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青记观察丨新闻专业本科毕业生不能失去就业欲望

2021-07-16 08:20:22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曹林

摘要:新闻专业实操性很强,本科毕业生奔向媒体和实践,到火热的新闻实践中去学习,是一种更应鼓励的优秀。

  当下新闻教育有很多问题,缺乏能让学生有专业自信的核心知识,学界与业界疏离,教学脱离实践,这导致新闻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离新闻业越来越远。新闻专业是一个实务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在做中学”是其专业基因,本科毕业后应该更多地在实践中去接续新闻教育,完成学院教育缺失的部分。但我的总体感觉是,新闻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欲望似乎越来越低,多数在进入大学后就把读研当成目标,很少在本科毕业时就准备就业的,也很少听到本科生成功就业的消息。

  这种氛围下,偶尔看到一个本科生就业的案例,我就会很兴奋。前几天看到一所大学的新闻学院推送了一个毕业生自述,这个学生本科毕业选择了直接工作。她说,追求更高的学历并不是必须去完成的事,选择毕业后工作是因为这是当下最符合她状态的生活。而且在实务中学习,真正明白自己想深造什么,将来也会更有方向。她在大学期间在媒体做过两份实习,为就业而准备的丰富实践让她意识到,新闻是实际的,是贴近社会的,在实践中才可以更好地“把自己作为方法”。

  本科毕业后就业本应是主流,如今似乎成了边缘,成了需要“有勇气”才能做出的决定。在身边的同学多选择保研和考研的氛围中,在应聘简历上多有研究生学历的竞争中,选择本科毕业后就业确实需要突破很多障碍。我非常欣赏这个学生“不与流行为伍”的勇气,以及大学期间为了就业所做的种种知识和实践准备。

  我去年写过一篇题为《好像本科毕业已经不配找工作》的评论,批评一些媒体“学霸寝室”“考研寝室”之类典型塑造报道是对本科生就业欲望的潜在压抑,暗示学生考研才是正道。很少看到把“本科毕业找到一份好工作”当优秀典型的,这进一步加剧了考研保研“内卷”。我所教评论班的一个学生,很认同我的观点,但现实又让她很迟疑,在就业与考研间难以抉择。我们微信聊了很长一大段,她说了很多当下本科生就业的难度,我坚持认为做新闻应该就业优先,本科生要有强烈的就业欲望、就业野心,以及有配得上这个就业欲望的知识积累和就业准备。很高兴,她有强烈的就业欲望,坚持为工作做准备。她不是新闻系的学生,但有实践经历和作品,最后找到了一家大报评论员岗位的工作。我约她写篇评论,她正快乐地毕业旅行,说玩够了再写。我鼓励她一定要写出来,这样能带给学弟学妹一些就业欲望,扭转一下固化的路径依赖,避免考研成为一种盲目、无意识、唯一、他者导向的选择。新闻专业实操性很强,本科毕业生奔向媒体和实践,到火热的新闻实践中去学习,是一种更应鼓励的优秀。

  看到很多学生被保研考研“卷”得疲惫不堪的样子,我真觉得很痛心。这些学生逼自己在每门课上必须“优秀”,逼自己每门课的绩点都要达到保研门槛。今天不同于以往,学生真拼,真刻苦,刷夜,一宿一宿不睡觉,大学四年或七年如果完全在这样的节奏里,我们能培养出为了一项事业保持长久的兴趣,并献其终身的学生吗?

  我的师弟,新华社记者周科,今年春运写出《春运母亲》这篇触动人心的“出圈”爆款,成就了职业代表作,他是本科毕业就进了新华社。我经常问一些学生,你为本科就业做过充分的准备吗?你在本科阶段的实践中有几篇拿得出手的、有自信能敲开所向往媒体大门的代表作?你拿不出代表作,拿不出优秀作品,证明不了自己的就业实力,本科阶段根本没有为就业作充分准备,人家只好看你的学历了。

  确实,现在进好的媒体比较难,尤其是以本科学历去应聘。但不能放弃这样的努力,我认识好几个学生,为了进入心仪媒体做新闻,大二就开始为此做准备(而没有把考研保研当第一选项),了解心仪媒体的文化和对员工的要求,研究其报道风格,有针对性地作充分的知识和实践准备。用校园实践作品争取到进入心仪媒体实习的机会,非实习期间也保持着写作供稿的联系,毕业时顺理成章进入心仪媒体。好的单位,不会拒绝这样的优秀人才,学历可能只是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对普通人设置的一种筛选机制。

  (作者为知名媒体人)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1年第13期】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