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青记观察丨冲破流量迷雾,澄清媒介环境

2021-10-29 08:25:19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刘国良

摘要:警惕但不拒斥,并尽一己之力将盲从者从误导诱惑中拯救出来,是今天的新闻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使命。

  近期,演艺圈频频曝出的各色丑闻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众光鲜靓丽被规模庞大的“饭圈”粉丝前呼后拥、奉若神明的流量明星纷纷“躺枪”,其不当言行乃至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让人大跌眼镜,令人唏嘘,深感震惊。近些年,一些表里不一的偶像正是搭乘流量的快车迅速蹿红,流量在数字时代凭空架起了令人目眩的新媒介王国。

  电脑和手机的一方屏幕使当今的人们有了随时随地知晓天下事的掌控感,然而,这种迅速和便捷的背后,却是鱼龙混杂、真伪难辨的信息洪流。面对被泛滥的各种新媒介信息所裹挟的数量不断增长的受众,作为选择了新闻记者这既神圣又平凡、既辛苦又快乐的职业的我们,又应持何种立场和态度呢?

  首先,应以公正客观的立场报道,切忌被流量所裹挟。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虽然是就文学创作而发的感念,但其中所推崇的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与洞察,则完全可以平移为记者的职业素养与道德规范。在大众和自媒体的众声喧哗中,被寄予“无冕之王”期待的专业记者,应时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不被形形色色的表象和偏见所左右,不被光怪陆离的热点和流量所带偏;应抽丝剥茧、锲而不舍地追寻报道真相,不到真相水落石出绝不罢休。近年来“流量”异军突起,成为信息覆盖面与接纳度的重要衡量因素,特别是伴随着资本的加持,更是增加了与之对抗的难度。

  其次,应恪守新闻传播职业底线,切忌“流量至上”“唯流量是从”。当互联网走向流量经济时代,流量压倒一切,专业的声音日渐式微。“流量至上”“唯流量是从”的选择、取舍、评判标准,必定会源源不断地滋养出更多的乌合之众。出现这样的结果,与大众整体的媒介素养有关。今天,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面对流量的霸权及其连带的一切弊端,新闻工作者不应漠视或逃避。青年记者奔波活跃在新闻采访报道的一线,有更多条件和机会接近和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理清现象背后盘根错节的关系和链条,专业的学习培养使这一群体有能力也有自觉性去捍卫新闻的功用与价值。

  当然,“流量”本身是中性的,是信息传播市场化趋向达到一定程度时的产物,构成一个独特的研究范畴、关注视角和切入点。警惕但不拒斥,并尽一己之力将盲从者从误导诱惑中拯救出来,是今天的新闻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职责和使命。

  (作者为新京报总编室主任)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1年第19期】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