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青记观察丨媒体应促进知识分子的公众沟通

2021-08-03 11:22:36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王江涛

摘要:媒体作为沟通社会的一个重要中介,有更多的责任让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相互信任、尊重,相处得更好,产生合力而非分裂。

  前段时间,张煜医生在网上关于肿瘤治疗的发言,引发主流媒体跟踪报道,也在公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件事放在他的同行群体里,不论是卫生系统还是科研系统,都多少显得有些另类。毕竟,在这之前,医生或高校教师因个人行为引发较大社会关注的,要么是学术不端,要么是师德问题,以负面信息居多。

  而张煜医生的行为与此不同,暂且不论他的观点怎样,一个医生愿意在工作之余,与普通公众分享他的知识和经验,扩充大家的知识面,促进公众对医学的了解,本身就很有积极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还丰富了“专家”在媒介上的形象,扭转了一些人在大量负面事件中所累积的有关专家的负面想象。类似的来自舆论场的撕裂和攻讦,媒体工作者相比其他行业的人来说似乎会感受得更深。

  我们的社会不是一条平行线,人们相互交叉,彼此关联,有相通的命运。各行各业的知识分子凭借自己对特定专业知识的掌握,拥有了更多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的条件。但也应该看到,根据最新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近14亿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仅有2亿多。在这样的情况下,身处互联网几乎普及的今天,不同知识背景、经济条件、行业领域的人在看到新闻后,一起讨论突发事件、社会政策,乃至刑事案件,会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促进共识的达成。

  媒体作为沟通社会的一个重要中介,有更多的责任让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相互信任、尊重,相处得更好,产生合力而非分裂。鼓励知识分子多公开发言,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但张煜医生的另类反衬出来的正是知识分子面向公众进行传播和沟通的相对缺失。

  回看2018年,当基因编辑婴儿突然诞生后,人们才发现一些科学研究已经超越自己的认知走得很远了。赞美“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之类的论文竟赫然出现在学术期刊上。公共财政支出的科研经费到底是怎么产生公共价值的?根据专家意见形成的社会政策究竟是基于哪些证据和逻辑?如果在这些问题上,公众不能理解和跟上,由此产生的嫌隙未来很可能在某个节点对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而令人遗憾的是,对于今天大部分科学家而言,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成果,都以论文发表作为成功结束的标志,而较少主动向公众介绍这些进展对生活改善的意义。事实上,知识分子可以通过更多的公开发言让我们的社会更好,自然科学可以更新公众的知识,社会科学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文学科的视角可以让人们将眼光放远去思考意义和逻辑。在当下社交媒体舆论场上不时出现语言暴力且难以包容不同意见的情况下,这种集体的互动尤为可贵。而记者的采访和编辑的组稿对培养知识分子的公众沟通意识是很有帮助的。

  (作者为南方周末记者)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1年第14期】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