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青记观察丨从105场新闻发布会看疫情舆论引导

2020-06-10 10:11:41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李颖 赵剑锋 杜燕 杨丝雨

摘要:国新办、国家卫健委、湖北省共三条线新闻发布,构成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家防控政策与措施传导的最重要的信息网络。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对国内各级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集中大考。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媒商实验室课题组对1月22日至3月6日期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以下简称“国新办”)主持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26场)、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健委”)主持召开的疫情防控发布会①(40场)、湖北省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39场),共105场新闻发布会数据和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形成本次数据分析报告,旨在总结规律,并提出工作建议。

  发布会整体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新闻发布会成为政府防控政策、措施最为主要的信息公开渠道。除去本报告涉及的国新办、国家卫健委、湖北省以外,其他各省市也都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及时面向社会公众,传递信息,回应关切。

  鉴于湖北省在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虽然湖北省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是以省级政府名义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但其影响始终覆盖全国,贯穿疫情防控整个周期,因此将其纳入本次研究报告范围内,作全国性的综合研判分析。

  总体来看,疫情期间,各级新闻发布会从未缺席,频率之高是2003年恢复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以来之最,成为新冠疫情期间强有力的舆论场“压舱石”。在国新办和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共有189位发布人、274人次,②共回答记者提问648次。湖北省新闻发布会上共有103人、132人次回答记者提问257次。三个系列发布会共有406人次回答记者提问905次。

  同时,内容丰富,紧贴疫情防控实际工作进展,动员部委部门高达数十个之多。在疫情特殊情况下,采用了线上发布等新形式,与场外记者连线,持续回应舆论关切。疫情期间的新闻发布会还丰富了“发言人”团队,不仅领导干部走到台前,快递小哥与院士专家也参与进来,视角多元,注重民生。

  1.频率超高,日均2.3场新闻发布会

  自1月22日起至3月6日45天内,共召开105场新闻发布会,平均每天2.3场。需要指出的是,自1月26日起,新闻发布会每日更新,其间不曾中断,在复杂多变的舆论场中,从未缺位。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2月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连开三场:首次9时在湖北一线,召开湖北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新闻发布会,10时和14时又召开了主题为金融恢复生产和春运返程的两场发布会。同一天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机制下,国家卫健委主持召开“介绍药物研发和科研攻关最新进展情况”的专题发布。

  2.打破时空,京鄂两地覆盖全日舆论场

  第一,时间交错。从每日发布的时间点来看,国新办新闻发布会都安排在了白天,大多是10时,也有在14时到16时之间的情况。

  纵向比较,国家卫健委的新闻发布会一般安排在15时。湖北省新闻发布会1月22日起安排在21时左右,从2月16日开始安排在16时。通过如此安排,在每日有限的时间轴上,不同层面的新闻发布会从时间上错开,避免“撞车”,保证每一个层面都受到关注,从整体上扩大影响力。

  第二,隔空连线。经统计,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走进湖北一线累计达6次。2月15日,国新办首次在湖北武汉召开发布会,也是首次在湖北一线和北京“双线”发布。此后,国新办分别在2月20日、2月23日、2月28日、3月4日、3月6日在湖北武汉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均采用记者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提问。特别地是,3月4日,国新办首次通过北京和武汉连线举办全英文发布会,主持人和嘉宾全程用英文发言。

  3.部门交叉,数十部委加入发布序列

  以国务院新闻办主持的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来看,先后参与其中的国家部委有33个。包括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外交部、国防部、国家发改委等,均属于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

  在国新办和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共有189位发布人、274人次共回答记者提问648次。其中,67人次属于国家卫健委和中国疾控中心等其下属部门,其次是交通运输部的17人次和中国人民银行的14人次。出席次数最多的是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员冯录召,一共被邀请10次。出席次数最多的领导干部是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共6次出席。

  从议题安排角度,也跟随疫情防控整体阶段发展,由早期疫情防控、物资供应等疫情具体工作,逐步转向复工复产、政策扶持、农村地区、教育等全方位发布。

  4.形式创新,线上发布引部委效仿

  应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要求,尽量减少人员聚集是避免病毒传播的有效举措之一。新闻发布会形式也逐步创新。

  线下发布采取特殊间隔等场地变化。另外,2月以来,民航局、外交部等部门采取网络直播、微信语音等方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召开新闻发布会和例行记者会。

  外交部从2月3日起举行网络例行记者会,每个工作日15时,外交部发言人在线使用微信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发言人办公室同时通过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账号发布网上例行记者会答问的相关内容。

  受疫情区域等多因素影响,湖北省后期也采取网络直播形式,让媒体记者进行线上提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在湖北也采取了网络直播发布的形式。湖北省自2月3日起采取媒体记者在线提问的方式召开新闻发布会。现场的发布人均佩戴统一口罩,通过网络平台与在线媒体记者连线,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召开发布会。

  3月10日,国家生态环境部例行发布会也采取线上发布形式。

  5.视角多元,专家、普通人成另类“发言人”

  新闻发布会上,官员不再是唯一“发言人”。疫情期间,各级专家、抗击疫情一线工作人员、志愿者都坐到发布台前。

  从1月底开始,国家层面发布就尤其注重专家视角。在1月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中科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就在会后现场继续接受记者提问。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永锦、北京市朝阳区奥运村街道办事处南沙滩社区党委书记张驚制等也作为基层工作者的代表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回答了记者关于社区防疫、街道如何帮助返回社区的湖北人等问题。通过微博记录武汉街头点滴的外卖骑手吴辉、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南四病区主任余亭、中日友好医院援鄂医疗队护理组组长赵培玉、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分局局长张晓红、武汉市青山区钢花小学音乐教师华雨辰等普通人也纷纷坐到国家新闻发布会桌前,讲述普通人的抗疫故事。

  新闻发布会发布角色的多元以及平民视角,打破了以往政府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习惯”,是一种新闻发布机制创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成为独特的发布亮点。

  三个系列发布会的亮点及问题分析

  在疫情舆论场的整体战线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是信息公开的“压舱石”。

  1.三次关键引领把控发布节奏

  从国新办层面来看,新闻发布会召开及时,抓准疫情防控的关键节点,涵盖范围广,层次高,专业度高,保证了权威信息及时发布,有效引领了舆论场方向。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在整体舆论场中可谓“领头羊”。在多个关键时间节点及时出手,或掀开新闻发布大幕,或升格整合发布资源,或转折节点承上启下。

  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可以说有三次“引领”,在公共健康危机中牢牢把握发布节奏。

  第一次“引领”是1月22日,开启疫情期间政务系列发布大幕。彼时恰逢疫情暴发,“人传人”的信息已经引发公众强烈关注。这场发布会标志抗击疫情战役正式打响,无异于一场面向全国的宣战动员会。通过发布会及时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发布疫情防控的权威信息,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也为后续疫情防控措施和疫情信息公开打响了头炮。23日凌晨,武汉正式封城。

  第二次引领是1月26日大年初二。彼时,疫情处于物资紧缺、各种新情况屡屡出现,湖北一线尤为吃紧之时。1月25日大年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1月26日上午,国新办召开了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并提出“从明天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每天上午将举行新闻发布会,湖北省以及部分疫情比较多的地方,每天也将举行新闻发布会”。

  当日发布会紧跟中央决策部署,引领国家卫健委和湖北省新闻发布会提升规格,随后将“接力棒”移交国家卫健委和湖北省,开启了新闻发布会“日更”的节奏。

  第三次“引领”是2月15日发布会。彼时,抗击疫情的战役已经接近拐点,顶层进行再部署,开始启动问责。2月10日,湖北省原卫健委书记、主任同时被免职,这两个职务由新到任的省委常委王贺胜兼任。

  2月15日,国新办一天内连开三场新闻发布会,并提出“湖北省政府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将继续举行,从明天开始,将调整到每天下午4点举行”。刚履新湖北省委常委一周的国家卫健委副主任王贺胜,也在2月15日国新办在湖北一线的发布会上首次亮相,在舆论场上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

  2.专家搭建权威防线,得失待评

  1月22日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在现场和会后解答记者疑问。26日,高福院士从发布台上转战到台下,以专家身份回答记者提问。这也开启了此次疫情期间特殊的专家类型发布。此方式后来为国家卫健委延续。通过高级别专家搭建权威信息防线,有效化解了舆情爆发阶段国内外媒体的集中发问,使得权威信息得以充分、顺畅发布。

  卫健委发布会的专家解读逐步成为固定机制。专家类别也愈加丰富,从早期院士级别专家,逐步细分至眼科、妇幼、慢性病等专科专家,防护知识成体系、更亲民。

  专家在发布会上的权威解答,可以让公众对疫情情况有更深入清晰的了解。从2月7日开始,卫生医疗专家“驻场”成为常态。2月14日发布会上,冯录召研究员解答了网友关于手机消毒的疑惑。2月21日,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眼科主任魏文斌给出了孩子们在上网课之余如何做好眼睛护理的建议。

  但专家发布与政务发布依然有较大不同。在公共健康危机期间,专业口径往往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或是随着疫情发展,而出现“反转”。因此,专家发布方式有利有弊,得失待评。

  3.地方发布会舆情次生灾害较多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湖北和武汉作为“第一重灾区”,引发了国内外舆论场的绝对关注,热度一直持续不减。由于疫情逐渐蔓延到了全国甚至国外,公众对湖北抗疫的效果存疑,种种“耽误论”“失职论”“追责论”“阴谋论”大肆传播,短期内舆论场上关于湖北的负面舆情此起彼伏,这使湖北省在舆论场上一直十分被动。

  从1月22日至3月5日,湖北省坚持召开例行发布会,共举办了39场新闻发布会。

  从湖北省发布会整体情况来看,其发布时长起伏较大,侧面反映出发布团队对新闻发布会整体把握不足、情况预估不足。最短的一次只有7分钟,且前四场发布会更是出现零提问的情况,之后的提问多由省内记者提问,也体现出湖北省发布会是传统的单向输出,未能有效回应舆论关切。

  从舆情走势情况来看,围绕湖北的舆情一路升高。1月26日,湖北省省长、武汉市市长双双出席当天发布会。从时长及回答问题数量来看,态度较为开放,与之前已有所改观。但又因其首次亮相,接连出现口径错误、口径冲突、口罩佩戴不统一等失误,发布会本身成了舆情事件。

  另外,湖北方面也加强了专家参会。但由于把控不当,专家也成为舆情高发群体。在2月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组专家陈焕春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属于SARS冠状病毒。”这一表述引起较大争议。此后不久,陈焕春教授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述存在口误。陈焕春解释说,在发布会上的表述漏掉了“相关”两个字。一时之间,《湖北发布会专家更正口误:不是SARS》成为热议新闻。

  反思及工作建议

  国新办、国家卫健委、湖北省共三条线新闻发布,构成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家防控政策与措施传导的最重要的信息网络。

  国新办层面,时间点把握准确,起到关键引领作用。伴随疫情防控核心阶段,调整发布形式、议题和重点,是联防联控发布机制的“领头羊”。

  卫健委层面,侧重专业,发挥专家力量,善于主题策划,在联防联控机制下配合国家层面发布,层次有别、内容有别、重点有别,是联防联控机制的专业力量担当。

  湖北省新闻发布,聚焦区域,最早启动新闻发布且保持更新频率,一定程度上成为国家联防联控发布机制在地区的重要支点,但由于实际情况与疫情挑战巨大且专业水平有待提升,舆情次生灾害较多,领导干部个体成为议题重点,发布内容频频引发争议。

  结合重大突发事件处置实际,基于上述数据及思考,媒商实验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强化国家队在新闻发布层面的统筹调度

  特殊情况下,临时调整舆论引导“属地管理”原则,事急从权。从发布会组织、发布资源调度、议题设定等方面,加强对涉事机构、涉事地方的“帮扶”,避免出现舆论真空期,丧失舆论主动引导权,影响整体工作布局。实际工作中,需对“特殊情况”进行研判与明确定义,避免出现职能交叉或职能真空。突发事件舆论处置过程中,以公众关切为导向,以政府工作部署为准绳,采取有效引导。

  第二,重大突发事件中,强化“第一新闻发言人”到位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公布,其中要求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遇重大突发事件要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出现湖北省此次主要负责人明显缺位的情况。因此,应要求各级主要领导干部从意识层面,进一步加强对舆论引导和新闻发布工作的重视,并身体力行,确保重大突发事件中主要领导干部不缺位。

  第三,研究和建立“高级别专家发言人”机制

  重大突发事件往往涉及多领域专业学科知识,高级别专家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与信用权威,在发布中能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如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中,钟南山院士在舆论场中发挥的作用甚巨。但由于大多数专家并不掌握新闻发布的方法与技巧,运用不当反而会成为舆情发酵的源头。因此,应研究和建立“高级别专家发言人”机制,在生产安全、公共健康、环境应急、自然灾害等多发公共事件领域,遴选高级别专家,引导其掌握基本的新闻发布知识与策略。

  注释:

  ①1月27日至3月6日,国家卫健委共召开了40场新闻发布会,其中包括自2月5日起升级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31场

  ②有多位发布人兼顾两个系列发布,出现多次,出现最多的发布人近10次

  (李颖:中国传媒大学媒介素养教学与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剑锋、杜燕、杨丝雨:媒商实验室数据分析师)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