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首页>青记微评 > 正文

垄断与抢断:数字时代的新闻业竞争

2023-06-28 08:43:43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信险峰

摘要:当受众变成用户,新闻变成产品,数字时代新闻业竞争将通过对资源、渠道和用户的垄断和抢断,从新闻传播市场分割流量,从而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进入数字时代,新闻业的垄断主要体现在对新闻资源、传播渠道、新闻受众的垄断。除垄断之外,新闻业还存在对新闻资源、传播渠道、新闻受众的抢断现象。数字时代的新闻业竞争将围绕新闻资源、大数据、新闻品类、新闻品牌、公信力和受众群六个方面,通过垄断和抢断展开竞争。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对新闻资源的垄断与抢断

  传统媒体是以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为代表的媒体,新媒体则是“以传统的桌面互联网媒体、移动互联网媒体和互动性电视媒体为代表的媒体”[1],本文所说的新媒体主要是指商业传播平台的新媒体,不包含传统媒体运营的新媒体。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新闻业运营的基础都需获得足够的新闻资源,新闻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垄断与抢断新闻资源的竞争。

  (一)传统媒体对新闻资源的垄断

  传统媒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对新闻资源的垄断,我国传统媒体对一些重大新闻,尤其是时政新闻拥有第一时间甚至独家的采制报道权。传统媒体报道新闻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省级及以下传统媒体一般只对所在地域内发生的重大新闻能够实现第一时间采制权,而对地域之外重大新闻的采制播发权则受到限制。这其中既有各方面规范的原因,也有采制成本、媒体定位等多方面原因,最终形成的局面就是,国家级媒体能够报道全国新闻,省级媒体能够报道本省之内的新闻,市县级媒体以此类推。

  (二)新媒体对新闻资源的抢断

  仅有对新闻资源的垄断,还不足以构建极具影响力的新闻平台;而通过很好的策划、编辑和运营,通过抢断新闻资源,依然可以构建优质的新闻传播平台。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资源的编辑整合、评论等,即是抢断新闻资源的一种方式。面对新闻资源被抢断的现实,传统媒体应对的根本之策是打造自有的新媒体平台,但这需要资本、技术和体制机制的综合支撑。

  新媒体对大数据的垄断与抢断

  当平台吸引的受众足够多,流量足够大,占据用户的时间足够长时,获取用户的信息量也就足够大,用户画像也就越清晰,对于用户接受偏好掌握得就愈精准。这也就意味着,新媒体对大数据的垄断和抢断,会非常有利于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一)新媒体对大数据的垄断趋向

  大数据的内涵优势被新媒体广泛利用,大数据给新闻业带来了一系列改变。各大新媒体平台都实行实名认证,用户在浏览、评论、转发新闻时自然会暴露其接受偏好、思想观念和价值立场。很多新媒体都可以搜集到这些大数据,而一旦平台做得足够大,用户足够多,那么就会实现对大数据的垄断。微信已经成为超过十亿人使用的手机应用,当庞大的用户数据皆在运营商掌握之中,仅从传播角度来说,这样的大数据垄断就占据了巨大的优势——深度了解受众需求,可以为受众量身定制产品。有调查结果显示,“手机新闻阅读与追踪频率能有效预测受众的政治知识水平”[2]。新媒体对大数据的垄断既是数字时代媒体竞争的手段,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二)新媒体积极抢断用户大数据

  普通新媒体平台想垄断大数据有难度,但可以抢断用户数据。用户安装App之后,经常会被询问是否允许在使用时访问用户的位置,同时还会有“隐私政策”提示。这些设置与操作的背后,就是在获取用户数据,从媒体平台竞争角度来说,就是在争夺用户的大数据。新媒体积极抢断用户大数据,这是数字时代必然出现的传媒景观,也是传媒竞争的必然趋向,这样的趋向既可以称为数字时代的智能传播,也可以称为数字时代的算法传播。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对新闻品类的垄断与抢断

  伴随传媒技术的不断更迭,新的新闻品类不断出现。传统媒体从报纸到广播,再到电视,即是新闻品类不断丰富的过程,而进入数字时代,新闻品类愈加丰富。

  (一)新媒体对新闻品类的垄断

  基于传播载体出现的新闻品类,很多媒体都可以效仿,短视频新闻品类的竞争就是比较典型的代表。新闻行业一旦有新的新闻品类出现,就会有效仿者入局或者进入平台分一杯羹,但基于先发优势,有些新媒体平台依然可以依靠其原创的新闻品类形成竞争优势,乃至形成垄断效应,微博和微信都是例证。我国即时通信品类几乎被腾讯“垄断”,先是QQ,继而微信,从PC端到移动端,实现了即时通信的“垄断拓展”。如微信公众号,由于微信拥有巨大的用户数量,其他新媒体平台上类似微信公众号的平台很难与其竞争。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更加新兴的媒体会出现,新的新闻品类也会出现,或者基于现有新闻品类做出新的拓展,有些新媒体平台依然可以基于先发优势形成竞争优势,甚至形成垄断效应。

  (二)新媒体对新闻品类的抢断

  新闻品类的增加,尤其是极富影响力的新闻品类的增加,将深度改变新闻业的竞争格局。现在看以往出现的新闻品类,似乎都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但从市场角度来看,这背后隐藏着新闻品类之间的竞争。比如,快手、抖音等移动短视频平台可以推出新的新闻品类,并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虽然相对于娱乐类网络直播,新闻类网络直播占比较小,但由于用户基数大,在未来一段时间,网络新闻直播这一新闻品类有很大发展空间,同时会与短视频新闻相呼应,两大新闻品类将联手构建新闻业竞争格局。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对内容品牌的垄断与抢断

  通过增加新闻品类,媒体可以获得竞争优势,但这并不容易实现,毕竟创造一种新闻品类并非易事。在现有新闻品类基础上打造内容品牌是很多新闻媒体最为常见甚至最为日常的工作。

  (一)传统媒体基于新闻资源打造内容品牌

  内容品牌的打造,可以基于新闻资源、新闻形式、新闻平台得以实现。对新闻资源的垄断可以为打造内容品牌创造有利条件,中央媒体内容品牌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能够获得独家新闻资源。省级新闻媒体也是依靠省级的重要新闻资源得以形成省级内容品牌,而这样的内容品牌是市县级媒体难以打造出来的。基于新闻资源打造内容品牌,这在传统媒体时代司空见惯,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是比较典型的代表。数字时代打造内容品牌愈发困难复杂,仅有新闻资源还不足以应对新闻业竞争,还需基于新闻资源打造新媒体的内容品牌。

  (二)新媒体基于新闻产品特色打造内容品牌

  内容品牌,一方面是由传统媒体及其旗下的新媒体基于对新闻资源的垄断,同时依靠专业性和公信力打造而来的;另一方面是由新媒体基于对新闻资源的抢断,再经过特色编排,形成特色内容、特色形式,从而推出特色产品,进而打造内容品牌。

  (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利用新闻基因打造内容品牌

  内容品牌是有基因的,新闻产品的素材来源、产品材质和传播载体,就是内容品牌的主要基因构成。澎湃新闻实现了从纸媒到新媒体的涅槃重生,但并没有失去传统媒体基因,依然有传统媒体基因在起作用。从平台定位来看,澎湃新闻的口号是“专注时政与思想”,而能做出这样定位的新媒体,若没有传统媒体的基因和素材来源是很难的。透过内容品牌可以看出媒体本身暗含的基因,而这也是媒体打造内容品牌不可忽视的重要禀赋。新浪网从对新闻资讯的编辑到博客一家独尊,再到微博一家独大,其发展脉络是清晰的。腾讯以即时通信起家,从QQ到微信,走的都是社交路线,对新闻的传播方式也属于社交传播。腾讯的基因就是社交,其形成的新闻品牌也具有社交属性。新闻基因既是财富,也是负担,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都可以发挥新闻基因作用打造自己的内容品牌。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对公信力的垄断与抢断

  媒体公信力由媒体慢慢打造形成,理论上不存在所谓的公信力垄断和抢断,但事实上,传统媒体确实实现了对公信力的垄断,同时新媒体也利用流量和意见领袖塑造了媒体公信力。

  (一)传统媒体利用原始基因垄断公信力

  传统媒体的原始基因清晰,新闻产品的素材来源清楚,传播路线简单明确,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媒体公信力的塑造。进入数字时代,新闻制造愈加多样,新闻传播愈加分化,新闻立场愈加多元。传统媒体内容的专业性与新媒体内容泥沙俱下的状态对比鲜明,即使网络新闻做得非常专业,即使新闻产品出自专业人士乃至传统媒体人之手,但网络新闻如汪洋大海,难以摆脱专业与业余混杂的状态。自媒体时代不会倒退到传统媒体时代,专业与业余也只能长期混杂在一起——劣币即使不能驱逐良币,但足以降低良币的曝光率、使用率。新媒体若无传统媒体背书,建立公信力需要漫长过程,而传统媒体却可以利用其原始基因形成传播公信力。

  (二)新媒体利用超级流量抢断公信力

  虽然传统媒体的原始基因有利于对公信力形成垄断效应,但进入数字时代,传统媒体不能仅依靠独家资源和制作上的专业优势维持自己的公信力。由于新媒体对流量具有虹吸效应,使得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逐渐下降,如果缺少传播力和影响力的足够支撑,那么公信力也将失去意义。媒体公信力终究需要流量做支撑,否则不足以影响受众。传统媒体公信力的建立,依靠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还有曾经拥有的传播渠道上的垄断优势,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播渠道上的垄断优势已经渐渐失去。进入数字时代,媒体对公信力的竞争需要以受众流量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内容的打造和平台运营,才能形成平台公信力。

  (三)新媒体通过意见领袖赢得公信力

  新媒体会通过培养意见领袖赢得公信力,从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抖音,诞生了很多意见领袖,而这些意见领袖不断为新媒体公信力背书。如果新媒体吸引了足够多的意见领袖,而这些意见领袖又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公信力,那么新媒体就会因此形成公信力。数字时代媒体对公信力的垄断,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运作方式——已经从平台统一打造,转向培养有公信力的意见领袖。传统媒体是通过自身采制的大量专业内容,再加上平台的独有性、稀缺性,逐渐打造具有公信力的传播平台;新媒体打造公信力的路径明显与传统媒体不同,它是通过具有独特人格的传播个体构建平台公信力,博客、微博最为典型。由于各方面限制,传统媒体旗下的新媒体难以通过UGC模式打造公信力,意见领袖难以深度介入,难以借助意见领袖打造公信力。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对用户群的垄断与抢断

  从微博不足百字新闻到短视频新闻,新闻传播已经进入微传播时代。随着各类媒体信息汇流到互联网媒体上面,互联网媒体将实现对主流人群的垄断与抢断。

  (一)目标用户群的算法定位及垄断

  进入数字时代,新闻受众已经被称为新闻用户,甚至被称为舆论参众,也即舆论的参与者。新旧媒体如何适应不同教育背景的用户群,这是一个大问题,而这其中存在一个矛盾:受过高等教育的用户占少数,但这些人对社会发展具有较大影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用户对社会影响相对较小,但用户群规模庞大。有些新媒体出于对市场占有率的考虑,在制造和传播新闻的时候会迎合更大用户群体。面对现有的用户群构成,新旧媒体要对用户群实现垄断绝非易事,于是出现了精准传播、算法推荐。针对目标人群的垄断依然是垄断,针对目标人群的抢断依然是抢断,同时还需看到,庞大的新媒体平台依然可以实现对所有用户群的垄断,比如微信平台。

  (二)主流媒体垄断用户群的基本趋向

  哪些媒体属于主流媒体,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分类,在不同传播范围,会有不同界定。在公共传播的传统媒体领域,中央级媒体对时政新闻形成了巨大传播影响力;在公共传播的新媒体领域,微博对新闻资讯传播拥有巨大影响力;在新媒体的社交领域,微信对社会新闻形成了强大传播力和影响力。各个领域的新闻用户会有重叠,但头部效应使得大量新闻用户集中于少数平台。要想成为主流新闻媒体,就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垄断用户群,而新媒体的流量收割,就体现出对用户群的垄断。数字时代媒体对于用户群的垄断,往往基于前述五个方面的垄断而展开,也即新闻资源、大数据、新闻品类、新闻品牌、公信力。媒体对于这五个方面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垄断或抢断,都会对垄断主流人群发挥积极作用,并且主流媒体对用户群的垄断最终需要基于以上五个方面才能得以实现。

  (三)媒体汇流助力新媒体垄断用户群

  数字技术造成媒体汇流,媒体汇流造成内容汇流和受众汇流。所谓媒体汇流,是指不同类型媒体向同一传媒领域汇集流动。媒体汇流不等于媒体融合,如同车辆汇流并不等于车辆融合。如今的媒体汇流就是多种媒体向移动互联网媒体汇集流动。媒体汇流能够助力新媒体垄断用户群,因为大量媒体受众已经入驻互联网,并成为新闻用户。从受众规模这个角度来说,新媒体已经对新闻用户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进入数字时代,媒体对用户的争夺愈显复杂激烈,并且变换快速。在媒体汇流的助力之下,移动互联网媒体对各阶层、全年龄段受众构成强大吸引力,超高流量的新媒体趁机垄断了用户群。

  结  语

  新闻业竞争出现的垄断,不同于法律意义上的垄断,尤其我国新闻业有其特殊运营模式,不会完全按照市场模式运营。无论垄断因何出现,只要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抑制竞争。新闻业的垄断不一定在事实上真的形成,抢断行为却始终存在。数字时代的新闻业竞争如同春秋时期的混战,各方围绕新闻资源、大数据、新闻品类、新闻品牌、公信力和受众群展开竞争。其中,垄断与抢断只是竞争的趋势和手段,只有暂时的赢家,没有永远的赢家。

  【本文为吉林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5G时代广电媒体参与民间舆论场建构研究”(项目编号:吉师博201804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6:8.

  [2]李宗亚,罗文辉,魏然,张国良,陈忆宁,EdsonTandoc.手机新闻使用、导向需求与信息环境对政治知识的影响[J].新闻大学,2020(7).

  (作者为吉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高级记者)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3年第6期】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信险峰.垄断与抢断:数字时代的新闻业竞争[J].青年记者,2023(06):74-76.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