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青记观察丨国际新闻报道中地名“被弱化”现象剖析

2021-01-28 09:02:21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陈效卫

摘要:国际新闻报道中,从洲、大陆到国家、州再到首都、普通城市等三大层级的地名,都有无端“被缩水”乃至“被消失”的情况。这种地名表述的错误,不仅使报道失真失当,还可能引发外交纠纷

  国际新闻报道中的地名“被弱化”现象,是指地名被人为地做了“减法”,导致其外延被无故缩小甚至“归零”。被弱化的原因有多种,包括约定俗成的惯性、规定不当的限制以及突出个案的偏好等,但归根结底还是对地名缺乏探究精神和敬畏之心。

  问责地理老师:南极洲去哪里了

  也许难以想象,作为地球上超越国家的最大行政区划,洲和大陆在国际新闻报道中竟会无故“被缩小”乃至“被消失”。

  在网络上的一些文章中,如《世界上最美的八个岛国看了就有了让人想移民的冲动》《世界上最大的岛国是澳大利亚》《南太平洋岛国——澳大利亚之行》,澳大利亚都被严重“缩水”。它是大陆,而不是岛!

  岛(屿)是四面环水、涨潮时露出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国际上通常以格陵兰岛的面积为界,小于或等于其面积的是岛,大于其面积的是大陆。澳大利亚面积为769万平方公里,是格陵兰岛面积的2.84倍,属于大陆毫无疑义,而且也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比澳大利亚更“冤”的是作为世界七大洲之一的南极洲,在媒体的报道中常常“被消失”。如《桃李芬芳遍五洲》《五洲风物——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等,这里代表全世界的“五洲”都将南极洲排除在外。

  客观上,南极洲冰天雪地,远离其他大陆且无常驻居民,其价值不为世人所充分认知。这也是约束人类开发的《南极条约》在1959年顺利达成的重要前提。南极洲被忽略,加上南、北美洲合二为一,从而有了“五大洲四大洋”或“五洲四洋”之说。毛泽东的“五洲震荡风雷激”诗句和奥运五环所代表的五大洲,也强化了人们的这一传统概念。

  作为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南极地位日趋凸显,在资源、环保、科考等方面代表了人类的未来。新闻报道也应与时俱进,将“五洲”扩展为“七洲”。这对被委屈地合并的南、北美洲也算有个交待,避免厚此薄彼。否则,陆地完全相连的欧亚大陆也应被压缩为一个洲。

  与南极洲相关的是,“四大洋”的说法也有些以偏概全,当增补为“五大洋”。某报2015年2月19日所刊《四大洋上,南通制造“洋新闻”》一文,名为“四大洋”,实际内容已涉及第五大洋“南大洋”。

  “南大洋”(Southern Ocean,Antarctic Ocean),也译“南冰洋”和“南极洋”等,是指南半球南纬60度以南、环绕南极洲周围的高纬度海洋,涵盖了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端的部分,面积约2030万平方公里。2002年,国际航道测量组织(IHO)经各会员国投票,正式认定“南大洋”的“世界第五大洋”地位。这个新晋的概念自成一体、性质独特:60度是高纬度的起始线,也是著名的“南半球西风带”,气候异常寒冷;区域内没有任何国家的领土或领海,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公共海域,也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环绕地球却没有被大陆分割的大洋。需要说明的是,在19世纪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中,就出现了“五大洋”概念。不过,限于当时的认知,该概念把整个南极洲视为海洋,而忽视了其中南极大陆的存在。

  面积达46万平方公里之巨,竟然是“袖珍国”

  在国家和州这两个层面,被贬低或遗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某网站2014年11月21日所刊《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南太岛国的渊源》一文提到,“南太平洋地区幅员辽阔,大大小小的国家有16个之多。除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个发达国家,还有斐济、汤加、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发展中的‘袖珍’国家”。

  巴布亚新几内亚被列入“袖珍国”,真是太委屈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简称“巴新”,陆地面积46.28万平方公里,在大洋洲仅次于澳大利亚,比该洲的第三大国新西兰还多出近20万平方公里,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中排名55。如果上述报道成立,那么世界将有140多个国家被列入“袖珍国”。如此一来,整个地球岂不成了“微缩公园”?!

  “袖珍国”是个什么概念?按面积排列,国家可分为巨型(大于100万平方公里)、大型(50-100万平方公里)、中型(10-50万平方公里)、小型(5-10万平方公里)、超小型(1-5万平方公里)和微型(小于1万平方公里)等6大类型。一般认为“微型”中的面积小于500平方公里的国家才是“袖珍国”,全球共有20个。

  面积接近“大型”国家的巴新被如此微型化,大概有三个原因:一是巴新是公认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块头大但影响有限。大部分国人对其一无所知,有的甚至将其与其他3个含“几内亚”字样的国家一并视为非洲国家。二是巴新地处袖珍国集中地,易遭“裹挟”。南太有6个名副其实的袖珍国,其中最小的瑙鲁只有21平方公里。三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游记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著名的“小人国”利立浦特,即以南太为背景,容易让人产生“联想”。

  巴新面积是瑙鲁的2.3万倍,二者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更何况,巴新还有31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专属经济区。即使按人口衡量,800多万人的巴新在世界也排在100名左右。

  与巴新相比,同在南太的新西兰似乎更冤:巴新只是“被缩小”,而新西兰则无故“被消失”。

  2014年11月21日某网站刊《中国愿同包括斐济在内的太平洋岛国加强合作——访中国驻斐济大使黄勇》一文,说到“斐济是南太平洋地区重要国家,也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南太平洋岛国”。持有这一观点的文章,在网上比比皆是。

  斐济在1975年11月5日与中国建交,而新西兰与中国建交的时间是1972年12月22日,几乎早了3年。如果斐济是“首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南太岛国”,同在南太的岛国新西兰往哪里摆?

  从地理位置上看,新西兰是南太平洋最南的国家,位于中部的首都惠灵顿也是世界最南端的首都。将新西兰排除在“南太岛国”之外,原因何在?难道它也像澳大利亚那样是“大陆”不成?显然不是。新西兰面积只有约27万平方公里,无法像澳大利亚那样自成一体、升格为大陆。诚然,新西兰在人文地理上属于西方发达国家,在自然地理上却是不折不扣的南太岛国,正像日本无论其政治制度、经济水平等与周边国家有多么不同,都不可能被排除在东亚之外一样。

  “最早建交国”这一表述的拙劣在斐济与新西兰两国同时出现时,更是暴露无遗。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其他媒体悉数转载该文,导致这一错误广泛传播并“坐实”。

  除了国家外,有些国家的相当于我国省一级的行政区划,有时也会遭贬。美国的夏威夷群岛被降格为港口,就是典型的例子。1997年2月21日两家报纸所刊《我海军编队出访美洲》一文,提到“将先后对美国的夏威夷和圣迭戈、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秘鲁卡亚俄、智利瓦尔帕莱索等四国五港进行友好访问”。夏威夷是美国的第50个州,由132个岛构成,陆地面积达1.67万平方公里,与总面积1.68万平方公里的北京非常接近。编队所要访问瓦胡岛的“珍珠港”是港,但“夏威夷”不是。

  同日多家中国权威媒体都照转不误,悉数中招。时隔18年,2015年12月14日中国多家媒体所刊《中国海军152舰编队抵达夏威夷港开始对美友好访问》一文,又大面积重复了这一错误。

  有一种“小城”,叫做中国媒体认为“小”

  对待外国地名,中国媒体还存在另外一种“小化”,就是直白地使用“小”字进行描述,而毫不顾及被描述对象的实际规模。俄罗斯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首府乌法就是典型的受害者。

  2015年7月上合、金砖“双峰会”在乌法举行,国内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如《小城迎宾 乌法新建7座酒店》《俄罗斯唯美小城乌法冬日美景》等。从标题来看,作者都认定乌法是个小城,但事实上,无论人口还是面积,乌法都是响当当的大城市。俄罗斯人口只有中国的1/10,除了1400万人的莫斯科和500万人的圣彼得堡两个“大块头”外,没有200万至400万的过渡城市。乌法2015年人口116万,在俄罗斯排名第11。即使按我泱泱人口大国的标准衡量,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仍属大城市之列。若按面积计算,则更不能“小”觑。乌法700多平方公里,在俄罗斯排名第五。俄罗斯第一大城市莫斯科在2013年扩展之前,面积也只有1000多平方公里。乌法之大,但凡前往报道的记者都深有体会。遗憾的是,有些记者即使亲自探访,仍未识其真面目,报道中仍以“小城”称之,而有的报道在正文中还专门提到了“第五大城市”,与标题明显自相矛盾。

  乌法不是被中国媒体唯一“小化”的城市。2011年6月9日某报所刊《巴西小城交通全球最佳》一文,其中的“主角”库里蒂巴市是巴西巴拉那州州府,人口160万,在接近2亿人口的巴西排名前十,绝对不“小”。

  偌大的城市,在国外媒体上看不到关于规模的描述,为何在中国记者的笔下就自动切换为小城了呢?笔者分析,现代汉语偏好双音节,直接用一个“城”字似显突兀,在找不到其他恰当的词汇修饰时,“小”字就成了万能选项。

  (作者为人民日报澳大利亚分社社长、高级记者)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1年1月上】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