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首页>编读网来 > 正文

青年记者2008年10月上评刊

2009-05-06 10:00:00

来源:   作者:

摘要:

    国庆长假刚过,收到本期刊物,读后觉得内容丰富、精彩、赏心悦目、感慨颇多。
    前沿报告《告别“事业”》的专题就很抓人,涉及到报刊媒体今后的发展前途,涉及到记者编辑今后的前程和命运,非常令人关注,非常让人揪心。非常想知道个大体轮廓和概念,好心中大体有个数。这个专题采取“看趋势”、“解弊端”、“换脑筋”三个篇章,论述了把握报刊改革的方针、方向、重点和方法,既有针对性、指导性,又有趣味性、可读性。很有现实意义,很有参考价值。管理部门的领导、媒体咨询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们的文章和访谈,让读者对“告别事业”的方向、目标有了明确的认识,各家报刊的实践者对本单位的现状和弊端提要描述,让人感到“告别事业”非改不可,势在必行。他们对改革充满向往,抱有憧憬,具有冲动的激情,让人们觉得“告别事业”有群众基础,有取得成功的把握,“告别事业”前途应该是光明的。这组文章意义深远。
    可是,人们也看到,很多报刊的改革步伐并不像形势要求的那样紧迫。按部就班,老气横秋,因循守旧的做法和模式仍然让人感到不可理解,无法适应,于是有些记者不敢写稿,有些编辑放弃编责,小报抄大报登些新华社、宣传部的统一口径稿,读者反感,就不买报不读报了。有的报社组织机构仍沿用政府部门机制、级别森严,社长、总编辑是宣传部领导兼任,职务职称一律套用行政部门,对老百姓关心的素材不敢触及,对别人的东西却十分感兴趣,这样下去,报纸的生存就是危险的,没人看报,没人订报,没人看得起你,现在亏损,以后只有破产关门。
    “告别事业”还得从领导认识上入手,提高认识,真抓实干,“告别事业”是体制的改革要求,对新闻事业的追求!拼搏,把伟大祖国新闻事业大厦建设好的理想信念不能改变!
    《张泉灵:因新闻而美丽》的文章很真实很动人,在电视上,我们亲眼目睹张泉灵不畏艰险在抗灾第一线上的现场采访报道,令人感动,读了文章,了解了更多详细的介绍和背景的描述,让读者更受感动,张泉灵荣获全国抗震救灾英模当之无愧,她是新闻人的骄傲。
    《媒体的“三鹿”之失》,主持人和三位嘉宾在第一时间对“三鹿”事件进行评说,思路敏锐、文字犀利、内容深刻、语言泼辣、一针见血,他们仗义执言,敢说,说到点子上,说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这样的稿子转到报纸上、专业报刊上,都会引人入胜,刮目相看。几年前,媒体曾揭露过,黑矿主拿金元宝收买记者封口,谁承想,类似的“封口费”竟没有丝毫收敛,连中央电视台的权威节目也被收买,为黑心奶粉唱赞歌,推波助澜,坑骗消费者,《青年记者》的文章敢说真话,敢揭疮疤,让读者感到了“三贴近”的稿件的真正威力和魅力。可惜的是现在很少有记者敢揭央视,很少有报刊敢同央视较真!
    本期的好文章还有不少,6位名嘴的“专栏”文章也很有分量,很有品味,很有嚼头,读后发人深省,又回味无穷。
    本期的文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标题相当不错,画龙点睛,隽永精彩,别具一格,过目难忘。看过标题就想去读正文,足见好标题的魅力。如“做记者先做公民”、“张泉灵,因新闻而美丽”、“有意思的中国故事很难写”、“新闻从‘门’里跳出来”、“谷歌:欲建电脑舰队,打造水上数据中心”、“做自己的‘匠’让别人‘帅’去吧”……语言生动,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特约评刊员  李惠东)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