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首页>编读网来 > 正文

青年记者2009年6月上评刊

2009-07-08 14:52:17

来源:   作者:

摘要:

    本期前沿报告《把脉新闻文风》,乍一看觉得很不新鲜,老生常谈。干新闻的,在学院里、课堂上、各种培训班的讲座中,“新闻文风”的说教让同仁们个个耳熟能详,贵刊再祭出这个题目,有些“陈旧”,不够“前沿”。可是,当我们耐住性子,真正把报告中的每一篇文章读完,却感到这个专题非常实际、非常深刻。新闻文风问题尽管我们过去经常抓、反复讲,但问题依旧不少,而且在新形势下还出现了不少新问题。新闻文风的核心是真实性,对干新闻的人来说,这几乎是整天挂在嘴边上的话,可一到关键时刻,就忘在了脑后,历史有教训、现实有实例。正在发生的现场上仍有“玩火者”,你说怪不怪,这都是让考核指标逼的吗?都是名声和荣誉诱惑的吗?都是不正当竞争教唆的吗?……是,又不全是。列出当前不良文风的种种表现,查找问题的症结根源,对症下药,而且要经常反复地抓下去,不给不良文风提供土壤。贵刊“把脉新闻文风”并不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回首汶川,行进中的纪念》,一读标题就很吸引人,就想好好读一读,三位媒体记者和编辑都以优秀的作品让读者难以忘怀,他们的创作感受和体会、他们的感想和经验之谈也同样引人深思。茶座的主持人赵金老师在主持调度和各个主题把握的提问中更显得分寸得当、得心应手,问题提的有针对性、有引导力,很容易使嘉宾有感而发、畅抒胸臆、真情表白,三个小标题各具特色,文字清新隽永,起到提纲挚领、画龙点睛,与读者共鸣的作用。
    《我们这样办杂志》中提到“一本顶级杂志不能有错别字和病句”,这样的要求应该是每一个编辑部都有责任去达到的,但要真正达到这个标准要求却很难。《IT时代周刊》能说到做到,其他老总也应该有这样的魄力和能力才是。《青年记者》网站最近在“编读网来”栏中公布刊发本刊出现的文字差错,立此存照,不怕丢丑,提醒作者和编辑今后杜绝差错,这种勇气、这种做法难能可贵。如果在编辑人员的自查自检基础上,也设一道“第一读者”关口,那么贵刊出版时的文字差错可能会更少一些,《IT时代周刊》的成功经验值得效仿。
    《对任何经典都要有质疑的勇气》,标题就令人为之震撼。看到人大的权威教授如此尊重《青年记者》的文章和观点,确实令人钦佩。由此,我感到贵刊作为全国核心期刊,其学术品位和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蓝教授的严谨风范和道德文风很值得后辈学习。
   

本期文字差错有:
(括号内为正确用法)
P13  二栏:“了重要讲话”  (作)
P25  三栏:“他们谈,这场危机”  (道)
P28  二栏:“展开了唇枪舌的辩论”  (剑)
P33  三栏:“我心里发的愿是那枯树”  (棵)
P46  一栏:“嘿……缘”  (分)
P50  三栏:“形势出奇好”  (地)
P69  一栏:“龙门农场之分”  (多处)(场)
P88  一栏:“其中的分寸,很难捏”  (拿)
P18、P59  选用的两幅漫画应加标题和署名才是。
以上意见谨供参考。

 


2009年5月下期《青年记者》部分差错

P60  一栏:“间经历了许多刻骨铭心的事情”  (其)
     二栏:“带队的胡忠华副总编更是坐指挥”  (镇)
P67  二栏:“采访不顺,受打击时”  (备)
           “抖精神,再次上路”  (擞)
P95  一栏:“上世纪40末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  (漏“年代”)
P96  二栏:“发扬魏,海瑞精神”  (徵)
P97  三栏:“而且天盖地来演”  (铺)
P104  三栏:“临周成了当时一大俗”  (帖)
以上意见谨供参考。


特约评刊员:李惠东
2009.6.10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