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首页>新闻实践 > 正文

崛起的虚拟实境新闻

2016-04-20 14:26:49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4月中   作者:王飞

摘要:  对于新闻机构来说,应当及时更新新闻理念,把虚拟实境技术提高到战略角度进行思考,提早布局,包括启动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跨行业的新闻实验、建立APP播放平台等。

  虚拟实境新闻报道的内涵及特点

  虚拟实境新闻指的是新闻报道者利用相关计算机技术对新闻素材进行编辑制作,以360度全景模式再现新闻现场、讲述新闻故事的报道模式,充分调动人体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因此被认为是浸入式新闻的最佳典范。

  虚拟实境新闻中的虚拟二字指的是新闻呈现手段,而非新闻内容,新闻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随意编造虚构。美国锡拉丘茨大学纽豪斯公共传播学院从事新闻报道创新研究的教授丹·帕切科参与了虚拟实境新闻制作过程,他认为虚拟实境新闻的第一步应该是找个好故事。当然,好故事必须切合新闻报道的本质属性,在内容上要真实可靠,而且应包含新闻价值的一般性要素,如重要性、趣味性等。

  1.虚拟实境新闻把受众变成新闻事件的“局内人”。虚拟实境新闻不同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甚至网络新闻,广播是听觉化的媒体,信息的接收是“线性的”,报纸是视觉化的媒体,信息的接收是“平面的”。尽管电视和互联网新闻结合了视觉与听觉,但仍然是扁平化的,受众在接收新闻内容时,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局外人”,被动接收来自新闻记者或编辑整合的新闻素材。而虚拟实境新闻则通过特殊技术手段再现新闻现场,把读者从自己的家中或办公室“传送”到新闻发生的具体地点,受众成为一个新闻事件的见证者,一个“局内人”。

  2.虚拟实境新闻是非传统的体验式新闻,强调受众的体验参与和自我探索新闻信息的过程。传统的体验式报道是指新闻记者为了更好地理解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或为挖掘一些通过正常身份难以触及的事件内幕,改变记者身份,作为事件主体亲身参与到事件当中,并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写入作品的新闻报道形式。这里的体验主体是新闻记者,而在虚拟实镜新闻当中,体验主体是受众,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的集成亲身体验周围景物、人物与事件的发生发展。这种新闻报道方式力求带给读者一种全情投入的现场感和参与感。除了重新定义“体验式新闻”这个概念,虚拟实境新闻还可能引发其他一些传统的新闻学名词的改变,目前一些虚拟实境新闻的先行者们已经在尝试去建立属于该领域的核心词汇:例如用户(User)取代观众/读者(Audience),体验/经历(Experience)取代场景(Scene)等。

  虚拟实境新闻策划、制作与效果的实现

  1.多以特稿或新闻纪录片的形式让普通人体验不能触及的世界。新闻是要求时效性的行业,而虚拟实境新闻制作流程较为复杂,从选题到技术构成需要较长时间,在热点事件和突发事件报道方面适用性较弱。因此,目前的虚拟实境新闻多是时效性不强的特稿或新闻纪录片。有些媒体在前期试水时,抱有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想法,即充分发挥虚拟实境新闻模拟空间体验的特点,让普通用户穿越到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到达的地方,获得接近真实的情感体验。

  2015年9月美国广播公司(即ABC)新成立的“虚拟实境新闻部”与虚拟实境技术公司Jaunt VR合作完成了《走进叙利亚》(Inside Syria),讲述了叙利亚大马士革的文物工作者保护战火摧残下的叙利亚濒危古迹的故事。ABC记者亚历山大·麦夸特和Jaunt VR真实再现了从大马士革的城塞到露天剧场再到倭马亚大清真寺和国家博物馆的全景影像,使用户穿越到一个他们几乎不可能涉足的国度去体会战争对文化、历史带来的影响。再如,美联社与虚拟技术公司Matterport制作了一部叫做《顶级生活》的全景视频,介绍了几家顶级奢华的客房或客舱,如纽约四季酒店一晚5万美元的超级豪华泰·沃纳套房等。美联社的互动新闻负责人保罗·张认为该内容非常契合虚拟实境报道方式,因为这是大多数人无法企及的世界。

  2.虚拟实境新闻的制作有赖于跨行业的合作。虚拟实境新闻强烈依赖技术支持,目前单靠新闻媒体本身无力完成。新闻媒体的强项在于整合新闻资源,在传统的文字、声音、平面图像的报道上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成熟的做法。但虚拟实境毕竟还是一个新的领域,技术转化上要求更高,因此新闻报道的前期工作可以由媒体承担,但后期技术合成工作目前还是要依托数字影像制作公司,特别是在虚拟实境领域有经验的公司。总的来说,虚拟实境新闻的完成需要新闻采编人员、交互设备设计人员和软件工程师的多方配合,既要满足新闻报道的一般知情性要求,又要满足受众心理和使用需求,保持整个体验过程真实、流畅、震撼。

  3.特殊设备助力虚拟实境体验效果的实现。虚拟实境新闻不同于一般的视频新闻,关键在于两点:内容的形成和内容的展示,这都需要特殊设备的帮助。第一,虚拟实境新闻的影像必须从多个角度录制,而不是仅从一个固定的角度录制。一般使用特制的360度全景摄像机,通过多个摄像机捕捉镜头,形成多角度脚本,最终通过技术手段组合在一起形成全景画面。2015年9月,由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托尔数字新闻中心(Tow center)、互动数字机构Secret Location及美国PBS的调查性纪录片节目《前线》(Frontline)联合推出的一部有关于埃博拉病毒的新闻纪录片《埃博拉疫情爆发》(Ebola outbreak),就是从9个不同角度进行拍摄,最终剪辑合成在一起的。视频以360度全景的真实影像为主,并叠加了一些2D的视频访谈,令人印象深刻,是一部成功的虚拟实境新闻纪录片。第二,虚拟实境新闻在用户体验时有较高要求,即佩戴相关设备以确保达到良好的浸入效果。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是美国Oculus公司开发的Oculus rift头盔或韩国三星开发的Gear VR头盔等。当然观众裸眼也能观看新闻,但效果较差。现阶段新闻媒体在推出虚拟实境新闻时,都会在相关页面上标明使用方法。如得梅因记事报和甘尼特数字公司2014年9月合作推出了一则虚拟实境新闻《收获的变迁》(Harvest of Change),去帮助用户了解美国爱荷华州农场的经济和人口变化。这部视频作品被挂在得梅因记事报网站的一个互动新闻页面上,用户根据自己不同的机型和操作系统选择下载方式,如Oculus PC,Oculus MAC等,页面提示用户最好佩戴Oculus DK2或者Oculus DK1进行体验。该视频在简述了报道主题之后,还介绍了手柄及电脑键盘的操作用法,以便受众能在迷宫似的360度景观中顺畅地“行走游览”。

  虚拟实境新闻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1.制作时间长、成本高、文件所占空间大。虚拟实境新闻需要几方合作,从选题、撰写新闻报道、取景绘图到技术合成需要时间较长,而且制作成本较高。前文中提到的《收获的变迁》花费5万美元,《埃博拉疫情爆发》花费3.5万美元。因此,资金问题可能使一些小的新闻机构对此望而却步。除此之外,虚拟实境新闻的文件所占空间都较大,小则几百兆,大则几个G,如《收获的变迁》就有1.28G。一般来说,场景越大越精致,需要的图形文件就越大,相对的浏览速度就会变慢,有时会出现卡顿的现象,或者花时间等待下载。尤其在没有WiFi的浏览环境下,用户不可能浪费流量以及移动设备空间去进行下载观看。

  2.以电脑生成图像为主,影响新闻真实性。目前在很多虚拟实境的片子当中仍是以电脑构成图像表现新闻事实。如“虚拟实境新闻教母”诺尼(Nonny de la Pe?a)制作的《洛杉矶的饥饿》(Hunger in Los Angeles)和《叙利亚项目》(Project Syria)等新闻,均使用电脑生成的图像。尽管用电脑生成图像表现的是客观事实,但是景物粗糙,人物行动不自然,面部表情较为呆板,真实程度就打了折扣。就本质而言,新闻不同于动画、游戏或电影,它的无可替代就在于真实二字。因此,虚拟实境新闻应该转向以真人真景表现新闻事实为主,必要时辅以电脑生成图像。

  3.专业体验设备的普及仍需一定时间。虚拟实境没有专业设备也能观看,但充其量只是观看,谈不上体验,而且画面不真实,呈曲面状,操作时有晕眩感,还是要戴虚拟实境眼镜或头盔等专业体验设备。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有价格较低的谷歌盒子,约20~30美元,也有稍微昂贵的三星新款GEAR VR售价99美元,还有Oculus rift近期发布的二代头盔价格350美元。据Oculus公司的数据显示,目前大约有20万人购买了Oculus公司生产的头盔,市场占有率相当大,但这个数字相对庞大的受众群体来说仍显得微不足道。为了扫除装备壁垒,纽约时报的举措不能不说是相当有魄力了。2015年11月7日纽约时报发布了严肃题材的虚拟实境新闻《无家可归》(Displaced),让用户体验在南苏丹、乌克兰和叙利亚战乱与动荡中三个孩子受到的苦难,以此关注人道主义危机。该片与虚拟实境技术公司VRSE及谷歌公司联合打造,报道发布前两天,纽约时报推出NYT VR APP,并免费发放100余万个谷歌Cardboard体验设备。用户在手机上下载APP, 然后将手机安装在Cardboard上面,就能开启体验之旅。纽约时报的赠送方式大大加强了虚拟实境新闻的用户基础。但是,这样的大手笔肯定是少数,设备的普及还需一定时间。

  4.内容与形式的有机融合仍需进一步探索。虚拟实境新闻是新生事物,新闻采编人员也好,虚拟实境技术工程师也好,都需要不断研究如何利用这个新的报道方式去讲好新闻故事。诺尼就表示,她不担忧虚拟实境技术的发展,而是认为人们需要学习新的技巧去掌握这种形式的新闻。如何使内容和形式之间产生“化学变化”,而不是仅戴了一顶高科技的帽子,徒有其表,这是虚拟实境新闻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虚拟实境新闻的未来走向

  目前除了前文提到的Oculus、三星、谷歌公司外,苹果、微软和索尼也加入了硬件研发市场。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虚拟实境硬件包括拍摄设备及体验设备都会不断完善。

  对于新闻机构来说,应当及时更新新闻理念,把虚拟实境技术提高到战略角度进行思考,提早布局,包括启动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跨行业的新闻实验、建立APP播放平台等。例如,甘尼特公司不仅开发了自己的APP, 还建立了“以老带新”的培养模式,即当其某一下属公司想要制作虚拟实境项目但没有经验时,就会选择有相关制作经验的其他甘尼特下属公司对其进行人员培训,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所有子公司都能拍摄并编辑360度虚拟实境内容。

  对于一般性的社会个体来说,虚拟实境内容的发布也逐渐能够变成现实。像Youtube就支持用户上传360度全景视频,而花20亿美元收购了Oculus公司的Facebook也在计划推出一个APP,支持虚拟实境的内容发布。当拍摄虚拟实境的成本下降,且难度降低到像傻瓜相机一般容易操作的时候,它就可能成为一种普遍使用的事实记录手段。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4月中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