日美国联合打造了新闻实验室,希望通过创新实验推动报业数字化转型。这也是甘尼特集团旗下第一个新闻实验室。

  该实验室主席Kevin Poortinga说,思考并孵化未来新闻编辑室的新型协作关系也是实验室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同时,实验室也正在开发可供甘尼特遍布全国的报纸所用的协作工具,还将推出一系列受众监测软件,让广告商更好的掌握受众的流向和流量。

  在实验室,视觉设计师、市场和广告专业分析师都有由甘尼特集团副主席兼实验室主席Poortinga领导。Poortinga说:“实验室需要为受众问题、广告收入问题给出很多可行的解决方案。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直接对用户进行访谈,将搜集到的结果在实验室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我们当下最关注的,也是甘尼特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更精准的抓住千禧一代受众,我们所有的协作工作都将以此为目标。”

  Poortinga说:“尽管相比纽约时报实验室和谷歌新闻实验室,甘尼特的实验室还很年轻,但它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团队,它做得了访谈、搞得了研发、卖得了产品、抓得住受众。最重要的是这个实验室孵化的协作机制将向这个集团旗下的报纸推广。”

  当然,Poortinga对具体的协作机制有所保密,因为这是实验室正在做的研发。

  5.Newsy:建立年轻团队的立体协作

  Newsy是斯克里普斯集团旗下的一个专注于新闻视频短片的新媒体公司,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从外部协作看,它已经与全球10多家知名媒体建立了关系,包括:CNN、法国24、新华社、纽约时报、卫报等等。2010年被CNN评为美国中部最有活力的新媒体公司。

  尽管在外部协作关系上Newsy取得的成就不小,但在本次协作大会上Newsy新闻部副主任Christina Hartman却重点介绍了编辑室内部的立体协作机制。Hartman介绍,Newsy是一个员工平均年龄在23-24岁的年轻媒体公司,这一群年轻人最渴望和擅长沟通,他们总是在沟通中爆出很多创意。Newsy 认为编辑室内部协作最关键的是有效沟通,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与受众的沟通。这主要通过公司内部的受众卷入团队(engagement team)完成。

  二是,采编团队间的沟通。以受众卷入团队获取的信息为前端,所有的沟通都建立在怎么处理受众的诉求,对内容生产的选题进行分工

  三是,技术团队与采编团队间的沟通。Newsy有一个专门的视频技术团队,但是有些做视频技术的员工并没有新闻专业背景,因此他们的工作和采编团队的工作时常处于一种伴随状态。

  受众卷入团队、采编团队和技术团队的工作又没有严格的边界,任何人对某方面的工作有了想法都可以在内部Slack上提出,并进行在线讨论,或者在编辑室内部马上组织小组讨论。Newsy认为,这样的立体式协作很好的衔接了受众、团队、协作平台和技术工具,是它们当前高效生产新闻视频短片的关键所在。

  6.波音特新闻研究所:打破格子间 在书吧讨论起来

  波音特媒体研究所(Poynter Institute for Media Study)是成立于1975年的非营利性波音特新闻学院的研究机构,位于弗罗里达。目前,该研究所的网站http://www.poynter.org是美国关注新闻业前沿动态的重要平台之一。作为一家关注行业动态的研究型新媒体,波音特也非常重视内部协作。该研究所数字创意部员工Katie Hawkins-Gaar重点介绍了由她负责的办公室改造项目。

  波音特网站的办公室改造旨在打破编辑室格子间式的壁垒,建立一个更有利于随时讨论的空间。于是,Hawkins-Gaar将编辑室改造成了一个书吧。办公室四周摆放专业书籍和期刊,因为是研究型媒体,所以需要随时翻阅专业书籍。员工随意环坐于书吧的沙发,随时可以两三个人聚在一起讨论。书吧开辟一个黑板空间,外出采访之前有什么想法也可以写小帖子钉在上面,或许回来就有人找你讨论了。Hawkins-Gaar介绍建造这个书吧型编辑室的原因时说:首先,协同的工作对工作空间的要求很高,它需要随时可以邀请人加入的开放式环境,而以前的格子间显然太过封闭;其次,通过建造这个开放的空间,我们的协作效率大大提高,最显著的就是大家现在更乐于“胡思乱想”了,提出了很多报道选题的创意;第三,原先的沟通多在领导和员工之间展开,而建立书吧以来员工之间的讨论增加,这种讨论对失败更加宽容,不怕说错话,更鼓励讲真话,也因此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

  7.编辑室外的协作:没有谷歌、微软,哪来你们的数据新闻!

  新闻业对掌握新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媒体自身在技术研发和利用方面却面临资金和人力的挑战,因此必须依靠与有实力的公司协作来实现。这种协作并非只是技术产品买卖关系那么简单,而是一种从产品销售到共同开发产品,共享受众(用户)的关系。

  微软:为全球媒体开发好用的工具

  微软商店全球新设备经理Bill Bledsoe说,协作是全球媒体发展的趋势,而这必须依靠技术来实现。很多媒体并不能真正让技术为我所用。微软的目标就是开发好用的技术工具,然后教会媒体和它们的合作伙伴如何最大限度利用这些工具。然而,这样的协作关系并不容易建立,它需要媒体和微软的沟通、信任、合作准则、工作效率和协作平台的建立。

  谷歌新闻实验室:用强大工具帮你搞定数据新闻

  谷歌新闻实验室目前通过Storyful和Google Trend与上百家媒体建立了数据新闻的协作关系。谷歌新闻实验室媒体延伸经理Nicholas Whitaker介绍,谷歌新闻实验室是一个集记者、编辑、技术研发人员、销售人员于一体的综合体。其中,实验室的记者编辑一方面要为谷歌新闻提供原创报道,还要同时和谷歌产品的用户沟通,比如:可能长时间与纽约时报、赫芬顿邮报、卫报等合作伙伴共同制作一个内容产品。实验室的技术员除了专注于产品研发,也会经常派驻合作媒体解决内容产品制作上的技术问题。

  Whitaker说,目前美国主流媒体的突发事件定位报道几乎是通过谷歌的技术完成的,而这主要是通过谷歌旗下的Storyful定位报道工具实现。纽约时报的尼泊尔地震报道和CNN的海底地震报道都让Storyful的定位功能在全球新闻业名声大噪。

  谷歌新闻实验室目前最受欢迎的数据新闻服务是Google Trend,通过这项服务实验室已经与上百家媒体建立数据趋势报道的协作关系。在谷歌新闻实验室网站将每一个协作的经典案例都展示了出来。

  此外,谷歌新闻实验室还在VR和AR技术上为美国主流媒体提供支持。除了当前流行的VR技术,谷歌正在研发融合4D技术的体感和气味VR技术,来驱动未来沉浸式报道的发展。

  协作的成果如何储存?

  “遮挡记忆黑洞”(Dodging the Memory Hole )是一家专门为媒体提供资料储存的公司,包括储存纸质报纸的PDF版、前数字时代的媒体产品、以及数字时代需要巨大存储空间的数字内容产品。去年底,费城关停报纸纸质资料的储存问题引发了美国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和争论。

  DtMH首席执行官Edward McCain认为,“记忆黑洞”是美国媒体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严重挑战,如何存储内容生产中的原始资料?如何保留具有历史价值的资料?媒体自身具有这个能力吗?专业的机构如何为媒体保存大数据量的新闻内容产品作出专业的指导并提供专业的分类储存空间?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于“协作”我们还需要知道的要点

  密苏里新闻学院Banjo媒体创新研究团队主任Victor Hernandez在协作文化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发言。关于“协作”,尽管很难,尽管新闻业仍然众说纷云,各显神通,这些要点是不可忽视的:

  1、新闻业的协作文化正在形成,它是未来新闻业发展的趋势,从团队、媒体、新闻业到受众都将成为协作的重要部分;

  2、团队、沟通、平台、信任是协作四要素;

  3、未来协作需要关注:融合、工具、移动社交化的大趋势;

  4、促成协作的平台和工具研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5、转型不易,协作才有未来!
 

  新闻游戏开启媒体新一轮尝试

  《中国传媒科技》/2016-03-24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报道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口味了。好在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媒体转型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让媒体能够根植于此,进行新的传播形式尝试。

  当人们对社交媒体司空见惯以后,媒体就不得不进行更多的尝试,新闻游戏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大致可以将其解释为一类将新闻报道与电玩游戏相结合的新媒体产品。通过新闻游戏,不仅可以向用户传递信息,还能让他们获得与报道相关的切身体验。

  早前,台湾媒体知名人士吴泰辉、吴政达、陈贞桦和蒋宜婷一同操刀,推出一款新闻类网页游戏《急诊人生》,希望通过简单的游戏让受众了解急诊室内的日常情况。

  在游戏开始界面,你可以选择进行游戏,也可以直接跳转报道界面。

  这款游戏将背景设定在台湾一间大型的医学中心,面对保健体制的崩坏,没有勇气进行医疗改革的政府和喜欢去大医院自费诊治的市民,玩家将扮演一位拥有着拯救急诊室命运能力的键盘医师,在一次又一次的真实医疗突发状况中突围,拯救患者的生命。

  《急诊人生》的制作方“0传媒”表示,为了较高程度地还原急诊室中的就诊情况,在制作游戏之前他们专门访问了几位急诊医师,并且游戏中所有病患的出现频率都是依据采访显示建立的。

  整场游戏玩下来让人手忙脚乱、神经紧张,但其实新闻游戏的设计者就旨在通过这个游戏来让受众们明白急症医生所面临的困境、了解急症室环境现状,用游戏的方式传达给读者,试图以“设身处地”的方式来缓解现在社会上紧张的医患关系。

  不仅如此,在游戏结束之后,根据用户(玩家)救治的病患数量,游戏会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医生。用户可以将游戏结果直接分享到Facebook中。

  类似《急诊人生》这样的新闻游戏案例还有很多。在社交媒体普及的今天,新闻游戏不失为一个具有强互动性的新闻呈现形式。

  开启新的新闻叙事模式

  八仙尘爆、台湾急诊拥塞、难民危机,这些问题的报道并不少见。但是如果做一个面向现实的游戏,或许读者可以知道更多。借助新闻游戏,让读者穿上医生的白袍、亲历八仙尘爆,又或是变身难民,发现游戏背后的故事,让新闻媒体用游戏向读者提问,这或许比文字叙述更加动人。“我们来做新闻游戏吧!让游戏成为传达新闻资讯的新媒介。”或许这是未来新闻媒体的口号。

  英国BBC2015年发表的新闻游戏Syrian Journey: Choose your own escape route(叙利亚之旅:选择你自己的流亡路线)是一个有名的案例,基于一手的新闻素材,让人们参与到流亡之旅,亲身感受战乱的影响。用户流亡的旅程起点是从低价售出自己位于大马士革的家开始,读完一段游戏的文字说明之后,就开始从不同的选择中出发,随着选择的不同,结果自然不同,这款游戏是互动性新闻的尝试。

  经由新闻游戏呈现的过程,不断让读者亲身见证流亡难民所面临的苦难,透过更具吸引力、更容易投入的游戏形式,吸引使用者进行探索,感受难民移民过程中令人绝望的不确定性。

  媒体尝试用游戏说故事

  作为世界上最早的新闻游戏作品,《September 12(九一二事件)》藉由新闻游戏形式,提出“暴力产生更多暴力”的观点,批判对战争与恐怖主义对人类社会的危害,使用者若在游戏中向中东地区投掷越多炸弹,就会发现反而导致更多受害平民投身报复性的恐怖主义。

  ProPublica的记者魏思思(音同),藉由分析纽约市的医院急诊医护水准与死亡率的资料,然后利用程式转换病患送往医院的距离,开发了一款新闻游戏作品《Heart Saver(心脏拯救者)》。通过这款游戏,使用者可真实体会到纽约市急救医疗资源不均的困境。

  而《纽约时报》2013年制作的《How Y’all, Youse and You Guys Talk》是一个测验读者语言使用习惯的游戏,这款新闻游戏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在短短11天内累积的点阅数,打败这一年之中任何的即时新闻、资讯互动图表。

  基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媒体已经开始了新闻游戏的尝试。的确,新闻游戏可以改变传统的新闻叙事模式,给用户提供全新的、强互动性地新闻阅读体验。不仅如此,这些新闻游戏还能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相关的新闻背景。

  新闻游戏归根到底还是讲新闻

  虽然目前已经出现的新闻游戏大都取得了不错的用户体验,但有些学者却对此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新闻游戏是一个有悖新闻伦理的尝试。

  早前,BBC的《Syrian Journey》就被英国其他报纸跟学者批评。这些学者认为:BBC利用战争难民为题材做新闻游戏,是将人们的苦难转换成孩子的游戏。在他们看来,游戏的形式很有可能会喧宾夺主,让受众过分沉浸于游戏的体验而忽视了新闻的内容。

  当然,这种质疑并非“空穴来风”。如果想要真正做好“新闻游戏”那就必须处理好游戏与新闻的关系。

  魏思思表示:“我们做新闻游戏,这一切都必须是真的”。在她看来,新闻游戏必须基于真实的故事,让受众在进行游戏体验的同时可以对照报道进行相应内容的查证。独立新闻游戏的产制者约翰·欧斯本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新闻游戏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做出一份好的报导,正如同产出任何调查故事一样。最重要的是制作出正确、且能传递意见的游戏,就像做任何其他题目一样,我们必须做完所有功课,确定手上拥有的资料、报导内容都是正确的。如果我们要建立变数的关联性,那也是因为有足够的信心如此宣告。我们必须保持批判性思考,就像是记者一样。”

  新闻游戏化道路上的挑战重重

  虽然新闻游戏能够给受众带来极佳的用户体验,但想要真正将新闻游戏普及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

  第一,新闻内容和游戏形式之间的关系很难处理。作为新闻游戏,其本质还是要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游戏只不过是一个载体。如果在设计新闻游戏时,游戏过于精彩,很有可能会”喧宾夺主“,抢占了新闻内容的风头,让用户忽略新闻的内容。

  第二,新闻游戏制作投入更大。前期需要对事件进行深度调查,在资料完备的基础上,进行游戏策划及制作。这就需要调查记者、游戏设计师和技术实现人员配合完成。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虽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新闻游戏都能取得不错的传播效果,但尚未出现具体的商业模式。如果媒体大举进军新闻游戏领域,不仅投入更大,而且很难回笼资金。

  第三,新闻游戏制作周期较长。新闻讲究的是时效性,但制作一个新闻游戏绝不是朝夕之间就能轻易完成的工作。所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新闻游戏主要适合用于一些时效性不是非常强的报道或是重大事件结束后的深度报道。

  不可否认,在传媒行业亟待转型的今天,面对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阅读习惯的改变,用新闻游戏的方式加强与用户的互动性,增加用户对于新闻事件的代入感,不失为一条可以挑战的道路。

  “可探究性解释”:游戏可以讲新闻故事吗?

  微信公号“RUC新闻坊”/2016-03-23

  【导读】将交互性设计应用于新闻作品已经并不新鲜。现在,“可探究性解释”概念的拥护者尝试将游戏模型嵌入新闻,并声称能够培养主动的读者,促进传播中的双向对话,乃至迈向未来的民主。“可探究性解释”有多大可行性?RUC新闻坊带你了解将电脑建模技术投入新闻业,可能带来的前景与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部积极寻觅讲故事的新颖形式,并因此越来越倚重交互式新闻和富有创意的图表。现在,他们已经开始尝试更加高端的技巧--从那些通常用于计算机建模和游戏开发的工具中汲取灵感。

  “假释模拟器”项目(parole simulator)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项目由政治分析网站FiveThirtyEight和关注刑事司法领域的非盈利新闻机构The Marshall Project共同完成,已于去年发布。“假释模拟器”采用一种十分“反乌托邦”的预测方法。他们聚焦于宾夕法尼亚州,它或许将是美国第一个在量刑系统中采用大数据来预测被告人未来犯罪可能性,并借此计算刑期的州。这个项目展示出预测机制如何已经应用到假释听证会,并且允许读者通过自己调整参数来观察结果变化。

  与交互性新闻作品相比,“假释模拟器”项目自有其独特之处:它使用了真实世界的数据,并根据读者输入的参数而呈现出事先不可预测的结果。一个描述该类作品特点的术语是它们提供了“可探究性解释” (explorable explanations)。这个词汇是前苹果公司设计师Bret Victor创造的,用来形容一种鼓励积极阅读的互联网作品类型和创作理念。

  Bret Victor于2011年提出“可探究性解释”概念,其目标是改变读者与文本的关系。人们通常认为文本是可供消费的信息,而Victor希望文本提供引人深思的环境。

  Victor认为,一个主动的读者会提出问题,考虑与标准答案不同的解释,质疑作者的假设乃至其可信性。主动的读者会努力对具体的例子进行归纳,并且自己为归纳总结构想出具体例子。主动的读者不会消极地吸收信息,而是把作者的观点当做实现批判性思考和深入理解的跳板。

  Victor同时设想了“可探究性解释”的三种主要作品类型:“互动性文档”允许读者把玩作者的假设、分析和结果;“可探究性案例”把抽象问题具象化,让读者能够对一个系统如何运作产生直观感觉;“情境信息”则使读者了解与原文相关的最新材料,反复检验作者的观点。

  Victor的文章掀起了近年来尝试可探究性解释的浪潮。其一便是Victor Powell和Lewis Lehe创立的“视觉化表达”(Explained Visually)项目。该网站上的每个作品介绍一个数学或者统计学概念,从“条件概率”、“圆周率”到“核心映像”。

  Nicky Case是“可探究性解释”理念的践行者和拥趸者。他从系统思考、动画、建模、游戏开发、计算社会学(computational sociology)以及众多非线性思考模式借鉴思路,创建出游走于新闻和游戏作品之间的交互式模型。Case笑称:“我像一只小蜜蜂,在不同领域之间授粉。”今年3月,他将参与美国公共电视网《前线》节目承办的,旨在帮助技术性人员提升新闻素养的Mozilla Knight Open-News研究基金项目。Case计划创建操作简单的开发工具,帮助新闻记者来钻研探究性解释。

  另一个采用了“可探究性解释”工具的案例是广为人道的“多边形寓言”项目(Parable of the Polygons),由Case在一年前发布。这个可供读者把玩的作品试图说明:即使个体初衷良好,宏观上仍可能导致制度性偏见。“多边形寓言”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博弈理论学者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在1971年一篇关于种族隔离的论文,但是却采用了一种可爱、好玩且引人入胜的解释方式,激活了读者的认知。Case和他的设计师同伴Vi Hart一起设计了一个能让人直观地体会概念的模型,同时附上了一个读者可以试验、试玩的沙箱程序。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新媒体教授Duy Linh Tu表示,建模和虚拟技术在新闻作品中的确很有用,但是权衡作品核心目标和作品所需的资源及技能之间的张力也很重要。他说:“科学家会去建模,工程师也会建模,至于新闻记者?那可不太常见。我们分析文本和语境,但是不太擅长做预测。做预测实际上在很多方面都与新闻的天性相悖。”

  《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与Case探讨了采用这些设计和开发领域的技术,将给新闻业带来怎样的前景与挑战。

  采访问答

  问:是什么启发你将包括游戏开发和电脑建模在内的多项技能应用到新闻领域

  答:我的工作包括新闻和教学,我觉得这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它们都在向人们传授他们需要知道的事情。从广义的教学的角度讲,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复杂的系统--社会系统、经济、政治、环境和技术系统,而当下我们尚未找到探讨这些问题的好方法。

  绝大多数的传播过程都是单向的,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试图说明“事情就是这样”。相反,交互性的作品使我们能够达成双向对话,透过模型、系统和游戏,实现循环往复的沟通。

  我的最新作品“Emoji表情模拟真实世界”(Simulating the World in Emoji)关注的重点是让读者形成自己的知识,而不仅仅是传递我自己的知识。玩家很可能从中找到令我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因为他们可以改变小游戏的规则,从而对我原本的假设和思路构成挑战。最终,他们能够依据自身意愿创建出他们自己的交互性模型。

  问:你一直力挺“可探究性解释”这个术语,这个概念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即读者应当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仅仅接受作者的陈述。 但是可探究性解释和其他的交互性或者颇具游戏风格的新闻作品有什么区别?可探究性解释究竟哪里与众不同

  答:这是个好问题,我自己也在寻找答案…我认为可探究性解释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核心理念,即作品不应当只是静态的媒介,仅仅传递信息并告知读者这是什么,你该怎么做。可探究性解释允许读者自行重构出作品想要传递的观念。

  问:可探究性解释如何融入新闻作品

  答:未来的新闻应当有能力将当下的事件镶嵌在其语境乃至历史背景中。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新闻和教育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公共卫生官员借助虚拟技术来对抗实时爆发的流行病。举个例子,如果他们使用的任何模拟机制能够被制作成经过简化的网页版本,下一次疾病爆发时,新闻业就能够使用这个模型来解释疾病如何扩散以及人们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问:你最近在推特上分享了由程序员Jonathan Uy创建的持枪自杀的虚拟技术项目,该作品让读者亲身测试一项枪支管制政策的有效性。为什么说这个作品是“可探究性解释”的典范

  答:这个作品能让读者看到一项政策中的博弈和其实施效果,而不是仅仅让他们阅读一篇文章说“如果xx个州实施这种枪支管制政策,就能挽救xx条生命。”这种陈述可能是对的,但是它毕竟只是一个数字,一个例子,一种情况。但是一个模型能够呈现给你所有的情况,从无人持枪到全民持枪。

  问:也就是说,该类模型能够告诉读者,问题不是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我们能通过改变变量来扭转结果

  答:这种说法可能听起来有点肉麻:与其轻信政客的政策主张表里如一,我们不如成为明辨是非的世界公民。这是所谓的明日世界,乌托邦式的鬼话,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实现某种直接的民主,能够通过测试这些模型来发掘我们真正需要的政策,而不是盲目听从政客的修辞,这难道不令人憧憬吗?

  问:还有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假设说,一个新闻编辑部想要把这类模型工具纳入他们撰写的新闻作品中,却又没有编程领域的员工,有什么现有资源能帮助他们起步吗

  答:必须承认,目前基本上没有可供非程序员使用的网站模型开发工具。一言以蔽之,好消息是,这样的开发工具的确存在,只是它不能为很多无技术基础的人所用罢了。这正是我想要帮忙改变的局面。

  报纸减版:是饮鸩止渴还是从长计议?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6-03-22

  【编者按】一周来,传媒界可谓十分热闹。腾讯网总编辑王永治在接受某网站采访时爆出惊人言论:到2018年很可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纸媒将会“关停并转”,25万从业者多数将在2017年~2018年“下岗”。王永治给传统媒体“下死刑判决书”的观点,马上引起不少传统媒体从业者的强烈不满。《中国青年报》首席评论员曹林作出回应:“到了2018年年底,如果这个预言实现了,我从单位辞职;如果这个预言没实现,王总从腾讯辞职。”打赌言论一出,传媒业再次被“震”到。而在“王曹之争”之前,传媒业频频有减版动作,今年春节后,就又有3家传统媒体发出声明--《东南快报》从日报转为周五报,深圳《晶报》、湖北《楚天金报》将周六日报纸进行合刊。报纸减版是传统媒体穷途末路还是适应市场规律?《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业界专家,请他们为我们拨云见日、指点迷津。

  2016年春节后,曾在传媒业风生水起的两家传统媒体《东南快报》《晶报》发出声明,告知读者出版日期有所变化。

  《东南快报》在声明中说:“《东南快报》自2016年2月20日起,刊期由日报改为周五报(即周一到周五出版,周六、周日休刊)。”

  几乎在同一时间,《晶报》也发出一封相似的“致读者的信”:“2月20日起,《晶报》试行双休日出合刊,周日内容随周六出版。”

  就在记者苦苦等待《东南快报》《晶报》相关负责人的回复时,又听闻一则消息,湖北《楚天金报》也将周六日报纸合并发行--“周六新闻版、周日周末版,两天报纸一天(周六)送达”。

  媒体减版原因何在?是经营成本压力过大还是融合大发展之故?减版后每周成本会节省多少?减版后,是否会增加原创以及深度报道?是否会在新媒体上加大人力及资金投入?

  减版的对与错

  遗憾的是,《东南快报》《晶报》均拒绝了记者的采访。一位不愿具名、在都市类报纸从业有15年的媒体人告诉记者,他们不愿意接受采访非常正常,都市报的黄金十年已经一去不复返,受阅读方式、经济形势、媒体融合三方面的影响,都市类报纸的利润率在近几年中急剧下滑,而减版的方式可谓“家丑不外扬”。

  怎样看待减版这件事情?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江作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报纸减版反而体现了报纸作为文化产品的市场属性。他说:“报纸作为文化产品,有其市场属性,必然会受到市场影响。减版就是体现了报纸作为文化产品的市场属性。同时,报纸减版也是文化需求的变化,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做调整和新尝试。目前,不少城市中的报纸,比如一线城市中一城多报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同质化的报纸也比较多,服务对象、定位功能都比较相似,因此出现调整,这是正常现象。”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陈力丹在听闻3家媒体减版尤其是拿周六日版面“开刀”时,反应非常强烈。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瘦身’是不合理的,读者有时间看报纸的时候,报纸反而‘瘦身’了。媒体把自己‘机关化’了,读者上班,媒体上班;读者休息,媒体也休息。读者休息的时候,报纸反而出得比较薄,久而久之就会没人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国外,反而是在周六日时加大力量,星期日版比平日的报纸要厚很多。比如英国《泰晤士报》以及《星期日泰晤士报》就是分别定位为平时上班日与休息日的两份报纸,《星期日泰晤士报》的出版版面会比平时多。反观国内的许多报纸,就不尽相同,比如春节时,大家有时间看报纸了,恰恰只有一张4个版面的新闻纸,这并不符合读者的需求。”

  持不同观点的还有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媒介转型研究室主任魏武挥。他认为,目前几家媒体的减版就是抱残守缺,不如彻底放弃纸质媒体,转战新媒体战场。

  “瘦身”中的深与精

  其实,报纸减版的原因,业内都心知肚明。魏武挥直言不讳:“如果报纸挣钱,大家都会继续做,减版肯定是经营成本的压力。”

  “报纸减版并不是今天才发生的,在进入新媒体时代就时有发生。纸媒以图片、文字的呈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传统的形式太容易被新媒体所取代。”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系副教授田维钢则道出了另一个原因。“不过,报纸减版不是阵地丢失,但是也回不到过去动辄几十或者几百版的时候了。”田维钢认为,当传统媒体的阵地缩小后,内容就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简单地报道,而要加强内容的深度。“深度内容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受众希望看到的是有冲击力的观点、能引起讨论的话题,媒体需要有吸引受众的能力。”

  曾在媒体从业多年的江作苏也指出了减版后媒体发力的方向。“过去有一句话是:三流的媒体卖广告,二流的媒体卖活动,一流的媒体卖策划。在当下,一家媒体要想提升影响力和公信力,需要花更多的努力,除了市场行为外,还要在公益事业、深度报道等方面下功夫。”江作苏认为,“报纸减版、合刊,是以报纸的小型化适应现在的碎片化、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报纸对象小众化的新趋势。传统媒体可以在小众化、个性化上做多种尝试。”

  “减负”后的纸与网

  “除面临新媒体环境下革新的形势外,报纸减版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报社没有互联网思维,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陈力丹直陈传统媒体的弊端。他举例说:“比如,去年‘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第二天传统报纸上只出现了一条小消息,对于伤亡人数、损坏程度等均没有介绍。而新媒体对于这件事情的报道,早已经铺天盖地,随时跟进。这突出反映了传统媒体的意识很落后。”

  不过,脱胎于传统媒体《东方早报》的澎湃新闻网,则是一个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大趋势下实现脱胎换骨的特例。于2014年7月22日上线的澎湃新闻网,成为目前传媒业重点观察和模仿的对象。

  记者看到,澎湃新闻网在网站上这样介绍自身:“澎湃新闻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以最活跃的时政新闻与最冷静的思想分析为两翼,生产并聚合中文互联网世界最优质的时政思想类内容。”而它广受读者关注和热爱的则表现为该网站的几大功能:新闻追问、新闻追踪、最便利的分享以及清晰简洁的内容架构。具体来说,澎湃的读者可以针对每一条新闻提出自己的任何疑问并获得其他用户的解答;对于一个自己关注的新闻事件,可以及时而不遗漏地知道它的每一步进展;可以直接转发到微信朋友圈;用户可以订阅管理相关栏目,只有自己订阅的栏目内容才会出现在自己的首页,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首页。

  澎湃新闻网的成功似乎给了不少传统媒体以启示,但是,是否所有的媒体都适合去做澎湃呢?

  陈力丹认为,澎湃的做法是适合传统媒体大范围学习的,它体现了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思维,永远以用户的需求为主导。与之相似的《华盛顿邮报》,在新媒体的探索和实践上也很值得国内传统媒体学习,它提供的是个性化的服务,根据大众对新闻事件关注的程度以及追问、追踪的量而衡量是否对事件进行深度报道。

  “目前全部转场数字媒体的报社并不多,成功率不一定高。但是澎湃是个特例。澎湃把所有的采编、经营力量都放在了新媒体上,母体《东方早报》已经不是重点。”魏武挥非常赞同澎湃新闻网的做法。他认为:“地方新闻支撑不起一份报纸的发展。一些地市的传统媒体过去以地域做区隔,但在国内大事件报道上却是相同的。而如今在互联网环境下,很多大事件,受众通过数字媒体就可以了解。至于本地新闻的采访,完全可以由大型的新媒体设立的分支机构去采访,实现‘异地办报’,澎湃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不过,他也表示,国内并不需要每个省都办一个澎湃,像澎湃这样大型的时政类网站,国内有两三个足矣。他认为,传统媒体办新媒体要寻找不同的定位,要有不同的视野。

  江作苏则有不同的声音,他认为:“因为市场具有丰富性、读者需求具有多样性。一种文化产品,不是灵光一现就能达到市场影响力。如今的新媒体,也不会像过去几个年轻人组织一个平台,登高一呼,就可以百应不倒。要看到商业网站作为市场主体的同时,也有资本力量的推动。”

  虽然,在前文中提到的《东南快报》《晶报》《楚天金报》没有接受记者采访,我们无法知道这3家媒体未来将如何在纸媒与新媒体之间配置资源和力量。但是,从3家各自的“减版声明”中,可以看到,减版是为了迎合媒体融合的大趋势,未来将在新媒体上发力。至于未来3家媒体在新媒体探索的路上怎样发展,我们只能给予更多祝福。同时,希望更多的传统媒体能够认真考虑减版后的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媒体融合力等综合实力如何不减,在新环境下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新路径。

  国际报业早有“瘦身”潮

  英国:近年来,世界大报“瘦身”风潮实际上起于英国。一方面便于现代人在紧凑空间里读报,另一方面为了应对电视和网络等媒体激烈的竞争,英国主流报纸《独立报》《泰晤士报》率先放弃坚守百年的对开大报风格,转为四开小报版式发行。

  在内容方面,英国主流报纸减少了长篇的政治和外交等硬新闻的报道,更加重视社会新闻、舆论监督以及突发性事件、灾难性事故的报道;同时,报纸更加重视导读功能,方便读者浏览所关注的信息。除了一版有强档新闻的导读外,在二版还有更细致的导读,甚至在副刊的封面也有导读,以便读者快速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美国: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早在2012年,北美多家报纸缩减版面和发行量,包括《皮卡云时报》在内的多家美国报纸开始缩减版面以及出版频次,以此降低报纸的印刷和运输成本。同时伴随而来的是报社结构的精简和裁员。

  无独有偶,在2013年《华尔街日报》也变“小”了,其亚洲版和欧洲版改版为“小”报,采用小版面的形式。这些变动还包括将《华尔街日报》亚洲版、欧洲版与其网站结合起来,并进行一些岗位调配。《华尔街日报》改版时,道琼斯公司并不避讳地宣布,缩减报纸版面宽度将每年节省1800万美元的开支。《纽约时报》在改版前夕也在“致读者”中公开告知:此举是为了压缩一些印刷的成本,由此每年可节省开支4200万美元。

  德意法: 德国著名的《世界报》与《商报》均推出小报型,其他欧洲国家的主要报纸也纷纷尝试转型,意大利发行量最大的《晚邮报》从2005年7月开始由大开张改成小开张,法国最古老的《费加罗报》也于同年10月全面改版。

  2016年中国媒介市场总花费将增长9.3%

  微信公号“记者论坛”/2016-03-19

  群邑中国最新发布的2016年春季版《今年,明年:中国媒体行业预测》报告,与外界对媒体行业的悲观预测相异,报告中对于中国广告花费市场前景预估较为乐观。

  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媒介市场总花费将增长9.3%,达到5457亿人民币。报告为营销人员详细梳理了各类型媒体在2015年的变化,以及未来的趋势,亮点概述:

  1、移动广告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网络广告形式

  互联网广告将占半壁江山,移动广告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网络广告形式。2015年互联网广告份额首次超过电视广告,预计2016年互联网广告份额将达到49.8%。

  移动端已经成为消费者的第一屏幕,移动互联网广告以近2倍于整体互联网广告的势头快速增长。

  2、程序化购买将进一步纵深化发展

  尽管广告主在程序化购买上的预算不断提升,但大型广告主不仅注重效率与效益,也同样注重广告资源与广告环境是否优质,因此,PDB+RTB的组合式购买逐渐成为品牌程序化购买的主流模式。

  3、电视媒体在覆盖情况和影响力上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虽然电视广告份额逐年下降,但电视媒体在覆盖情况和影响力上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微信摇一摇”、“边看边买”等电视互动新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将深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微信+电视”的有机组合决不只是摇红包,更是一个“新的流量入口”加一个“新的广告展示平台”,将电视的价值从内容展示媒介,逐渐变为内容互动媒介。

  4、综艺节目软性植入广告受青睐

  2015年,单价最高的硬广-综艺节目冠名已进入5亿时代,然而近年来各种广告限令使其他大部分形式的硬广在体量和价格上都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广告主逐渐将部分广告预算转向了“润物细无声”的综艺节目软性植入广告,更多层次地进行品牌曝光,更多地与粉丝互动,更多地进行跨界的营销,促进多屏互动、台网联动的加速融合。

  5、央视发力综艺节目,电视剧和体育资源占优势

  多重限令下,央视大剧、热剧、海外剧反而显现出优势。2016年是体育大年,除了与奥运会和欧洲杯相关的新媒体产品,央视拥有的中国大陆地区、中国澳门地区独家电视和新媒体转播权,也让广告主们青睐有加,从招标会上对奥运节目和奖牌榜的冠名权争夺就可见一斑。

  6、省卫视频道依然是今明两年支撑电视增长的主力军

  省卫视频道依然是今明两年支撑电视增长的主力军,地方电视台抱团。2015年省卫视频道广告花费增长13.8%,2016将增长6.0%。卫视四强依然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和东方卫视牢牢占据。而地方电视台利用地面频道的地方性覆盖加上网络视频的全国性辐射,通过联盟的方式,构建核心竞争力,为广告主提供了新选择。

  7、在线视频市场总体规模同比增长61.2%

  未来在线视频网站单一依靠广告收入的商业模式将被一系列生态模式所取代,这些创新的模式会包括内容投资、大数据、系统化售卖、视频电商甚至是互联网金融和在线支付。品牌主需要考虑的是:为你的受众提供优质内容,娱乐他们而非打扰他们。

  8、户外广告“场景为皇”

  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预示着三四线城市将值得户外广告进行深耕。如今消费者在户外停留的时间不断增加,用更新的技术加强互动、提高转化率,是户外广告发展必须要突破的关键点。增强现实、beacons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可能将重新塑造户外广告的面貌。

  9、平面媒体“数字转型升级”,媒体融合的“国家战略”开始落地

  在注重自生内容、媒体形态融合的同时,“转型升级”成为内容创新、价值升华的新思维。

  10、广播广告将成为广告主在三四线城市开疆拓土必然的宣传渠道

  广播广告花费2015首次进入负增长,但将成为广告主在三四线城市开疆拓土必然的宣传渠道。

  移动电台领先平台在用户规模上取得突破性发展,未来竞争力将体现三方面:自制内容的加强以增强听众粘性、终端设备连接的多样化以覆盖更多场景、通过“大数据+LBS” 推动平台内广告的精准化和本地化。

  群邑中国CEO徐俊表示:“2015年,商业环境的变革和新技术的引领,正在颠覆式改变着行业格局;2016年,如何通过创新引领行业发展趋势,赢得新格局中的领先位置,是每位市场参与者面临的挑战。这份报告在总结过往的基础上给出了诸多建设性的分析与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广告主和媒体更好地把握市场全局,抓住机遇。”

  中国传媒大学沈浩教授:数据新闻正聚焦改变的能量

  微信公号“RUC新闻坊”/2016-03-25

  【导读】在3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次讲座中,主讲人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数据挖掘研发中心主任、调查统计研究所所长、中国市场研究行业协会会长沈浩,他分享了《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与可视化传播》这一命题的精彩内容。数据新闻,又叫数据驱动新闻,是基于数据的抓取、挖掘、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的新型新闻报道方式,目前我们对于数据新闻的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为此RUC新闻坊对沈浩教授进行了一次专访,从他的耐心解答中,我们可以看到大数据时代,新闻界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

  R=RUC新闻坊

  S=沈浩(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数据挖掘研发中心主任、调查统计研究所所长、中国市场研究行业协会会长)

  数据:可预知性

  R:您在上次中国人民大学的讲座中提到,通过大数据的挖掘,人类行为的93%是可以预知的,那么这种可预知性会不会对新闻领域产生什么比较大的影响呢?

  S:是有影响的。首先,在以前我们的新闻领域面对的是大众,很难具体到某一个实体的消费者或者受众上,但是进入到大数据时代以后,“人类”就可以指名道姓,曾经IBM做过一个研究,说如果可以获得你的200条微博或者Twitter,那么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性格,等等,这是一方面。

  可预知性对新闻领域的影响来自于比如个性化推荐,通过社交媒体或经过媒体融合之后,新闻工作者可以直接触达受众。第二个就是我们过去的大众传播现在落地了人际传播,所以我们能够感知到我们传播的效果,比如在微博上我们可以感知到受众在社会上的影响,那么从研究的角度来讲呢,就意味着可以在社会这个层面上去研究原子论,通过个体的行为特征来感知他。新闻媒体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多对多这样的传播模式了,大数据的挖掘显然对新闻媒体以后的影响是巨大的。

  大数据时代:自动化新闻

  R:“您在讲座中提到了计算机新闻,它又叫自动化新闻,它跟传统的新闻创作方式不同,是基于后台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进行新闻创作,而且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产生不同版本的新闻,那么这是否说明新闻的定制化程度将会大大提高?”

  S:“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计算机新闻是否能够替代我们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这个显然在某些领域已经出现,第一个就是在我们的地震预报,或者是财经类新闻、体育赛事等等,也就是先写好新闻的大体框架,只不过随着数据的增加可以把新闻发出去,我认为这是机器人或者计算机写作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就是,机器可以通过大量的策划,包括对文本、语言等等进行分析,然后自动加工成为一份完整的新闻报道,这比刚才所说的填表式的新闻更加先进,它已经具有了组织语言的能力。

  第三个阶段才是我最想说的,就是计算机可以基于你的个性、你的偏好写出适合“你”的新闻报道题材,突出你更加关心的新闻要素。机器人写作跟个性化推送不一样,机器人写作指的是内容的生成,而不是推送目标受众的问题。计算机可以成为专家,但是计算机很难成为杂家,很难涵盖所有的领域。”

  数据or直觉

  R:“您提到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挖掘出来的很多是不能靠直觉发现的东西,甚至有时候违背人的直觉,这是它与以往传统的调查性报告比较大的差别吗?这是否说明,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更有可能出独家新闻,新闻的时新性也会有所提高?”

  S:“这个问题很多人不好理解,实际上我们之所以说大数据挖掘会变成新闻,是因为我们挖掘出来的东西很多是事先不知道的,如果说不知道而且挖出来的东西往往新奇有趣,这时候它就具有了新闻的时新性。

  相比于以往的调查报告,在过去,做一个时政研究,一个调查报告,你可能很长时间才能出报告,而且可能做出来的结果也是你事先就想好的,相比之下这些东西都不具有新鲜性,而数据挖掘最大的特点就是挖出来你事先不知道的东西,比如说女性爱看韩剧这样的信息,是不用我们去挖掘的。

  我们每个人的知识有限,而数据发现的知识是你所不知道的。独家新闻在传统的新闻视角上,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数据新闻的报道自然也是有特殊的意义的,数据新闻目前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我们很难说新闻媒体是不是为了独家去采用大数据挖掘。”

  数据新闻VS深度报道

  R:数据新闻其本身就是深度报道吗?如果说是,那么它与我们传统的深度报道有没有什么比较大的不同呢?

  S:深度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种主要形式,过去的深度报道指的是我们的记者深入追查、实地调查事件的发展,相对于传统的新闻消息,深度报道不是把一条消息播发出去,而是追踪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

  那么今天数据新闻它本身就具有从数据中深度发掘内在规律的模式,这种模式本身也是属于深度报道。另外,我们有可能不一定只是从数据,而是从大量的资料,比如大量的文本、语言中去寻找内在逻辑,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基于大数据的挖掘能力、对繁杂数据的分析,包括多元数据、异元数据、异构数据的分析。

  另一个方面,跟传统深度报道不同的是,我们的内容大多来自于互联网上、全球数据库中、还有从搜集到的数据中去深入地挖掘,一个事件,比如说天津大爆炸事件,可能有人去深入在现场持续报道、追究原因,也有人从大量的报纸去寻找线索,这些都是深度报道的形式。

  受众角度:“信息偏食”?

  R:“数据新闻的兴起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那么随着定制化新闻的增加,会不会加深受众的“信息偏食”?比如说越来越关心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相对忽略可能重要但自己不感兴趣的信息?”

  S:“任何事物都是要一分为二地看的,就像我们说的,没有报道出来的新闻也是新闻,但是对于受众来讲,他的信息量可能过载,或者说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用于有效的决策或者说对受众有用的信息又往往淹没在数据中,所以本身数据新闻就是在帮助受众去解读,但是不同的受众都具有其个性,而我们的个性化推荐随着技术的改进也会越来越好。

  但是关于“信息偏食”这个问题很难说,换句话说有可能你也不知道你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样的信息。打个比方,你喜欢吃糖,家长就会给你吃很多糖,但你从没吃过辣,你自己也不知道辣的美味,等从此以后有个人带你吃辣的,你就开始喜欢辣,所以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大数据时代:把关

  R:“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人们更多地接触到新媒体,那么数据新闻的把关是不是显得尤其重要呢?”

  S:“首先呢,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的把关需要更加专业的机构或者更加专业的人士来进行,第二,在我们国内的数据新闻依然需要非常严格的把关,要有新闻敏感。

  所以说作为把关人来说,在数据新闻领域依旧要坚守一个原则,包括我们坚守国内的话语权问题,这个把关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数据背后的意涵,因为数据具有天生的说谎能力,我们不能盲目地去迷信数据,正是因为相信,所以它才会容易变成谎言。”

  数据时代的新闻人:媒介素养

  R:“数据新闻学其实是一门交叉学科,数据新闻的兴起也给传统的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挑战,您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工作者的哪些媒介素养是最有待提高的呢?”

  S:“这个事情其实在国内外都有争论,特别是在国外其实很早就流行了。对于现在的记者要不要去学编程,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谈媒体人的数据素养》,有人说未来的新闻是数据分析,当我们面对着这么大的信息,要帮助受众去挑选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据素养,这个数据不光是我们看到的数据,还包括文本、图像、语音、视频等等的分析能力,因为现在一切都是数据,所以随着新媒体的融合以后,我们对记者在这些方面的要求应该说是越来越高。

  现在的新闻记者很多人,一问就是文科出身,觉得只要掌握文笔就好了,但实际上现在的新闻人越来越多地被技术、工科人才代替,比如说《今日头条》如果有100个员工,99个都是在做计算的功夫。我们要求记者在未来增强这方面的能力,这是第一。

  第二,如果记者的能力不增强,那么就需要有一个团队的合作能力,新闻团队既要有技术的工匠,也需要有数据挖掘的专家和会讲故事的新闻人,这是一个合作的过程。未来会不会有这样具备多种良好媒介素养的人把这些活儿都做了呢,我们期待有。

  所以我们现在成立了数据新闻报道的实验班或者专业,其实在国外这类人才的培养并没有那么严格,国外的综合性人才比较多,国内由于文理科分科比较明显,这种转变还是需要时间。相比于学界,业界总是走在我们前面的,很多的电视台、新媒体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学界也要更多地向业界学习。”

  数据新闻创作来源:社交媒体?

  R: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的创作会不会更多地从微博、微信这样的连接强弱关系的社交媒体平台中去获取有意义的数据?如果会,用户的信息安全问题是不是更难处理?

  S:关于新闻来源,在我们国家,稳定的新闻来源一般不会来自于社交媒体,比如说你提到的微信、微博。但是新闻的线索来自于社交媒体平台,这个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比如我们大量的新闻线索来自于微信、微博的爆料或者热点,然后我们的记者再去深入地追踪,这是第一点。

  第二方面,如果打破了传统的官办形态的话,那么我们许多人获取的信息都会主要来自己于微信、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特别是微博,它成为了一个信息的入口,目前来说,很多的舆情都来自于此,但是新闻不会直接来自于此。

  对于用户的信息安全问题不好说,首先在信息时代,为了获得更好的服务,用户需要让渡一些个人隐私,这些个人隐私其实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在这方面,有的人可能就希望直播了,有的人希望别人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制定这样的一个底线,比如企业和媒体要有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决定了保护用户隐私的底线,而这种底线又要靠技术实现。

  所以大数据既是定义了什么是隐私,同时也是暴露隐私和保护隐私的重要手段。在这个背景下,每个消费者会更加注重个人隐私,也会有更好的技术手段去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这是一个不断博弈的过程。

  如何“变身”全媒体记者

  中国记协网/2016-03-24

  【编者按】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记者如何变身“全媒体记者”?不少人解释说,除了最基本的采访、写稿外,还要拍得了图、剪得了视频、写得了段子,这样才算是向全媒体记者转型。事实是这样的吗?央视记者韩冰通过自己在今年两会报道中为新媒体平台供稿的实践和感悟表明,答案似乎不像看上去这么简单。

  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央电视台加大了开掘新媒体报道形式,建立了全媒体发稿机制,为包括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客户端在内的新媒体报道“集群输血”。这就要求每一个参与报道的记者迅速“变身”成为全媒体记者。

  即使准备充分也要随机应变

  在我们前期内部的策划会上,就已经建立了新媒体发稿的团队,负责将报道内容在微博、微信、客户端上进行筛选、整合、推送。新媒体的团队甚至为每一位记者如何在现场使用手机进行拍摄,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制作完成一条微视频,在指定的路径中,完成上传、经后台审核、最终发布等流程,都编写了操作手册,帮助大家在上会前,尽可能克服技术障碍。

  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还是遇到了很大挑战。记者和摄像,一对一搭档,一个负责采访,一个负责录制,是电视采制新闻的传统方式;这些操作放在新媒体上,可能就行不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新媒体的核心是用户的选择,哪些新闻更有话题性,哪个委员的发言更新锐、更有冲击力,更适合在网络“发酵”,这些都需要记者临场的判断和操作意识的转变。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在现场调动其他拍摄工具,比如手机等,即便是在摄像机关机之后,仍然要“敏感”地抓拍现场鲜活的瞬间,有时,委员们结束采访时,在手机录制时,不经意的一句轻松解答,就可以制作成一条很生动的微视频,比如,我们的记者用这样的方式采访李稻葵、许进、白重恩等政协委员时都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如何通过新媒体平台更快、更准确地提炼、放大可能引发广泛传播效应的观点和言论,而不仅仅局限于中规中矩完成一条电视新闻报道,也是对转型中的全媒体记者的考验。比如,在记者追访国家预防腐败局副局长刘建超时,打破常规问题的设置,首先追问红通一号人物杨秀珠何时遣返等问题,第一时间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引起了高关注度。

  即使同一内容也要不同呈现

  两会期间,我们内部的新媒体报道团队,几乎每天会更新来自央视新闻新媒体平台的后台阅读量,让每一位记者清晰地看到,那些我们自以为在电视播出中的好报道,在新媒体平台上却不一定受到关注。究其原因,全媒体的核心内涵是用户的选择,这不仅仅是改变了输送新闻资讯终端,或者是把原来在电视上播出的采访稿扔给微博、微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平台传播存在很大差异,同一条新闻在不同的传播载体上需要以不同的形态呈现。因此,我们尝试联通电视平台和新媒体平台,把“两会解码”的热策划“圆珠笔的中国制造之问”的讨论场,从电视屏幕延伸到了网络平台;用微视频的方式回应了海淘救命药等热点话题,我的小伙伴们也在现场和政协委员的交流中,邀请他们加入微信群策群力,展开即时在线交流。

  我们更深切感受到,需要了解不同传播平台的用户阅读习惯与需求,提供的新闻素材要符合不同传播平台的发布标准。比如,除了最基本的文字,还需要更有视觉冲击力的照片与视频;要找到与普通用户相关联的切入口并用接地气的方式对新闻进行解读,同时,要善于运用可视化手段把晦涩难懂的信息抽丝剥茧,让大家一目了然。

  既要全媒记者更要全媒团队

  我们常常自问,当移动端替代传统媒体成为新闻的第一落点时,对新媒体发布新闻的速度是不是还可以更快;当我们的报道方式更加丰富和多元,对报道品质的追求是否还能始终如一。我们不仅需要全媒体记者,更需要全媒体记者团,如何分工、协作,使用多种工具和展示手段,第一时间利用官方微博展示新闻现场,并随时更新;再发回最新图文和视频信息,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推送;最后形成深度新闻报道,在电视平台播出,做到一次生产,多元发布,形成比较理想的报道链条,这对每一位媒体记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需要在实践中积累转型的经验,更需要转型的意识,才能实现对新闻热点的引领和掌控能力,也才能不断紧跟技术进步,提升自己的复合能力,获得更大的职业生存空间。

  凤凰网高级副总裁徐进:变与不变中 凤凰网笃定“就做不同”

  微媒体/2016-03-25

  理念之变:就做不同

  凤凰网CEO刘爽在2015年发出的题为《转型、聚焦、发展》内部邮件对当下行业的巨变分析极为透彻。在他看来,行业正在经历几个大的变化:用户使用互联网的习惯,在加速度的从PC向移动互联网转型,这个趋势非常迅猛。第二,以机器人、算法和自媒体驱动的内容开发模式,将重新定义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流程。第三,广告主在追求美誉度、曝光度的同时,也越来越追求广告的效果,在意广告的效果。第四,年轻人越来越成为网络上最活跃的网民,年轻人也越来越受到广告主,尤其是广告里占大份额的快销、电商等广告主的追捧。面对变化,凤凰吹响了“转型”的号角。

  2015年,凤凰网喊出了“就做不同”的品牌主张,与旧slogan“影响时代的力量”不同,“就做不同”明显与用户更近,更显亲切。

  不仅如此,凤凰网同时也推出全新LOGO。新版凤凰网Logo的标准字体是在宋体字基础上进行的改良设计。在色彩方面,新版凤凰网Logo则使用了明快热烈的西瓜红,搭配与之对比强烈的黑色作为主色调,以其时尚而活力的全新态度呈现。大胆的用色更加具有青春气息,彰显凤凰网鲜活、时尚的企业活力。这一系列动作,体现了凤凰网近年来更贴近用户生活资讯,更专注用户情感交流的战略方向。

  发展之变:移动化、产品化、年轻化、生活化

  在全新时代背景下,凤凰已完成了“互联网+”时代的全媒体布局:包括凤凰网PC端、手机凤凰网、凤凰视频、凤凰新闻APP、凤凰FM以及凤凰注资的一点资讯等。而除了凤凰系资源外,凤凰网还以KOL及社会化媒体为核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交互传播平台。凤凰网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发展方向--向移动化、产品化、年轻化、生活化发展。

  随着智能手机日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第一终端,凤凰网也将移动化作为重中之重,从图文信息流、视频信息流、原生图集到内容策划、活动沙龙、事件互动,再到纪录片、微电影、KOL证言、H5游戏、图文故事、频道共建等,凤凰网循序渐进,针对不同客户打造了不同的原生资源类型。

  在产品上,凤凰网推出了国内首个实时监测基于新闻热点/事件的用户数据平台--凤眼。该产品能够通过用户的互联网使用路径对其进行“行为追踪”,并通过人物与热点进行交叉分析,完成 “用户画像”扫描,从而形成用户的精准营销。在凤眼系统的观察下,凤凰网能够看到社会热点、用户焦点、品牌主题的“营销场景”,从而产出“暖新闻”、、“凤舞九天”等原生内容,以及社会化话题、应用和产品、电商平台等新的服务和关系,实现了前中后的完整闭环。

  生活化则是凤凰网的另一重要发展方向。不只是生活信息服务和消费购买服务,凤凰网还布局O2O及本地化的iService六大服务平台,优化匹配适用行业。从测评导购、试用再到积分商城一条龙,消费者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在凤凰网应有尽有。

  面对用户群体年轻化这一趋势,各大媒体都在迎合这些受众,推出面向年轻人的内容。与众多媒体聚焦于综艺、选秀、韩流、影视剧不同,轻娱乐战略是凤凰发力的重心。凤凰网的年轻化拒绝泛泛的传统取乐,而是要提供有价值、有营养又好玩的内容,让年轻人在欢乐中有所收获。在徐进看来,娱乐不仅仅是综艺、明星、动漫等,美食、健身、旅游等这些贴近日常生活的娱乐活动同样深度消费者喜爱。

  营销之变:原生营销4.0“再造生活场景”

  凤凰网在引入“原生广告”的基础上提出的“原生营销”的理念,引起业内普遍关注和效仿。如今,“原生营销”已经深入人心,并以不干扰用户的特性备受消费者和品牌推崇和热爱。据悉,凤凰网已经为业界贡献了200+的优秀原生营销案例。

  去年,凤凰网对原生营销理念再次升级,推出了原生营销4.0版本,即通过生活场景的再造,生产出优质、差异化、能引发共鸣的故事,并衍生出新的内容、服务和关系,使得品牌与社会趋势、人、媒体自然融合,为品牌创造短期高关注度和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升级后的原生营销将以场景为核心内涵,通过对不同生活场景的再造实现营销的落地。

  场景,其实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超级入口,它通过与人生活紧密相连的故事,不断创造出新的内容、新的服务、新的关系,以此引爆人的兴趣和高度参与。所以,故事即场景。场景的最核心是能够在人的内心讲一个属于品牌的故事,然后为他提供服务,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场景。再造生活场景,实际上也是打造闭环服务:要去用跨界的思维,然后以内容为切入,去引导到消费者对于这个品牌价值产生认同,引导购买。

  团队之变:内外齐修优化团队结构

  对于凤凰网将如何改变这个问题,首先,人才的更迭与企业的发展是同步的,我们将引进具有移动互联网思维的人才,共同创新,使凤凰成为一个更具生命力与活力的有机体;其次,与人才配套的是构架的更加合理化,互联互通时代,周遭都在变化,没有时间留给我们滞留。团队臃肿,自然会反应滞后,而这个行业还是强者生存,敏锐者才能抢占先机。

  为此,凤凰一方面通过引进人才,为团队注入新鲜血液。据悉,凤凰网的积极转型,吸引了来自其他互联网媒体、国际4A广告公司、互联网创业公司以及传统媒体的人才。全新的凤凰团队聚集了来自技术、内容、创意、数据等多领域的精英,他们将共同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凤凰全媒体生活服务平台。

  另一方面,凤凰网也在加强对内部的整合。老员工要融入新的媒介环境,让自己不断互联网化;管理结构要更加扁平、高效、开放、灵活,更加符合互联网时代的需求;PC、视频、移动销售平台进行整合,划分出全新的销售团队、营销中心、数据团队、资源团队,清除之前职责不清的情况。目前,公司从管理层到内容和广告团队,都认同未来的转型,所有的资源都会向全媒体服务平台的方向做倾斜。

  年轻气质逐渐凸显

  风雨20年,好内容是凤凰屹立不倒的根基。对此徐进有着更深的认知。“我们依旧会坚守一贯的凤凰气质,以优质内容为DNA,凭借自身的公信力、权威性以及内容的差异化、稀缺性,做受众最关心的内容、最好看的内容,以影响力有效粘附用户。”

  如今,在坚守优质内容为DNA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变革,凤凰网如今以一个充满年轻气质的形象呈现在众人面前。特别是去年,凤凰网赢得了吴亦凡、张靓颖、应采儿、李云迪、吴晓波等30多位鲜活年轻的代言人为其倾力代言,年轻特质尽显。

  不仅如此,凤凰网创新开发的一系列年轻项目,如《寻找未知的自己》、《FUN来了》等也深受年轻人喜爱……凤凰网的种种努力无一不向我们昭示着在变与不变中,凤凰网找到了最理想的平衡点,一个就做不同、充满年轻气质的新凤凰形象正向我们走来。

  (凤凰网高级副总裁徐进)

  《光明日报》的融媒体“特种兵”实践

  光明日报/2016-03-26

  2016年两会报道,光明日报融媒体推出了“炫融直播”和“微沙龙”两个特色栏目,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融媒体“特种兵”的报道实践。

  培养融媒体“特种兵”,是中央领导同志2014年在光明日报调研时提出的要求,也是光明日报在融媒体人才建设中一直努力解决的问题。“特种兵”战略的核心,就是采用并整合先进技术,降低融媒体技术的使用门槛,让普通编辑记者可以轻松掌握各种融媒体技术,使其继续发挥在内容策划、报道等方面优势的同时,快速参与到融媒体产品的生产中来。

  简单的技术让队伍的融合更容易

  今年的两会报道,光明日报对政协开幕会、人大开幕会和总理记者会进行了“炫融直播”。在直播中,主持人坐镇后方演播室,根据节目进展,随时与前方记者连线,介绍现场情况,或者连线场外的专家学者,请他们对报道内容进行实时点评。整个连线过程,没有转播车、没有卫星传输,甚至没有摄像机,不管是记者还是专家学者,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开发的“光明可视”APP,用手机完成的!

  “微沙龙”则是另一种直播模式。每场微沙龙,主持人根据事先策划的主题,列出详细的讨论提纲、邀请好参加沙龙的代表委员和特邀专家后,就可以在网上开设一个沙龙房间,坐在电脑前与在会场驻地的代表委员、正在办公室或家里的特邀专家以及上百名网友进行视频对话。所有的对话,都通过Skype for Business多方异地视频连线进行。沙龙过程中,主持人可以随时插播事先准备的与讨论话题相关的资料;在沙龙房间观看的网友经过主持人的同意后,也可以直接向代表委员和专家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沙龙讨论的过程,则通过视频直播机在光明网、光明云媒客户端、光明校园传媒等渠道进行直播。

  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光明日报共有18名记者参与了“炫融直播”连线,有10名记者承担了12场“微沙龙”的策划和主持。这些记者,之前都没有参与视频报道的经验,但由于所用的技术非常简单,他们只需接受一次简短的培训,到现场观摩一次,就可以承担相应的工作了。而从最终的节目效果来看,每个人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简单的背后是强大的技术支撑

  看似简单的技术背后,实际上是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强大的技术支撑。

  实际上,“炫融直播”的背后,是光明日报融媒体中心和青牛软件合作建成的视频直播系统发挥作用的结果。在开展“炫融直播”之前,光明日报融媒体中心已经经过多次测试。测试结果证明,双方共同搭建的“炫融直播系统”,通过采用智能路由、丢包补偿、图像修复和动态自适应等技术,即使在普通4G网络下仍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视频服务,同时在互动直播上几乎没有任何延迟。更为关键的是,这些技术虽然复杂,但此前都已经通过融媒体建设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具体到每一场直播,参与连线的记者,根本不需要知道背后复杂的技术原理,只要掌握前端的“光明可视”APP的使用方法即可。而使用“光明可视”APP,就像记者平时使用纸和笔一样简单,根本不需要太多的培训。这样,传统的纸媒记者编辑,就可以像使用纸和笔一样使用新的技术,从而将主要的精力继续用于他们最擅长的选题策划和报道内容。

  “微沙龙”采用的是Skype for Business的多方异地视频会议技术。这个技术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经受各种考验。比如,接入沙龙现场的所有人几乎不需要安装任何额外的软件;比如,在没有布设任何专用网络系统的情况下,需要确保通过普通网络接入这一系统的各方都能够顺畅地进行视频对话,即使他们身处全球的不同地方;比如,同时支持高达250人的同时视频交流;比如,主持人可以控制交流的每一个环节,甚至在交流的过程中播放各种素材。诸如此类,Skype for Business提供了完美的技术解决方案。幸运的是,光明网是Skype在中国的唯一战略合作伙伴,可以获得最好也最及时的技术支持。

  (光明日报两会融媒体编辑组组长陈建栋)

  《2015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报告》发布

  人民网/2016-03-24

  【导读】3月24日,人民网研究院发布《2015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报告》,报告对2015年1月至12月我国报纸、杂志、网站、电视、广播五大媒体在微博、微信、聚合客户端、媒体自有APP等各个移动传播平台的影响力进行评估,并推出“报纸移动传播百强榜”、“杂志移动传播百强榜”、“网站移动传播百强榜”、“电视台移动传播三十强”、“电视节目移动传播百强榜”和“广播电台移动传播百强榜”六个榜单。报告由人民网研究院编制,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完成。

  本次报告共选取381家报纸、135家杂志、249家网站、37家电视台、225个电视节目和226家广播电台作为评估对象(网站评估为第一次),分别采集这些媒体主办的1304个新浪微博账号、1167个腾讯微信公众号,与之相关联的四家聚合新闻客户端、六家视频客户端、六家广播客户端以及各媒体自有客户端的相关数据,测算出各媒体的移动传播指数,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媒体移动传播发展水平和特点进行评析。

  其中,《半岛都市报》在《报纸移动传播百强榜》第55位,大众网在《网站移动传播百强榜》中位居39位。

  中央主流媒体两微一端矩阵传播抢占舆论制高点

  数据显示,相较于广播、电视和PC端,目前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已经成为更为普遍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500件社会热点事件的统计表明,其中44.4%的事件由“两微一端”等互联网渠道披露而引发公众关注。移动端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成为网络舆论的策源地,并逐步影响社会舆论的整体走势。在移动舆论场,中央主流媒体在微博、微信、客户端持续发力,占据了重要地位。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新华网在各自所在的排行榜中大都名列前茅。在报纸移动传播百强榜中,《人民日报》位居第一,有26家上榜报纸为党报;在电视台、广播电台移动传播排行榜中,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台都分别位居第一;在网站移动传播排行榜前十名中,中央级新闻网站占据四席。从微博、微信、自有客户端的传播力、影响力来看,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亦可圈可点。在移动传播平台,中央主流媒体权威、及时等内容优势凸显,“两微一端”传播矩阵发展势头强劲。而地方媒体、行业媒体也有优势,有地方新闻网站凭借微信、客户端超过部分中央媒体,各地电视台、广播电台的移动传播能力也不容小觑。

  微信成为提升媒体移动传播水平的“长板”,报纸、杂志、广播电台表现抢眼

  各类媒体都十分重视微信平台的传播,表现在微信指标在各榜单中都获得较高的分数,其中报纸(平均分73.12)、杂志(平均分72.52)和广播电台(平均分67.83)最高。自有客户端则成为多数媒体的“短板”,尤以广播电视类媒体为甚。

  所有进入榜单的报刊、杂志、网站、广播电台都开通了官方微信,全部37家电视台中,也有31家开通微信,相对而言,电视节目开通官方微信的比例低一些,前100套节目中,开通官方微信的有82家。这可能是因为目前不少电视节目都采用季播的形式,每年的播放时间只有几个月,而在不播放的时间里,微信作为互动的手段,其效用相对较弱。

  全国性媒体在微博平台的影响力和引导力远高于地方性媒体

  相较微信而言,媒体微博的传播数据有所下降,但微博的公开性与互动性仍使其具有区别于其他平台的独特价值,在突发事件报道、舆论引导、粉丝互动等方面,媒体微博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评估发现,全国性媒体在微博中的影响力和引导力远高于地方性媒体,报纸类如《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网站类如人民网、新华网,杂志类如《三联生活周刊》、《时尚芭莎》,电视类如中央电视台等,均名列前茅,其官微传播范围广,影响力高。这是由于全国性媒体一般开设微博较早,粉丝基数大,覆盖面广,经常及时介入全国性热点事件,引导舆论风向,而地方性媒体一般只做本地新闻,信息的覆盖面和传播力度都弱于全国性媒体。例如,@人民日报对习马会的报道,包括20条“习马会”相关贴文,配发新闻图片22张,策划9图微博5条,秒拍3条,动图1张,贴文累计转发、评论、点赞总量约为17万次,阅读总量接近2500万次。由人民日报微博主持的微话题#习马会#的阅读量达到4.3亿次,话题的总讨论量为21.5万次,该话题的全平台推广与整合,极大地提升了整体传播效应,这是地方性媒体无法企及的。

  报纸、杂志、网站自建客户端积极性高,但表现两极分化

  2015年,客户端成为各大媒体竞争的重点。几乎所有上榜的报纸(92%)、杂志(99%)、网站(100%)、电视节目(100%)、广播(91%)都入驻了以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网易新闻、搜狐新闻等为主的聚合类新闻客户端,借助其巨大的用户基础进行快速有效的传播,上榜媒体的入驻开通率达到96.5%。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平均每家报纸在今日头条和搜狐等两家聚合类新闻客户端上的文章总阅读量都超过2亿。以《华西都市报》为例,其自有客户端在安卓市场的下载量仅有几万,但是它2015年在今日头条客户端所发文章的总阅读量超过了30亿次。此外,前100家电视节目都入驻了视频客户端,37家电视台则有36家入驻了视频客户端,前100家广播有91家入驻了音频客户端。

  入驻聚合类客户端这类现成的平台,不用花太多精力去维护,而自建客户端则需要媒体本身投入较大的人力和财力。然而报纸、杂志、网站等自建客户端的数量与入驻客户端的数量差距很小,似乎说明它们对自建客户端的积极性更高。2015年不少传媒集团在自有客户端上积极发力,有的还联合互联网巨头,推出了一大批原创新闻客户端:3月5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推出“并读”新闻客户端;9月16日,财讯集团联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网信办、阿里巴巴联合组建无界新闻客户端;9月23日,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推出“九派新闻”客户端;10月23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上线“南方+客户端”;10月28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推出“封面传媒”;11月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推出“上游新闻”,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推出“交汇点新闻”,大象融媒、东方今报联手打造“猛犸新闻”。相比而言,电视台中推出客户端的只有几家,如央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广播中推出客户端的也比较少,大抵因为目前城市广播的主要受众是私家车主,而广播这一形式几乎已经垄断了车主在开车时的信息来源。

  从各类媒体自有客户端在安卓市场的下载量来看,突破百万的媒体数量总共有33家,占所有上榜媒体总数的6.2%,占本报告所有评估媒体数量(1253家,含电视节目)的不到3%。其中,报纸、杂志和网站的优秀自有客户端数量较多,网站有11家,杂志有10家,报纸有8家,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合计4家。而大部分媒体自有客户端的下载量非常有限:七成报纸、杂志客户端的下载量不足10万,近四成网站客户端的下载量不足1万,传播力和影响力没有突出表现。媒体自有客户端表现明显两级分化。

  短视频在移动端报道中占比上升

  统计发现,2015年全年,微博平台中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人民网、@中国之声为代表的四类媒体微博发布贴文时,配发视频的比例有明显提升。@央视新闻共配发2269条视频,约占总量的13.6%,较2014年提高2.9个百分点;@人民网共配发1389条视频,约占总量的5.4%,较2014年提高1.3个百分点;@人民日报共配发651条视频,约占总量的4.3%,较2014年提高0.6个百分点。电视、网站、报纸等不同媒体形态在视频发布总量上存在差异,电视类媒体是短视频发布主力。东方之星翻沉事件发生后,@央视新闻接连发布30条视频微博,包括事故调查现场、调查过程以及原创动画视频等,共获得17万次的转评赞。2015年9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人民日报微博第一时间发布出访动态的视频稿件,如24日深夜编发前线记者温宪、张朋辉秒拍视频《揭秘:美国的国宴是怎么安排的?》,立即获得8000余次的转发和点赞。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论是电视还是报纸,在移动传播中都已顺应视频化的趋势做出积极努力,这也是媒体融合的大势所趋。

  报刊及网站 移动传播 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指标权重

  微博20%粉丝数量3%

  微博总量2%

  原创微博数量2%

  微博被转发量6%

  微博被评论量4%

  微博被赞量3%

  微信35%WMI指数35%

  入驻聚合 新闻客户端15%入驻聚合新闻客户端数量2.25%

  推送文章数量2.25

  订阅用户数量3%

  阅读总量3.75%

  评论总量1.5%

  点赞总量0.75%

  分享总量1.5%

  媒体自有APP30%入驻APP商店数量(安卓3%

  APP下载量(安卓)7.5%

  APP评论量(安卓)1.5%

  APP评分(安卓)1.5%

  APP下载排名(苹果)6%

  APP store搜索量(苹果)3%

  APP评论量(苹果)1.5%

  APP评分(苹果)1.5%

  媒体曝光量2.25%

  网民提及量2.25%

  附:评分标准

  媒体移动传播指数的指标体系基于微博、微信及客户端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以及考察媒体移动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具体可操作性确定,对媒体微博、微信、入驻第三方客户端和自有客户端四个维度的一级指标及相应的二十多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估。报纸、杂志、网站、电视台、电视节目以及广播电台一级指标的权重大体一致,微博占20%,微信占35%(广播电台占40%),客户端(含入驻聚合客户端和媒体自有APP)占45%(广播电台占40%)。根据各媒体类型客户端建设的特点,不同媒体类型客户端细分指标的权重略有不同。

  WMI指数:为兼顾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数量和质量,从阅读和点赞两方面,选取了总阅读量、平均阅读量、头条总阅读量、单篇最高阅读量、总点赞数、平均点赞数、头条总点赞数、单篇最高点赞数这8个指标来对微信公众号进行评估。

  (本期责任编辑:蔡笑元  姜玲)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蔡笑元 姜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