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青记观察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的新媒体力量

2020-06-05 09:34:42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何慧媛

摘要:运用融合生产实现内容增值,积极探索5G和AI技术条件下的传播方式创新,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内容与数据图、短视频、Vlog等形态融合,值得总结关注。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各媒体坚持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方式创新,推出一系列有感染力、有影响力的抗疫新媒体报道。其中的爆款产品,运用融合生产实现了内容增值,值得总结关注。

  全媒体访谈

  新冠肺炎疫情属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媒体运用多媒体形式访谈权威专家,及时分析解读疫情发展趋势,提出防范建议。人民日报推出《人民战“疫”》特别节目,直播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访谈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等专家,央视《新闻1+1》不间断开展对疾控专家、各省市高级官员的连线采访,凤凰卫视《武汉来信》等娓娓道来的“讲述式”访谈报道,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新华社1月28日开设的抗击疫情《权威访谈》栏目,发挥了文字、图片、视频等全媒体采编的优势,采访了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权威专家,访谈过程中全程记录,剪辑制作成信息量大的短视频内容,同时捕捉拍摄精彩图片、配合精要文字制作“九宫格”海报,文字实录则满足了受众的高效阅读需求。

  慢直播

  传统的新闻直播以“快”为前提,慢直播则长时间聚焦同一场景,以“无添加”的真实,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春节期间,央视频与中国电信推出《疫情二十四小时》节目,对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过程进行5G慢直播,吸引近1.2亿次网友打卡留言,营造出陪伴式社交氛围。之后,央视频又陆续推出《云守望:见证此刻期待春暖花开》《驰援!驰援!武汉天河机场实况》,直击武汉大学樱花绽放、武汉天河机场来自全国各地的驰援,独特的报道视角结合慢直播的方式,引发海量受众关注。有人戏称,“慢直播也许是5G商用以来第一个出现的杀手级应用”。还有人评价,当众多媒体重金投入短视频,编织越来越充满戏剧性和短平快的内容争夺眼球时,长时间、慢节奏的慢直播反而逆流而上。5G条件下,慢直播结合VR、AR技术,或将实现个人化视角、触控交互等创新,为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图表新闻

  不少媒体创新数据呈现方式,推出了一批令人印象深刻的图表新闻。丁香医生推出《新冠肺炎疫情实时动态》分享页,最早运用数据地图的方式呈现全国疫情发展状况,被众多媒体借鉴成为“标配”。第一财经等推出了《武汉疫情核心时间线》,将“医护感染”“卫健委通报”“湖北、武汉两会”“境外反馈”等关键节点以时间线的方式标识出来,努力还原疫情在早期是如何被发现却又被轻视的。DT财经1月26日开始连续多日推出《2003“非典”与2020新冠病毒肺炎发展时间线对比》,直观呈现新冠肺炎比“非典”发展得更“迅猛”。央视新闻运用彩虹花瓣图的方式呈现全国除湖北省外多地多日零新增的情况,有力提振了民众战胜疫情的信心。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还注意运用动态图表、海报新闻、口号新闻等传递最新疫情进展,便利读者快速获取关键信息。还有一些数据可视化志愿者制作了新冠肺炎全球病例增长情况的动态曲线图,也获得了大量转发。

  大数据预测新闻

  大数据能够帮助新闻工作者预测到正在发生甚至还未发生的事件,并帮助创建有依据的预测性新闻报道。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一些媒体联动科技企业推出了大数据预测报道。比如,第一财经制作的《离开武汉的500多万人都去了哪里?大数据告诉你》,综合了武汉市文化旅游局发布信息、百度地图慧眼的迁徙大数据、航班管家等数据,得出武汉流出人口去向集中的地区,发挥了预测预警的作用。新京报制作的《春运返城高峰将至,大数据分析北京人口流入来自哪里》,主要引用百度迁徙数据,用桑基图等方式直观呈现各地人口用何种方式回流北京,对疫情防控提出了建议。类似的大数据预测报道将在财经新闻、医疗新闻、天气新闻等方面触发更广泛的变革。

  Vlog

  新华社发挥Vlog真实记录、易与受众产生共情的特点,推出“新华社记者武汉Vlog日记”等栏目,通过现场见闻的方式回应社会关切;海媒平台推出英文Vlog“今日武汉”(#Wuhan Today)等硬核内容。人民日报、央视、封面新闻等媒体均推出了以记者为第一视角的战“疫”Vlog。不少媒体还策划推出了由疫情一线医生、护士、志愿者、救援队等拍摄的Vlog作品。如央视纪录频道播出的专题片《武汉:我的战“疫”日记》、深圳卫视的节目《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记》等,“全员媒体”的发展趋势尽显。人民日报、央视等还与视频博主@林晨同学、@蜘蛛猴面包等合作,推送普通人视角记录的武汉民众抗疫故事,受众更容易被Vlog中的正能量感染鼓舞。

  科普短视频

  此次抗疫防疫报道中,不少媒体通过漫画、长视频拆分等形式推出了科普短视频,有效传递了防疫知识。新华社制作的《关于传染病防治法,你知道多少?》《科普:快递会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吗?》,央视推出的《返程高峰如何做好自我防护》《康复者血浆治疗是个啥》等运用漫画短视频的方式,轻松有趣长知识。各家媒体都注意对权威专家访谈、新闻发布会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截取,推出《张文宏谈个别痊愈患者复阳》《地铁票是否会传播病毒》等短视频,主题突出、观点完整,及时回应了民众的关切。值得注意的是,回形针团队制作的科普视频《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在全网刷屏。这则视频在10分18秒的时间内,将新冠肺炎的发生和传播、死亡率和传播速度以及如何降低被感染的可能性等知识,以很高的信息密度,进行了全方位的科普。

  音乐MV

  多家媒体推出了抗击疫情主题MV。央视选用元宵晚会上宝石Gem创作的抗疫歌曲《出征》制作了MV,其歌词引用文天祥、岳飞等经典诗词句,将中华儿女比作英勇战士,MV画面紧密结合歌曲的节奏感和韵律,气势磅礴。新华社制作推出了原创MV《挺住,武汉》《我在你身边》、音乐纪录片《坚定希望》等,举办了“坚定希望 中国加油”线上公益音乐会,并联合梅派传人推出原创京剧MV《战荆楚》,有力传播了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新华社还与B站合作推出混剪短视频《武汉,武汉》,综合运用影视素材和网络资源,配合激昂的旋律,展现武汉发生的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传递出不竭的精神力量。

  智能服务工具

  多家媒体通过自研和合作等方式推出了疫情查询智能服务工具。人民日报按照“应收尽收,不漏一人”的指示精神,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了线上求助通道。人民日报客户端还较早地和无糖信息联手制作了确诊患者同行程查询工具。新华社客户端推出“求证”互动平台,平台及时汇总网友提出的问题,转交提请权威机构作出解答。新华网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防疫复工工具集”应用,提供疫情期间行程查询、密切接触风险提示、同程患者实时查询、周边疫情地图查询、移动健康码、企业复工码、电子通行证等实用工具,为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交互新闻

  新冠肺炎疫情新媒体报道中,媒体创新交互报道方式。新华社推出《最硬核的洗手教程来了!》《这才是戴口罩的正确姿势》《了解新冠病毒》等3D交互新闻,让受众以全新的触控交互体验获取新知;互动答题H5产品《战“疫”》结合返岗复工、坐出租、收快递等细节吸引用户答题,互动效果好。

  卫星新闻

  新华社《六十万米高空看中国》系列报道开创了卫星新闻报道新样态。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新华社围绕火神山医院建成交付使用,综合无人机航拍、卫星数据调用等手段,推出《火神山医院是如何炼成的?》等系列新媒体报道,动态展示医院建设从无到有的全过程,画面震撼、说服力强。利用遥感卫星的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观察各地复工复产情况,用鲜明的卫星图片对比传递出《中国正在“热”起来》的重要信号,给人以希望。

  结  语

  媒体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经受了锻炼与考验。立足长远,要更好担负起主流媒体的使命职责,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一是优化报道机制。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组织指挥能力直接影响媒体报道水平。要不断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完善应急报道机制,在人力资源快速调集、全媒体素材采集、前后方统筹协作、多终端协同分发等方面不断实现突破,积累有益经验。

  二是强化报道特色。新媒体高速发展,存在内容同质化、求快不求真等问题。在抗疫防疫等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不断推出带有媒体品牌印记的个性化、深度化、差异化报道,特别注重回应舆情关切,进行辟谣报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三是活化报道形式。继续密切关注慢直播、卫星新闻、3D交互新闻、大数据预测新闻等创新样态,结合不同报道形式的传播特点,开展相应的创意策划,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协调统一,传播手段和舆论引导能力不断提升发展。

  四是深化协同创新。伴随5G、AI、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开放合作将成为媒体融合创新的潮流。主流媒体推出的5G慢直播、疫情信息大数据预测、查询工具等多与移动运营商、智能科技企业合作,不少抗疫Vlog也来自一线医生、护士的自拍。主流媒体以开放协作的姿态创新发展,才能赢得未来。

  (作者为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编辑)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4月下】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