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首页>新闻实践 > 正文

英国《卫报》和网易《数读》的数据新闻比较

2016-02-01 01:00:50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1月下   作者:丁莺

摘要:  当前,随着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报道的生产过程、呈现形式,乃至受众的阅读习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这

  当前,随着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报道的生产过程、呈现形式,乃至受众的阅读习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这一行业大势,欧美国家的主流新闻媒体及国内的一些媒体都在数据新闻上展开积极的实践探索。其中,英国《卫报》于2009年成为最早涉足数据新闻领域的传统媒体之一,其数据新闻作品题材广泛且设计前卫,具有权威性和典型性。在国内,网易《数读》是首个采用信息图对新闻内容进行抓取、筛选和可视化展示的网络数据新闻栏目。本文从数据来源、选题定位、图示形态、设计技巧、美学和情感诉求等五个方面,将英国《卫报》与网易《数读》的数据新闻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特点和异同,探讨我国数据新闻未来发展的创新路径。

  数据来源

  获取和筛选海量数据,是进行数据分析和呈现的前提,也是完成数据新闻报道的首要步骤。在数据来源方面,非政府组织、企业、研究机构、院校及专家学者所提供的信息均为英国《卫报》和网易《数读》的重要数据来源,区别在于,英国《卫报》近一半的数据新闻以政府及政府组织公开的信息为来源;网易《数读》恰恰相反,其以政府公开信息为来源的数据新闻报道占比最少。

  这是由于英国政府作为顺应数据开放大势的先行者,在其官方网站上收录并公开的数据量很多,民众有权利申请开放名录中列出的任何数据。与之相较,我国政府目前开放数据的程度虽然不高,但也在不断做出努力。政府及政府组织掌握的信息往往量多质优,其可获取程度对于数据新闻选题范围、报道深度有着直接影响,因此,这类数据来源的价值和意义理应受到国内新闻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英国《卫报》和网易《数读》对数据源的使用均呈现不断丰富扩大的趋势,在对同一新闻选题进行报道时,二者有意识地尝试从各个源头抓取信息,不仅彼此引证,更能够互相补充,进一步加深了报道深度,这标志着数据新闻发展日趋成熟。此外,《卫报》还通过技术手段调查和抓取网络用户数据,第一时间采集用户信息。在可能的信息源上,这种从被动接收到主动获取的积极转变也值得国内媒体借鉴。

  选题定位

  在选题范围上,《卫报》和《数读》数据新闻对国际与国内新闻的报道基本持平,这体现了《卫报》和《数读》在新闻报道上的全球视野,也反过来印证了大数据时代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可共享性。在选题定位上,《卫报》的数据新闻以政治新闻、经济新闻和社会新闻三大类选题为主,偏重严肃选题,注重挖掘意义。而网易《数读》则以文化、民生类选题为主,更加注重娱乐性和趣味性。究其原因,《卫报》以政府组织公布的信息为主要信息源,《数读》通过非政府组织、企业和研究机构获取数据,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二者报道新闻各有倚重。但是,数据新闻的核心价值在于对现象背后本质的深刻揭示,只有加强对严肃选题的重视,才能更大限度发挥数据新闻的社会意义,扩大媒体影响力。

  网易《数读》在选题上也在进行有益的尝试,除了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更注重捕捉社会热点,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和大众热议的话题进行延展式报道。例如针对2015年两会热议的养老金问题,《数读》根据社科院《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提供的数据,特别策划了《雪上加霜的养老金》,揭示养老保险基金挪用数额增加等问题。这些紧跟社会热点的新闻作品能够帮助受众认识宏观社会命题对个体构成的影响,网站上跟帖参与人数众多正是这些数据新闻社会影响力的显现。

  图示形态

  与传统新闻报道不同,《卫报》和《数读》数据新闻作品运用的图表类型愈发多元,图示形态更加繁复,负载信息量也更大。《卫报》和《数读》数据新闻的图示形态大多采用静态信息图,《卫报》的运用相对成熟,数据新闻内容及自身呈现形态的契合度更高。在信息图表类型的开拓上大胆创新,大量采用数据地图、泡泡图、词频图、社会网络关系图等复杂图示类型,并试图将多种信息图示形态交相融合,多维度整合数据。《数读》栏目中的数据新闻,则仍以柱图、饼图、折线图等常规形态的简易图示为主,偏重对数值的简单形象呈现。受限于技术手段等因素,《数读》也代表了国内数据新闻在图示形态发展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对动态信息图的探索上,英国《卫报》同样略胜一筹。由于集成了文字、图像、音视频等符号,能够与受众实时互动,实现双向交流,动态信息图逐渐成为数据新闻图示形态新的发展趋势。例如《卫报》报道英国2010年财政支出的数据新闻作品,用户可以通过滑动和点击鼠标等简单操作,选择不同颜色的圆形图标或地图上的不同区域,了解某个特定领域或行政区域的财政支出状况。动态信息图与受众动态互动的传播模式更有利于新媒体特性的发挥,更易激发人们的兴趣。因此,国内数据新闻实践应加强对动态信息图表的探索,对实现图示形态的技术手段加以改进。

  设计技巧

  信息时代引发了受众处理信息和浏览新闻方式的革新,促成了受众新的阅读习惯,人们为了最大化地获取新鲜信息,往往会连接多个数字渠道,例如新闻门户、社交网络等等,受众的注意力正在碎片化。《卫报》和《数读》在数据新闻报道中以读者的阅读目标为出发点,对冗杂的数据删繁就简,凸显了新闻议题需要传播给受众的关键信息。因此,进行数据新闻报道,尤其是在表现复杂的信息时,应避免信息图过于精细,试图将选题相关的每个细节面面俱到地呈现,这样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使得新闻内容过于宽泛而流失受众。

  《卫报》和《数读》都十分注重数据的结构化和清晰化,以提高受众阅读速度、降低阅读时间成本为出发点,方便受众在最短时间获取最大量信息。网易《数读》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只需要20秒即可滚动浏览的信息图,这也增加了受众分享的可能性,从而加快了新闻内容在各种数字渠道中的传播速率。而这一效果能否达成取决于记者和媒体前期对数据的处理是否科学合理,以及在设计制作信息图表时是否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数据新闻在设计上并不简单等同于信息采集和数据统计,这对大数据环境下记者和编辑团队形成了新的考验,需要体现数据新闻团队的智慧。

  美学和情感诉求

  在当今这样一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视觉元素不可抗拒,它帮助受众更好地关注和联系这些信息。与《卫报》的作品相比,网易《数读》在色彩运用上更加丰富多样,且注重搭配,对部分色彩的特定设置或改变则起到了显而易见的区分与标识作用。例如,在报道台湾民众对两岸签订服贸协议态度的报道中,通过对比度强的红绿色块标识民众赞成或反对的意见占比。而在另一篇《全球论文剽窃率》的报道中,则在同一颜色的地图上,改变各个国家版图颜色的深浅,表明各国论文剽窃率的高低。

  在《卫报》和《数读》的诸多报道中随处可见视觉隐喻,即利用相关的图标、形状或者图片来代表一个概念,从而减少概念阐释中面临的阻力,有效弥补单纯文本的缺陷,帮助受众更快理解信息,为新闻内容附上一层情感色彩,吸引人们更深入地探索和分享。例如,在《搞环保的官员难升迁》这篇报道中,《数读》用汽车、房屋等小图标分别代表交通设施、工作单位等影响中国官员升迁的因素,受众很容易由直观的图标联想到具体所指的因素。而在《卫报》对世界各国或地区军事力量的报道中,则采用士兵形状的图标代表各地军事力量,并通过士兵图案的大小和士兵小人的多少展示军事力量的差异。

  结  语

  英国《卫报》和网易《数读》的数据新闻,只是国内外媒体在数据新闻领域诸多探索的一隅。在以媒体和互联网信息为主导的后工业化时代,人们将不断尝试从数据和信息的洪流中寻找清晰的观点和意义。数据新闻成为人们接收信息的常用类型,国内新闻业发展数据新闻的脚步应坚持不懈。

  【本文为郑州大学“新媒体公共传播”学科方向招标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XMTGGCBJSY17,项目名称为“网络新闻图示的视觉传达与效果研究” 】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1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