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青记观察丨责任比流量重要

2021-08-30 08:49:39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张树伟

摘要:媒体人共同的责任,要以一种超越个体和机构利益之上的话语表达,来推动社会向着可沟通的方向稳步前进,一起塑造共同价值观。

  在流量的诱惑下,自媒体甚至很多传统媒体的公众号或其他新媒体形式,常热衷于在已有的报道中寻找所谓的“新闻点”或者“爆点”,重新加工传播。有时候为了传播效果,甚至加上“合理”的编辑,有意无意地偏离事件的真相。这些做法似乎有很多好处,省时省力,又有流量的收益。

  这就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新闻舆论场上一些所谓的舆情事件,究其起因,竟然是来自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变形,而我们津津乐道的,是人为生产的“舆情热点”。

  当然,我们不反对对已有新闻事件的重新发现。对已有新闻报道突出或者强调其中的某个新闻点也是常规的新闻操作。但脱离原来报道的整体语境而单独拿出一句话或者一个细节等去强调,显然会增加误读的可能,要慎之又慎。如在对“双减”政策的报道中,有地方把校外培训中的非法出版物的检查工作交给“扫黄打非办”,这本是常规的分工,有些媒体却偏偏突出“扫黄打非办”这个机构名称,甚至故意把校外培训治理和扫黄并列。这既有污名化校外培训的嫌疑,又不利于“双减”工作的推进。媒体可能获得了流量,却增加了舆论场的分裂和社会治理的难度。

  这已不是简单的专业素养问题,而是试图在流量上走捷径而不顾媒体责任的表现。这些看似“技法高超”的报道,通常是在已有的新闻信息中找出一个所谓的“新闻点”去强调,而不是在此基础上去采访发掘新的新闻事实,寻找解读事件和真相的更多视角。这是一种“寄生式”的新闻报道。这种操作有时候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颇见成效,但毫无疑问会让一些记者或者媒体产生惰性。我们看到,这种小聪明造成了信息的冗余和变形,正伤害着媒体的专业性和可信度,伤害着媒体的原创能力。要想获得更强的原创能力,记者要少耍点小聪明,多下点笨功夫,而这个笨功夫的起点,就是不断增强自己的“脚力”。记者要走出去,深入基层,深入新闻现场,在现场中锻炼眼力、脑力、笔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投机取巧的报道也出现在一些严肃媒体的新媒体上,显然背离了其优良传统,是一种面向流量的妥协。究其根源,是记者或媒体机构对媒体责任的严肃性认同度的下降。这或是新媒体时代伴生的问题,其解决需要媒体人牢记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把这种使命感转化为每一个媒体人内心的律令,以一种清醒而理性的立场去看待所刊发的每一则消息、每一个观点。

  我们必须意识到,以一种超越个体和机构利益之上的话语表达来推动社会向着可沟通的方向稳步前进,塑造主流价值观,这是媒体人共同的责任。

  (作者为中国教育报编委、融媒体评论中心主任)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1年第16期】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