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青记观察丨媒体要做有态度的传播

2021-03-10 08:53:32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汤华臻

摘要:互联网时代,固然存在“尖叫效应”,但坚持做有意义的“爆款”,坚持有态度的传播,依然是媒体的立身之本。

  前段时间,某当红明星的“代孕弃养”事件引爆舆论。诸多细节的曝光着实令人大跌眼镜,各大媒体纷纷发声谴责。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管的媒体明言“不会为丑闻劣迹者提供发声露脸的机会和平台”。

  此事已经告一段落,社会的反思却不能就此止步。事实上,该女星的一些不正常表现早前便众人皆知。录节目中途退出、顺道具闲鱼转卖、做直播骂走搭档……演技尴尬、行为迷惑,可谓“黑料满满”。可在此事件发生之前,她非但没有遭受任何损失,反而持续收割“疯癫红利”。其本人还曾大言不惭道:“很多人(因此)一下子知道了我,片酬就会涨。”

  这正是当下娱乐圈的怪现状。“黑红就是红”“臭名也是名”,畸形价值观大行其道。而相当一部分媒体早已深陷其中,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劣迹艺人的“推手”。在流量经济的诱惑下,他们一方面竞相追逐“话题女王”“热搜担当”,不惜砸巨资拉拢所谓“顶流”,而丝毫无视其是否“炫丑”“恶搞”;另一方面,主动“造话题”博眼球,炒作花边新闻,炮制负面事件。久而久之,整个演艺圈的道德底线被持续拉低,似乎只要有热度,一切都好说——品行不端,公关洗白;演技不行,颜值来撑;唱功不行,修音即可……最终,抄袭者赚得盆满钵满,打人者重回舞台,出轨者继续秀恩爱。某种程度上,那些失德艺人有恃无恐,总在法律和道德的边缘疯狂试探,与媒体的纵容和追捧脱不开干系,与舆论应对“这边关门,那边开窗”等脱不开干系。

  做戏先做人,从艺先立德。演艺人士身处聚光灯下,其言行具有巨大示范作用,端正与否,不仅关乎个人操守,也关乎社会风尚。这些年,有识之士持续呼吁各方担起责任,广电总局亦不断发声,先于2014年下发“封杀劣迹艺人令”,要求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后在2020年再发通知,要求不为违法失德艺人提供出镜发声机会。2021年2月,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更出台管理办法,首次明晰演艺人员从业规范,首次明确联合抵制和复出规定。此外,该办法还明确设立道德委员会作为具体评议的专门机构,而新闻媒体代表就在组成人员之列。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媒体历来被视为社会的“守望者”,在海量信息中把握全局,以大众利益甄选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是当然之责。互联网时代,固然存在“尖叫效应”,但坚持做有意义的“爆款”,坚持有态度的传播,依然是媒体的立身之本。

  (作者为北京日报评论员)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1年2月下】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