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网络流行语是否适合入新闻标题

2022-01-27 10:27:20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周琪

摘要:近年来流行的网络语言,基本都是些新造词,反映了新生事物或当下网友的新鲜情绪,有表达价值,但也缺乏稳固性,可能很快就会消失。

  2021年12月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其中包括了“YYDS”“绝绝子”等网络流行语;12月8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1年十大流行语”,这两个流行度和讨论度非常高的词汇却没有入选,引发了网友热议。《咬文嚼字》主编表示:“《咬文嚼字》评选的是在全社会使用、流行的大众流行语,仅仅在部分网民中流行还未被全社会普遍使用的网络流行语,不在我们的关注范围内。”

  对于媒体而言,这些流行的网络热词能不能用在新闻内容特别是新闻标题中,也是一个值得讨论和研究的议题。在我看来,新闻标题不仅是传达新闻信息吸引用户的符号,更是对社会文明道德的引导,是主流价值观的体现,具有倡导意义,因此,对这些词语要分别对待,分场景、分平台、分语义使用。

  首先是分场景。2021年,“YYDS”开始流行的时候,正是东京奥运会举办期间,因此被多家媒体使用,比如人民日报的官方微信就以《YYDS!中国举重梦之队》为标题,报道了中国举重队在东京奥运会上的成绩;新华社以“YYDS”的谐音“杨杨得胜”为微博话题,报道了杨倩、杨皓然为中国队夺得第九金的新闻;封面新闻也以《YYDS!中国就是这么红》为题,回顾了中国体育健儿的夺金时刻,以上这些使用场景就没有问题。2020年5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某官方微博账号用了“好看到原地爆炸”的网络流行语来形容,这种场景下使用这一流行语是不妥当的,容易产生歧义。

  其次是分平台。同一个新闻报道,可以有多版本的适配不同传播平台的表达方式。专业的报刊,需要用网络流行语中相对规范的汉语词语。新型主流媒体的客户端,代表着主流机构的官方平台,对于网络流行语也需要慎重一些;而对于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适度的娱乐性和流行性的表达可以有效提高关注度,增强账号的用户黏性。

  再次是分语义。新型主流媒体的新闻标题,是对文化、价值观的倡导。“社交牛逼症”“社会性死亡”“夺笋”等含有庸俗、暴戾倾向的网络流行语,是不适合在新闻标题中出现的。而“正能量”“破防”“双减”之类的正向或中性词语,则可以使用。

  近年来流行的网络语言,基本都是些新造词,反映了新生事物或当下网友的新鲜情绪,有表达价值,但也缺乏稳固性,可能很快就会消失。新闻作为历史的底稿,有其严肃性,在这些词语的使用上应当审慎,各新闻单位也应该制定自己的编辑手册来规范此类语言的使用,要“三分”对待,勿只求刷屏效果。

  (作者为封面新闻总编辑)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2年第2期】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周琪.网络流行语是否适合入新闻标题[J].青年记者,2022(02):1.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