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青记观察丨YYDS引发的捍卫语言表达之战

2021-11-01 08:13:28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张灿灿

摘要:与其紧盯着社交平台的热门词汇,盯着普通人的语言表达,倒不如回头想想新闻语言的升华。

  以“YYDS”“绝绝子”为代表的网络用语被批评了,同时被扣上网络语言匮乏之代表的帽子,甚至成为人类语言表达能力倒退的力证。网络热词一代接着一代地涌现,然而也真的没有几个能经得起时间考验,流传为经典。从这个角度看,它们的战斗力其实不足为惧。打败它们的,从来都不是低级表达的耻感,权威层面的不认同甚至讨伐,或者与生俱来高贵范儿经典文化的召唤,而是时间。

  尽管生命周期短暂,但这种流行梗、省略词、缩写类的网络语言,其渗透力和影响力不能小觑,更确切地说,传染力极强,以致让人无法忽略它们的存在,甚至可以同化“敌人”。事实上,对这些网络热词提出批评的媒体们,也是使用这些热词的常客。所以,这种看不惯又消灭不了,接触多了还容易被传染的网络新语言病,真的很让媒体们纠结。这种焦虑来源也并非仅是对语言退化的担忧那么简单。

  网络的本质是交流,语言只是一种工具,也并非唯一工具。想到笑话中常提及的一点,学外语最先学会的词汇是什么,多数是骂人的话。为什么?就是因为骂人的词汇往往是短小精悍却又能冲击力十足地表达情绪,实现最想要的效果。网络语言风靡的逻辑如出一辙,简单一句“YYDS”“绝绝子”,就充分表达了内心的激动,无需任何赘述。听的人也能完全懂得讲述者的心情,既然已经实现了网络交流的目的,就不需要再添加修饰性的美感语言来增添仪式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络热词是高效沟通的表现。从前之所以一生只爱一个人,因为车马邮件都慢,也只够爱一个人罢了。时间精力都放在描述一件事上,势必说得又长又细,而眼下,网络增加着交流的速度和密度,可能我们一天认识的人、经历的事就达到古人一辈子的量。精准而精炼的表达,逐渐成为刚需。

  批评网络语言的随意和退化,再扣上影响传统文化传承的帽子,可能言过其实。但同样的批评放在新闻语言现状上,或许恰好戳中痛处。新闻语言是被网络语言入侵最深的领域,这点毋庸置疑。而新闻报道作为正式的文字形式,在追踪最新社会潮流的外在要求和保持文字严肃优美本质的内在追求之间,最难实现平衡。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传统媒体还保持着不少落后的、与社会脱节的表达形式,只是作为功能型载体存在,也和新媒体的文字表达泾渭分明,读起来判若两事。由于读者群的流失,这种新闻也渐渐失去发展动力,不上不下,反而相较之前传统新闻时代的表达少了简练、平实,成为“新八股”。这种固守还有多大意义,很难说。

  而一旦转入语言风格限制不那么严格的新闻领域,新闻语言吸收网络语言的速度和尺度就很难规范。记得二十年前媒体为新闻中加入英文缩写还开展了一番大讨论,如今这种用法也成为日常。十年前,“宅男宅女”“躲猫猫”也是因网络而兴起,现在在“YYDS”和“绝绝子”的映衬下,竟然显得规整许多,用在新闻中也不需要多作进一步解释。所以,在社会发展、网络浪潮中留下来的就是有生命力的词汇,自然应当被吸纳进文化语言体系中,又何须媒体为这些语言定性再以号召的形式试图终结它的影响力?可以评价、可以倡导,但没必要,最关键是没用。如果长而优美的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可以用一个字或者词完美替代,那么这个句子的命运只能是逐渐失去被使用的活力。

  与其紧盯着社交平台的热门词汇,盯着普通人的语言表达,倒不如回头想想新闻语言的升华。论“信达雅”,已经严重落后于传统新闻黄金时代的水平;论新潮,又跟不上飞速变化的网络热榜,在新与旧之间横跳又达不到逻辑自洽的新闻语言,似乎更容易丧失活力。

  有人说,缺乏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语言早晚会被人民群众淘汰。那么新闻人是否该花更多精力思考一下,自身语言的风格能否捍卫得住?

  (作者为检察日报记者)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1年第19期】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