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首页>编读网来 > 正文

青年记者2010年9月上评刊

2010-10-18 09:12:06

来源:   作者:

摘要:

    1.本期封面采用全黑色的覆盖设计,让读者感到茫然和无法理解,“监督反监督”的本期“前沿报告”的主题是醒目和突出了,但是全黑色的封面寓意是什么呢?是衬托“监督”,还是影射“反监督”?都不沾边呀!百思不得其解。

    2.《记者还用讲新闻理想吗》一文,言简意赅,脍灸人口,说出了真正的新闻人的心里话,文章虽短,却意味深长,回味无穷。“只有理想才能给你坚持下来的力量和信心;只有理想,才能让你在是非面前作出正确的抉择”。说得多好,这既是刘万永的肺腑心得,更是真正的新闻人的精神所在,力量源泉,值得牢记,值得共勉。某些新闻战线出现的怪事,某些记者的沉迷甚至堕落,不都是丧失新闻理想所导致的吗?应该好好读“快语”,好好想想才是。

    3.“监督与反监督”已经成为目前社会的常态,舆论监督对社会的弊端、阴暗面,对恶性事件的揭发和披露是致命的,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会直接导致某事件的生死存亡,新闻工作者或许会因之一举成名,因此而趋之若鹜。由此而产生的反监督就特别严厉、严密,守口如瓶,壁垒森严,针插不进,不能让你的一篇稿子把我多年的苦心经营搞黄了,搞砸了。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舒服。“防记者”发展到“告记者”、“抓记者”、“收买记者”,甚至想“杀人灭口”。“监督与反监督”水火不相容,令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栗。面对如此局面,新闻媒体的生存发展受到挑战和考验,当然党和政府是支持舆论监督的,人民受众也是十分渴望舆论监督替百姓说话的。但是要真正做好监督的事情,还必须自己先硬起来,树立执着的新闻理想,运用巧妙的技能和智慧,不怕艰难,奋勇向前,记者抽空多看看《亮剑》,更会有所感悟的。

    4.《传媒核心竞争力的“核”在哪里》一文是赵总的工作实践的总结,虽然理论性很强,但语言十分生动,文章虽长了些,却不感到枯燥,实用性也比较强,作为专业教材也不错。

    5.本期“新闻观察”栏目内的稿件很多,内容丰富多彩,很有看头,有“面对面”的榜样,有“新闻思辨”的睿智;有“业态趋向”的参考,还有“冷风劲吹”、“边看边说”的隽永和泼辣。这些文稿文采鲜活风趣,涉猎广泛,言之有物,可读性强,彰显了《青年记者》的风格内涵和潜力,吸引了专业读者群的挑剔眼球,更显编辑的品位和功夫。

 

20109月上期部分差错

P14段:“我曾谈……”                                  (道)

P14一栏:“已然成为新闻人头上的‘紧箍咒’”        此语不通,“紧箍咒”是一种咒语,不是实物,无法出现在人的“头上”

P60三栏:“苏州市委书记王荣答记者问”                      (深圳)

P61二栏:“对于面上的普遍指导意义凸显无                (遗)

P61三栏:“过了难关”                                    (渡)

P71二栏:“一分钱,一情”                                (分)

P77一栏:“编稿、看报,是内之事”                        (分)

P78二栏:“都是埋头着干自己的事”                          (埋着头)

P95二栏:“最著名的当1971年……”(多处)                (数)

以上意见,谨供参考。

特约评刊员李惠东

2010年9月29日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