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首页>广电视听 > 正文

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坚守与创新

2018-04-20 00:52:57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2月下   作者:王文艳

摘要: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是中国播音主持类院校的领航者,笔者以其近20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通过对培养目标的对比分析,解读播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是中国播音主持类院校的领航者,笔者以其近20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通过对培养目标的对比分析,解读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坚守与创新,并探究坚守与创新之后的背景及原因。

  近20年“培养目标”的对比分析

  笔者目前能找到的中国传媒大学本科培养方案有2014年、2009年、2006年、2005年、2003年和1999年的版本,并根据培养目标的落脚点进行以下分析。

  先从培养的最终落点来看:1999年的是“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2003年的是“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及新闻报道、节目制作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从这两年的培养目标对比当中可以看出,人才培养从单纯的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人才,发展为在新闻媒体中能出镜报道又能制作节目的集采编播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更加注重新闻素养和采编播能力的综合培养。再看2005年的是“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及新闻报道、节目制作等工作的复合型新闻传播高级专门人才”,与2003年相比增加了“新闻传播”的修饰语,也更明确了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目标。2005年中国播音学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中分离出来,在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下自主增列了“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二级学科,并招收博士生。到了2009年,培养目标为“从事播音主持及其他新闻传播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与2006年相比内涵扩展了很多,不仅是广播电视类的新闻传播高级专门人才,还包括了“其他新闻传播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此时互联网飞速发展,新媒体崭露头角,人才培养目标做出这样的修改符合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再来看2014年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在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各类传媒机构从事播音主持工作及相关语言传播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较之2009年的人才培养目标,2014年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明确地加上了“新媒体等各类传媒机构”,经过几年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长为强劲的媒体力量;最终落点是“从事播音主持工作及相关语言传播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与2009年相比,修饰词语从“其他新闻传播工作”改变为“相关语言传播工作”,范畴更宽,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普适性更强了。

  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历届培养目标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哪怕是一个极小的修饰词的改变,都要有对应的一系列的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配合;每一次微小的调整也反映了时代需求的变化。对比这些年的培养目标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明显的转变,就是从广播、电视的“高级专门人才”向“播音主持及新闻传播复合人才”再向“播音主持及相关语言传播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的转变,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从“精英模式”向“大众模式”的转变,这种变化是需要一系列的调整和配合才能做到的。

  中国播音学是一个多学科、多层次的新兴交叉学科,涉及新闻传播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学、社会心理学、哲学美学等多种学科,通过“知识储备”“能力素养”目标的对比,可以看出,多年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一直注重多种能力、交叉学科能力的培养。到了2009年后开始把新闻传播学放在了第一位,2014年又把“语言传播力强”专门提炼出来,也反映出社会对于播音人才的需求的转变。

  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如何坚守与创新

  (一)坚守人才培养的基本素养,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播音主持人才

  虽然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院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目标不尽相同,但是播音主持才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必须坚守的,这就如整个人才发展的土壤和根基一般,有了这些基本的素养,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

  1.政治素养过硬

  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这确实是一个最基础的、最基本的素养,在写作过程中,笔者也采访了一些知名校友,请他们谈一谈目前播音主持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哪些方面,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海外新闻部副主任、《今日关注》《中国新闻》主持人王世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继续加强对播音员主持人政治意识的培养,这是第一位的。”采访中,多数人不约而同地说到了“政治上要过关”。

  2.基本功扎实

  拥有扎实的基本功,是一个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必备的技能,尤其是当下媒体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播音员主持人要求不仅高而且多样,只有具备了这个基础之后,其他能力才能锦上添花,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播音部副主任、《新闻联播》主持人康辉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达了对于基本功的重视:“我们的播音主持教育应该在基本功这个重要基础上做补充,基本功这一块儿一定要抓住,打扎实了。”

  3.责任意识、担当意识

  这条必备素养表面上看起来跟专业、能力没有太大关系,却极为重要。在采访中,中央电视台康辉、欧阳夏丹、王世林、王宁(女)等多位被访者谈到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做人、做事的问题,一致认为只有踏实做事、具备责任心的人才能真正在新闻媒体行业站得稳、走得远,这是与新闻媒体行业的性质联系在一起的,我想这也应该是所有播音主持院校在培养人才中应着重注意和加强之处。

  4.学习能力、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个人在工作乃至事业上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在采访中,多位受访者表达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他们处在新闻传播的最前沿,是排头兵、关键点,如果在这个岗位的人没有学习的动力和创新的精神,将无法适应当下瞬息万变的媒体环境。

  (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1.遵循教学规律,以学生的兴趣点作为工作的切入点

  在2016年“两会”教育界联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院长鲁景超教授一句“把学生的兴趣点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引发与会代表委员强烈共鸣与肯定。播音主持院校人才的培养,首先要遵循教学规律,其次要把握新时代学生的性格特征、需求方向,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切入点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2.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对于播音主持人才这种需要多种综合素养的特殊人才来说,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是最佳途径。

  首先,可以很好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老师对于学生的了解更加全面立体,教学也更具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其次,会形成一个良好的育人空间和氛围,这种无形的、立体的、全方位的大环境,能让学生在大学四年求学过程中随时随地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创新实践教学路径,积极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未来的播音员主持人们如果没有很好地将理论、专业知识进行实践、运用,那么就无法很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人才培养单位也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实践教学路径,积极搭建实践教学平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亲历一线工作,面临各种突发状况,这些宝贵经历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校与工作单位的无缝链接。

  4.理论与实践协同发展

  播音主持专业是十分注重实践的专业,如果脱离了实践,那么学生就会有一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遗憾,学到的知识跟真正实践的感受是两回事;但是如果离开了理论的支撑与指引,播音主持专业势必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迷失在形式多样的实践中。面临当下的媒体发展局势和日渐丰富的播音主持实践样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发展非常重要。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

来源:青年记者2018年2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