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2日 星期日
首页>传媒个案 > 正文

《体坛周报·奥运日报》伦敦奥运传播新视点

2013-09-05 17:46:12

来源:青年记者   作者:李芳 杨帆

摘要:

  ● 李芳 杨帆

  《体坛周报》作为我国专业体育报的旗帜,一直寻求传播理念与实践路径的革新。其强大的报道阵容、深度的资讯解读、精美的版式结构,引领着奥运新闻传播的方向。为更好地报道2012伦敦奥运会,《体坛周报》共发行了18期《体坛周报·奥运日报》(2012年7月27日至8月13日)特刊,592个版面,近900篇报道,为广大受众奉献了一道 “质”、“量”兼优的饕餮盛宴。

  

  报道内容:标榜独家,彰显特约优势,注重体裁平衡

  为给读者带来独家的现场报道,《体坛周报》专门派出了一支“奥运报道梦之队”。在保证稿件独家性的同时,与欧洲多家知名媒体合作,第一时间将奥运报道呈现在《体坛周报·奥运日报》(以下简称《奥运日报》)上。首先,该报重视本报稿件,笔者抽取7期352篇奥运报道进行统计得出,本报稿件为271篇,占76.99%;外来稿件为81篇,占23.01%。可见该报以本报稿件为主,兼顾外来稿件,避免了报道角度和稿件来源过于单一,同时也能够保证奥运报道的独家性和权威性。其次,新闻不仅要符合纸媒的特性,更要注意报道的平衡,这是评价新闻是否符合报纸需求的一项重要内容指标。笔者抽取5期共214篇稿件进行统计,消息共64篇,占29.91%;通讯60篇,占28.04%;评论33篇,占15.42%;资料31篇,占14.48%;访谈26篇,占12.15%。可见,该报特别注重报道体裁的平衡,以消息和通讯为主,突出独家评论的特色,并有访谈和其他资料予以配合,满足读者或“好玩”或实用的资讯需求。

  

  标题制作:化繁为简、视觉渲染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叶春华指出:“标题能高度概括新闻的基本内容,用以吸引读者、方便读者阅读新闻,理解新闻,被称为‘报纸的眼睛’。”《奥运日报》别出心裁的新闻标题设计引人关注。

  首先,该报标题制作能够化繁为简,概括精当、凝练。一般来说,6个字以下的标题能让读者一目了然,而大于12个字的标题则易让读者应接不暇,作用大打折扣。《奥运日报》标题制作追求字数精简的原则,大多以单题为主。通过调查可知,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制作高度凝练,73%的标题都不到8个字。如第6期的头版头条标题只有两个字——“绝‘伦’”,将凝练演绎得淋漓尽致。

  其次,注重视觉渲染,常以标题文字形态的画面感,促进整体排版的美观。如第16期A8版头条的标题就非常突出,题为“梦幻200金”, 通过改变标题的字体、字号,运用美工效果,达到美化版面的目的。

  第三,《奥运日报》充分运用拟人、对比、比喻、歇后语、设问、夸张、对偶、双关、仿拟等修辞方法,还借用名著典故、当下流行元素修饰标题,用文字的魅力承载编辑和记者的心血与智慧、思想和感情。如第4期A6版的标题“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就是借用了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标题。第5期A21版的标题“秒杀疑案”和A14版的标题“男不举,女Hold不住”两个标题就是借用当下的流行元素“秒杀”和“Hold不住”修饰标题。

  

  版式结构:增强观感,深入浅出,聚焦眼球效应

  “安排版面是报纸编辑工作中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工序。”新闻学者赵鼎生对头版的见解为:“新式头版有更大的版面创作自由度,强调创造性和艺术性地布置头版版面内容。”

  首先,《奥运日报》的头版效果极具创造性。经统计,该报头版大多采用了“头条+二条”、“重大新闻+评论”、“大图+小图”的搭配模式。其中,头版头条新闻一般是重大新闻,并且配有字号大于刊号的标题和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头版的二条一般多为配有小头像、漫画的名家评论。《奥运日报》在头版设置名人名家的深度评论导读,能瞬间激发读者阅读报纸的欲望。如第8期的头版头条“新科状元”搭配张继科手指第一的彩色大图,与标题中的“状元”搭配得天衣无缝,吸引读者眼球。

  其次,《奥运日报》在版面编辑上深入浅出,富有逻辑性,目的是让每期报纸的版面设置整体上符合读者阅读的思维惯性和阅读习惯。编辑在一般情况之下都遵循报纸编辑空间次序的基本原理——“上区优于下区,左区优于右区,上左优于上右,下右优于下左”。同时,该报善于运用标题和图片的处理来区分报道的重要程度。如第18期的头版,善于制作版面视觉,无论是栏目设置、标题制作、图片选择,还是报道搭配,都体现了报纸的人文精神、服务受众理念和精品办报意识,实现了内容与形式创新的结合,得到了读者和专家的好评。

  

  视觉传播:定格奥运瞬间,满足受众需求,扩散广告实效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子让教授认为:“图画和照片是版面上最具强势的视觉刺激物。它可以创造瞬间吸引力,一下子成为读者的视觉中心。”

  首先,《奥运日报》在视觉传播上能满足媒体自身需求,直观真实阐释图片,扩散传播实效。俗话说,“无图无真相,一图胜真言。”拥有非语言符号的新闻图片可以弥补纯粹文字报道的不足,定格新闻事件的某一瞬间,配合文字报道的内容,给读者真实、直观的感官刺激,增强报道的现场感。如《奥运日报》第14期A24版头条新闻标题和图片,图中人物的状态与题目“睡狮初醒” 完美搭配,第一时间抓住了读者的心灵,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A30版的文图搭配,题目是“乌龙奥运会”,这类标题能够引发读者兴趣,但若不配图片只靠文字报道,容易让人怀疑它的可信度,此时图片作为一种“证据”出现,增强了文字报道的真实性,同时两张图片组合出现,更能加强报道的说服力。

  其次,《奥运日报》能满足受众需求,图文搭配既巧妙又合理。“读图时代的到来,并不意味着文字的衰落,恰恰相反,读图时代信息传递的优化是文字与图像相得益彰的结果。”为文字报道配上相应的图片,能够起到补充说明、增强报道的真实性和现场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报纸里的配图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图片与文字的搭配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起到1+1>2的积极效果。在笔者抽取的7期共352篇报道中,有273篇报道配有图片,占78.41%,满足了广大受众的阅读需求。此外,《奥运日报》常用“大图+小图、中图+小图、中图+大图、小图+小图”等多图组合样式来诠释新闻图片的内涵。

  第三,《奥运日报》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图片广告创意独特,通过创新合作方式来博得商家的青睐。它做到了在不影响读者阅读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为广告主做广告,有时好的广告甚至会激起一些读者极大的阅读兴趣。如在《奥运日报》“特别企划”版面是为可口可乐、红牛等公司预留的。编辑会以“中国节拍一起响”、“最红时刻”、“牛人牛事”的形式,将可口可乐和红牛的广告植入图片新闻报道中。当然,也有像“启力之星”、“腾讯微博,奥运明星微生活”这类的植入广告。从整体上分析,《奥运日报》的图片编辑中广告的植入性痕迹相对隐蔽,并在广告与报道的结合上具有一定的创意,这样有利于减少读者对植入广告的反感,在满足广告利益的同时,能够做好有效的奥运资讯传播。

  

  【本文为2011年辽宁省教育厅一般资助项目“十二届全运会视阈下辽沈传媒对沈阳城市形象的塑造与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W2011134)成果】

  

  参考文献:

  ①郑兴东 陈仁凤 蔡雯:《报纸编辑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②杨明 王二龙:《奥运报道大报风范——以湖北日报伦敦奥运会报道为例》[J],《新闻前哨》,2012年第10期

  ③冯晓宇 孙军:《北京奥运会报道中〈体坛周报〉的图片新闻报道特色分析》[J],《体育世界》,2009年第1期

  

  (作者单位:沈阳体育学院)

来源:青年记者

编辑:解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