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汤加火山爆发报道的事实性差错剖析

2022-03-17 08:18:38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陈效卫

摘要:媒体对汤加海底火山爆发的大面积报道,犯了主观臆断、张冠李戴和以偏概全等三大类错误。

  2022年1月15日,地处南太平洋的岛国汤加海底火山爆发,引发媒体广泛关注。但对于这个面积只有747平方公里、与我国相距1万公里之遥的袖珍国,国内媒体人知之甚少,且火山及相关的话题相对较专业,未做足功课的密集报道难免出现事实性差错。这些错误涉及政治、自然、译写、计算等多个方面。

  汤加是王国而非“共和国”,其政府首脑是首相而非“总理”

  2022年某网站《火山爆发,全境失联,汤加共和国要就此灭国了吗?》一文中的“共和国”纯属主观臆断,当改为“王国”。网上这样的错误俯拾即是。

  全世界共有约120个国家的国名含有“共和国”。共和国作为一种国家政体,指的是国家各级政权的领导人并非继承或世袭,而是由自由公正的选举产生。与此相反,君主制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则是君主终身任职且实行世袭。世界上现有30个君主国,汤加王国(The Kingdom of Tonga)作为大洋洲唯一的君主制国家,实行的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由陶法阿豪家族永久世袭,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上述错误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汤加作为南太岛国,在中国的存在感较弱。除了邮票、砗磲、时区、肥胖等小众话题外,绝大部分中国人对汤加一无所知。二是国家全称属国人认知的短板。即使周边熟悉的知名大国,全称也易被弄错。如日本的全称不是什么“大日本帝国”“大和”云云,而是简单的“日本国”。三是对一个不熟悉的国名使用“共和国”似乎比较靠谱。客观上,在中国的话语体系中,人们业已形成了用“共和国”代表国家尤其是新中国的传统,如“共和国历史”“共和国勋章”“共和国的脊梁”“共和国的旗帜”等。

  围绕汤加的政体,一些媒体的国际报道还犯有其他“花样”错误。2022年某网站文章《汤加总理及外长到场迎接中国援助物资》,一个标题即犯了两个错误:汤加的政府首脑是首相而不是总理,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是大臣或相,如负责外事的是外交大臣或外相,而不是外交部长或外长。

  关于外国政治方面的表述,媒体应向外交部看齐。如在总台2022年1月27日《外交部:又有两批援助物资运抵,将帮助汤加民众重建家园》一文中,提到“1月26日,王毅国务委员同汤加外交大臣通电话”。

  此外,2022年某网站《火山灰覆盖 汤加皇宫红色屋顶变灰色》中的“皇宫”,也应改为“王宫”。这座面朝大海的3层红顶白色建筑,英文为“The Royal Palace”。其中,“Royal”既可是“皇家的”也可是“王室的”。国名中带有“王国”,自然就应译为“王室的宫殿”或“王宫”。只有与皇室有关的才可叫“皇宫”,如日本皇宫等。

  汤加除了国名、官职名因臆造而被错称外,地名书写的错误本质上也是一种臆造。2022年某网站《汤加洪阿哈阿帕伊岛火山再次喷发给汤加造成严重损失》一文中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正确译写当为“洪阿汤加-洪阿哈阿帕伊岛”,是两个相距不远的小岛被火山锥连接起来形成的,二者之间应用短横线相连。

  汤加海底火山喷发相当于至少8.7级地震,“5.8级”是火山爆发指数

  2022年某报《汤加或有8万人受到影响》一文指出:“汤加海底火山喷发相当于5.8级的地震。”很多报道也引用了这一说法。“5.8级”大大弱化了此次火山爆发的威力。

  火山爆发采用“火山爆发指数”(Volcanic Explosivity Index,简称VEI)来量度。该指数由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纽豪尔教授和夏威夷大学的塞尔夫教授在1982年提出,以喷出物体积、火山云和定性观测来量度火山爆发的强烈程度,共分为1-8级。VEI指数每增加1级,火山爆发的威力会增大10倍。此次汤加火山的喷发强度被认为是5-6级。这一级别已非常恐怖。此前的200多年来,全球5级及以上的火山喷发只有11次,此次为第12次。

  而地震衡量采用的是里氏震级(Richter magnitude),由美国科学家里克特和古登堡在1935年提出,从低到高分为1-10级,每个级别都比上一级的运动和强度增加10倍。一般来说,震级小于2级的地震被称为无感地震,5级以上的被称作破坏性地震,7级或更高的就是大型地震,所造成损害范围通常达到数百公里。

  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在向外释放能量,因此二者之间可进行类比和转换:VEI3级释放的能量相当于7级地震释放的能量,VEI4级对应8.2级,VEI5级对应8.7级,VEI6级对应9.3级。此次汤加火山对应的地震级别最低是8.7级,最高为9.3级。因此,“汤加海底火山喷发相当于5.8级的地震”中的“5.8级”,应是火山爆发指数才说得通。

  相关的类比也可以佐证这一点。汤加火山喷发,网上普遍采用“威力相当于1000颗广岛原子弹”。而2008年汶川里氏8级大地震,释放了相当于750个广岛原子弹的能量,比汤加火山的1000颗广岛原子弹能量明显少。由此可见,汤加火山的烈度无论如何要高于8级地震,而绝不可能是5.8级。

  当然,报道用原子弹进行类比,也有不当之处。原子弹有大有小,不同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当量判若天壤,最小的核手雷只有10吨,最大的“沙皇”炸弹高达5000万吨。实际上,上述文章想表达的是“1000颗广岛原子弹”。

  除了火山级别与地震级别的混淆外,还有的报道将其他地方的“汤加”搬来,同样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如2022年某网站《汤加王国,一个与火山相伴的国家,它在哪儿?》的配图中,将“汤加里罗国家公园” (Tongariro National Park)视为该国的国家公园。而该公园是新西兰第一个国家公园(1887年),也是史诗级魔幻大片《指环王》的取景地。名中的“汤加”,完全是音译巧合而已,与汤加(Tonga)这个国家风牛马不相及。

  “日出之国”,并非每年的每一天都“最早迎接日出”

  在2015年某网站《汤加:世界上最先开始第一天的国度》和2022年某网站《汤加,日出之国,最早过新年的地方》文章中,“最早迎来”的无论是“日出”还是“新年”,都属以偏概全。

  为了克服全球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华盛顿国际经度会议规定: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均有12个,位于太平洋的180°经线上的“国际日期变更线”(International date line)构成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汤加位于西经173°-177°之间,属于西11区(UTC-11),但为了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贸易往来较多的国家保持同步而改为东13区(UTC+13)。而为了成为“最早迎接千禧年”的国家,汤加又于1999-2002年期间采用了夏令时,即在当年11月至次年1月的夏季拨快一小时,从而使汤加进入了东14区,比中国快6个小时。但汤加是不是“最早迎接日出”的国家,还要看“左邻右舍”的时区,不能独自决定。

  地处中太平洋的基里巴斯原本有东12区、西11区和西10区等3个时区。为避免“一国两日”,也为了吸引国际游客,基里巴斯1994年12月31日将后二者分别改为东13区和东14区。基里巴斯尽管不采用夏令时,但其东14区一直是全球“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也是“最早迎接新年”的地方之一。作为汤加的近邻,萨摩亚2011年12月29日将其时区由西10区改为东13区,并于2011年至2021年的夏令时期间进入东14区。因此,自1994年12月31日以来,汤加只在1999-2002年和2016-2017年两个实行过夏令时的阶段才有可能与基里巴斯和萨摩亚并列为“最早迎接日出或新年”的国家,其他时间都与“最早”无缘。

  总的来看,汤加“最早迎来日出”的时间段极其有限,不宜随意放大。比较而言,荷兰媒体BNO新闻2020年12月31日《萨摩亚和基里巴斯最早迎来2021年》一文的表述精准,说明该文作者做足了功课。

  媒体关于时间的以偏概全错误,还不止于此。2022年某报《汤加遭遇30年最强火山喷发,将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中的“30年”,应改为“31年”或模糊的“30多年”。

  这里的“30年”明显是对照菲律宾的火山喷发而言。1991年6月15日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达到了6级,出现了威力巨大的火山灰“手撕”台风的震撼场面。此次汤加火山爆发被认定是5-6级,故可与1991年的大爆发相提并论。但即使按“实岁”计算,从1991年6月15日到2022年1月15日也已超过31年。

  还有的报道将时间压缩成了“近30年”,错得更为离谱,如2022年某视频《汤加海底火山再次大喷发,专家称这是汤加近30年来最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之一》。这一说法给人的感觉是:在过去不到30年时间里(即倒推至1992年1月15日),还有一场与皮纳图博火山喷发威力接近的大喷发。这显然有违事实。

  外国媒体是如何表述这一时间概念的呢?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022年1月18日《在巨大喷发和海啸后,汤加仍在失联中》一文,开篇即提到“汤加的海底火山喷发可能是过去30多年来地球上记录的最大的一次”。澳大利亚7号台新闻2022年1月18日《随着火山喷发和海啸带来的损失被披露,汤加开始担心酸雨》一文,也提到“地球上30多年来的记录”等。对于普通读者而言,“30年”与“31年”并无多大区别。但弄错时间,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都会大打折扣。实在拿捏不准,像外国媒体那样索性采用宽泛的表述,也不失为权宜之计。

  (作者为人民日报澳大利亚分社社长,高级记者)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2年第5期】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陈效卫.汤加火山爆发报道的事实性差错剖析[J].青年记者,2022(05):48-49.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