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青记观察丨如何运用新闻“四力”指导敏感题材报道

2021-11-02 08:37:29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王小丁

摘要:采写红军遗骸保护的敏感题材,要注重新闻“四力”的综合运用,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不仅要求记者具备敏锐的新闻捕捉力,找准切入口,还要注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这样才能写出成功的有

  践行“四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新闻宣传提出的总体要求。本文以红军湘江战役中的遗骸保护调查性报道为例,讲述对“四力”的感悟。

  2018年4月清明节期间,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旗下的《南国今报》《南国早报》同步推出多组全州县境内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未有处置的系列报道。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红军烈士遗骸收敛保护工作、规划建设好纪念设施作出重要批示。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考察,首站选择参观红军湘江战役纪念园,并发表重要讲话,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此后,红军遗骸保护的整组报道推向了高潮。

  笔者认为,采写红军遗骸保护的敏感题材,要注重新闻“四力”的综合运用,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不仅要求记者具备敏锐的新闻捕捉力,找准切入口,还要注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这样才能写出成功的有久远影响力的报道。

  细微之处敏锐地捕捉题材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新闻舆论及宣传思想工作的论述精神,及笔者近20年的新闻从业经验,笔者认为,记者拥有敏锐的新闻发现力,才能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才更能够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所采写的作品更有典型意义,更有影响力。

  关注湘江战役的红军遗骸问题,源于一次“闲谈”。2018年清明前夕,南国今报总编辑唐智与全州籍人士谈话中得知当地红军烈士的遗骸有裸露在外、腐蚀风化等情况,深为震惊。一方面,湘江战役的主要战场在全州县,是红军湘江战役中最激烈、最惨烈的,人数从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另一方面,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时,当地宣传部门在带领记者团采访时,也发现这些红军遗骸,但因种种原因并没有采取保护措施。说到底,这是想做不敢做的敏感事件。后来,南国今报总编辑组织采访团队3人(笔者为其中之一),开始进行调研及制作采写计划。上述区域多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道路崎岖,以前的湘桂古道已是断壁残垣,在当地村民带领下,披荆斩棘才能寻出道路。然而,收获颇丰。在两河镇隔壁山的烧天岭,采访团在村民的带领下,还发现了上百米的战壕遗址。后来,史料证实曾有一个团在这里开展了激烈的阻击战,伤亡惨烈。而在凤凰嘴、脚山铺等渡江战役点,当地群众还谈及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的壮烈故事,令人震撼。

  2018年4月2日首篇报道以《寻找红军烈士遗骸 传承红军长征精神》为题整版刊发,讲述全州县两河镇镇政府向当地父老乡亲发出倡议书,寻找红军烈士遗骸,以实际行动缅怀先烈,告慰英灵,大力弘扬和传承红军长征精神。4月3日,紧接着推出整版报道《青山处处有忠骨 告慰英灵莫等闲》,眷眷之心,情真意切,讲述遗址战壕、遗骨面临风化等紧迫性问题,同时也采访了红军后代的心声,保护好烈士遗骸已成共识,不忘历史,不忘初心。4月5日,再次报道全州县党委政府表态,将收集遗骸遗址。整组报道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这一事件在广西影响力很大的《南国早报》《南国今报》两大都市报大篇幅密集地进行图文报道,并同步在新媒体推广,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广西区党委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派人调研,形成报告上报中央,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批示保护好红军遗骸遗址,传承红色基因。2018年12月3日,中宣部部长黄坤明抵达全州调研红军遗址遗骸的保护利用工作;2019年9月12日,黄坤明专门到全州出席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落成仪式。

  好的新闻,必须接地气,有活力,有思想、有温度。整组报道中,以红军遗骸为切入口,通过到山区走访,与群众交流,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记者重走长征路,这样的新闻策划屡见不鲜,但走出意义,走出深度,还需要好眼力,好的新闻敏感。拥有这种敏感,记者就能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体现时代特征。

  小切口大题材发时代强音

  红军遗骸保护问题,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好心办坏事,甚至把宣传变成舆情。有人认为湘江战役是在我们党最困难的时期发生的,且是受到左倾路线的影响导致的,因此采取回避或避讳的态度。

  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应放在当下的背景去考量。从宏观角度而言,目前我们比任何时间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处理好红军遗骸遗址,是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的活教材。从微观角度而言,随着脱贫攻坚的发力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红军长征走过的村屯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群众集体意识增强,民族复兴愿望强烈,正因如此,民众有自发保护收集红军遗骸的理念及善举,我们要因势利导。事实上,除了当地民众的红军遗址保护意识强烈外,2017年的清明节,45名红军后代自发重走长征路,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也发现了撒落各处的红军遗骸等问题。种种迹象表明,要正视湘江战役的红军遗骸遗址问题,要给历史一个交代,给人民一个交代。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创新的起点,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宣传思想工作向来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创新发展的。[1]新闻记者应该敏锐地把握时代脉搏,做历史的见证者、推动者,倡导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新闻记者也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做群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疏导社会情绪,化解矛盾。

  红色题材最忌讳的是大、空、泛,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记者通过当地镇政府联合群众,一起寻找红军遗骸,在寻找的过程中与当地群众交流,在写作方面,现代与历史结合,通过故事讲述红军的纪律作风,指挥部设在荒庙中,不惊扰群众,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些追忆有人有地点有故事,让人感受到红军的可敬之处。因此,写作上回避了史料的堆砌,以当地的遗存遗址、群众讲述等为主,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反思性。小切口窥见大主题,讲述长征精神,传递中国故事,体现了时代的声音。

  饱含人民情怀呼应群众需求

  党的新闻工作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宗旨,是党领导下的新闻工作者的宗旨,也是新闻报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某种意义上讲,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正是对人民群众关注湘江战役牺牲英烈的热切回应,这是一种良性的党群互动,也能增强群众对于“四个自信”的认同感。而媒体应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新闻记者要敏锐把握时代的脉搏,讲述群众的期待和呼声,主动回应社会,助推社会和谐发展。在中央的重视之下,红军湘江战役烈士遗骸得到有效认证、收敛保护,2019年全州县共收集整理4000块遗骸,兴安县共收集收敛保护了38位红军烈士遗骸,这些均作了集中安放、妥善处置。2019年,湘江战役纪念园开馆,接受党史教育的访客络绎不绝,至今已有超过400万人进入参观,今年的五一当天就接待了3万人。此外,湘江战役所经过的两河、石塘等地如火如荼地发展红色旅游,路网及基础设施也快速完善,成为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目前,桂林全州、兴安、灌阳等地的湘江战役红色遗址及纪念场馆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

  传播形成最大公约数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必须清楚,报道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非简单地暴露问题。起初,报道后部分政府部门人员认为给他们出了难题,反映了当地政府不管不问,认为是揭短处、戳痛处。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必须全面地、历史地看待问题。同时,记者也要有正确引领舆论导向的掌控能力。

  媒体记者要善于团结各种力量,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4月4日,笔者特意到广西南宁拜访、采访了红军后代,倾听他们的声音,甚至拿到40余人联名保护好红军遗骸的倡议书。这当中有开国少将韦祖珍的女儿韦海英等。据红军后代孙卫国介绍,他走访全州回到南宁后,专门向90多岁的老父亲孙鸿泉提及红军遗骸的事,老人听后老泪纵横,连连说:“不应该啊,应该将红军先烈的遗骸收集埋葬,入土为安。”

  周林是周子昆(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的儿子,已是高龄的他,清明期间还与夫人到两河镇隔壁山一带祭奠牺牲的红军,他说要追寻父亲的足迹,祭拜牺牲的父亲战友。清明期间的种种见闻,让人感受到暖暖洪流,让记者更有动力和信心推动事件的发展。

  基层民众的声音,与社会有影响的高层声音,以及政府层面的回应等遥相呼应,汇聚成一股洪流,推动了红军遗骸的保护工作,也为整组报道成功收官埋下伏笔。正是如此,全州县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等建设集中安葬点,根据“一草一木一英魂,一山一石一丰碑”的理念,保护纪念红军英烈,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血脉精神。

  参考文献:

  [1]黄坤明.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守正创新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J],求是.2019(1).

  (作者为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南国今报编委、主任记者)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1年第19期;原标题为:运用新闻“四力”指导敏感题材报道——以湘江战役红军遗骸保护报道为例】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