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算法操控的人造舆论,是真实世界的天敌

2022-04-13 08:28:09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张灿灿

摘要:算法本无罪,但滥用算法的后果和风险不可小觑。

  3月1日起,《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施行。其中第14条明确规定,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不得利用算法虚假注册账号、非法交易账号、操纵用户账号或者虚假点赞、评论、转发,不得利用算法屏蔽信息、过度推荐、操纵榜单或者检索结果排序、控制热搜或者精选等干预信息呈现,实施影响网络舆论或者规避监督管理行为。

  “算法不得影响舆论”的规定直接登上法规条文,可见“天下苦算法久矣”。算法本无罪,但滥用算法的后果和风险不可小觑,算法干扰下的舆论将渗透式破坏网络空间传播秩序、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甚至带来意识形态、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风险隐患。

  不能屈于人造舆论,应该成为所有人的共识。认清真实世界和社会原本的模样,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基于有失偏颇的信息作出的决策,不一定是绝对错误的,但也绝非最优质的。所以,人们有获取真实信息和舆论正确导向的高度需求。

  “在后信息时代,大众传播的受众往往只是单独一人。所有商品都可以订购,信息变得极端个人化。”尼葛洛庞帝的这句名言,在网络时代经常被用于解释信息茧房。极端个人化的信息获取,也许人们会认为是由自己的品位、兴趣、知识水平决定的,但伴随着算法的逻辑逐渐被公之于众,人们或许该思考一下,自己的关注、观点和坚持的原则是否真的完全出自内心?又或是无意识间被操纵和影响,却盲目笃定自己的判断力?

  曾被寄予厚望消除信息差的网络世界,看似极大扩容了每个人的信息自由,而算法的存在无疑增加了信息茧房的可能性。人皆言“算法比你更懂你”,这其中少不了纵容的意味,也暗含着推波助澜的力度。它既有服务用户的精准方向,更有无限填充用户需求的内容,比刻意讨好自己的人更强有力、更值得警惕。

  比起电商平台的算法控制,有舆论属性和社会动员能力的算法推荐信息服务商更具备影响舆论的条件和能力。算法推荐新闻类App,具有社交属性的信息平台及社区,短视频平台等,这些服务商中有很多生存的基础就在于聚焦、引导舆论,继而汇聚流量,最后达成变现目的。

  算法控制舆论,无非通过两种方式:控制你想什么、控制你怎么想。实现这两个目的,自然需要各种各样的算法模型,而呈现给用户的,无非就是显失公平的热点新闻展示和过度强化的单方观点,在经过反复流量叠加后,舆论就形成了。当你进入一个算法推荐信息服务商的平台,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当下最热门的事件和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算法不得影响舆论”,实际应当解读为“算法不得违法违规影响舆论”,因为算法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必然影响舆论形成,而社会需要的、网民期盼的清朗舆论空间也少不了算法助力。算法之所以备受诟病,显然不是单纯因为技术优势惹非议。不论是追求经济利益的人为因素干扰,算法技术导致的意料外失衡,还是别有用心的有政治性目的的操纵,算法主导者的目的才是核心。算法影响舆论的过程和结果,才是监督算法主导者的重点。

  当然,绝对真实本就难得,只能追求无限接近真实,只不过算法并没有这个天然属性,甚至可以说加工真实才是算法的本质。当人们关注算法与舆论的关系时,在意的是算法背后的公平性和安全性,谁来监督算法、如何保障算法的公开、科学、政治正确,恐怕不仅是技术难题,更是社会管理难题。

  作为普通用户,提升自身信息筛选和识别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敏于发现真实,对操纵过的舆论有更多感知和辨别能力。即便算法的模型越来越复杂,它的意图却不难辨别,只要思考一下制造引导如此舆论谁将是最大获利者,便可明了。

  (作者为检察日报记者)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2年第7期】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张灿灿.算法操纵的人造舆论,是真实世界的天敌[J].青年记者,2022(07):111.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