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新疆多语种大众传播体系的形成背景及特征

2016-02-01 02:04:10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1月下   作者:帕哈尔丁

摘要:  在多年的传播实践中,为满足不同民族的信息需求,新疆媒体用多语种进行信息传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多语种大众传播体系。在1910年创办的

  在多年的传播实践中,为满足不同民族的信息需求,新疆媒体用多语种进行信息传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多语种大众传播体系。在1910年创办的新疆第一家报纸——《伊犁白话报》,就是以汉文、维吾尔文、蒙古文和满文等四种文字出版发行。①之后出现的报刊、广播等各类媒体,也保持了这一传统,根据受众群体结构特点和需求差异进行不同语种的传播。目前,新疆的图书、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能够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柯尔克孜语、锡伯语等民族语言进行传播;考虑到对外宣传,还有一些媒体增加了英语、俄语、土耳其语和塔吉克语。新疆多语种大众传播体系在满足各民族群众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正确引导新疆社会舆论、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丰富各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疆多语种大众传播体系的形成背景

  第一,新疆特殊区情的需要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现有55个民族成分,主要居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锡伯、满、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塔塔尔等13个民族。②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从东北至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印度等八国接壤,边境线长达5600公里,是我国边境线最长、对外开放口岸最多的省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周边环境决定了新疆始终处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最前沿。③因此,对新疆这一多民族边疆地区来说,正确地引导舆论、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非常重要。这也是新疆大众媒体的主要功能之一。在新疆少数民族中,有一定数量的受众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信息的解读、理解能力有限,新疆各类媒体为了提高信息传播效果,长期以来根据传播的需要进行多语种传播。新疆多语种大众媒体在统一思想、提高各民族群众建设新疆的积极性等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第二,各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发展具有民族形式和民族特点的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民族文化事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收集、整理、翻译和出版民族书籍。”④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有效地保留和发展多语种的大众传播,能够使各族人民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发扬,也有利于多民族地区社会的和谐和民族团结。在新疆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广过程中,新疆多语种大众传播体系的作用很大。

  第三,地方企业宣传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新疆多语种大众传播媒体通过广告信息的传播,沟通了经济活动中诸如供应、生产、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能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宏观上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整体和谐发展。特别是新疆众多地方企业的产品通过新疆多语种大众传播媒体得到了推广,从而产品的生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少数民族企业家产品的推广,离不开新疆多语种大众传播媒体。新疆少数民族企业家生产的产品大都是新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特需品,消费市场较窄,主要限定在疆内。这一客观因素,决定了新疆的少数民族企业家把新疆多语种大众传播媒体作为宣传、推广产品的主要渠道。

  第四,各民族受众信息接受特点的需要

  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舆论引导更容易为本民族群众所接受,发挥更大的作用。语言文字是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多语种的大众传播媒体能根据各民族人民在共同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本民族的心理上做出深入和可靠的分析,成为各民族群众可以信赖和喜爱的大众媒体。而且,这些媒体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舆论引导,能做到喜闻乐见、通俗易懂,为本民族群众所接受,发挥更好的作用。

  第五,我国和新疆对外传播的需要

  新疆在对外传播方面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是对外传播的地缘优势,新疆是边疆地区,周边与八个国家接壤。其次是对外传播的资源优势。新疆具有一定数量的跨界民族,与中亚国家的民族在民族风情、习俗、文化传统等方面比较相似。这些客观因素决定着新疆对外传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进一步突出了新疆对外传播的优势及作用。目前,新疆已成功实现了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外宣广播电视节目的对外传播。除此之外,为了扩大新疆媒体对外传播的范围,还增加了英语、俄语、土耳其语等语种的传播。

  新疆多语种大众传播体系的特征

  第一,受众的规模及传播的语言是确定新疆媒体语种的前提条件

  确定媒体语种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因素:首先要考虑是否有一定数量的受众规模,是否有这方面的需求;其次要考虑是否有传播所需的民族语言文字。目前,新疆主要居住的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13个民族中,具备上述创办媒体条件的民族都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媒体。由于受众数量较多、分布广泛,汉语和维吾尔语媒体在自治区、地州和县市等各级层面普遍存在。对哈萨克语媒体而言,除了有一定数量的哈萨克语的自治区级媒体外,大部分哈萨克语媒体主要集中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各级层面。通用汉语的回族受众可以共享自治区各层面汉语媒体的信息,在昌吉回族自治州也有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媒体。蒙古语和柯尔克孜语媒体在自治区层面的数量较少,主要在相应的自治州、县市层面存在。蒙古族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各级层面都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媒体,柯尔克孜族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的各级层面都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媒体。锡伯语的媒体集中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内,县层面创办有全国乃至全世界唯一一家的锡伯文报纸《察布查尔报》,还有县层面的锡伯语的广播电视节目。新疆的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其他少数民族,由于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分布分散等,没有自己语言文字的媒体。

  第二,受众结构及信息需求是决定新疆各语种媒体的数量及类型的主要因素

  在新疆,汉语媒体是大多数受众获取各类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在新疆媒体市场受众对汉语媒体的需求量较大。因此,汉语媒体在数量及类型方面具有一定的规模。根据新疆其他少数民族受众的信息需求,也创办有一定数量的不同类型的少数民族语种媒体。就新疆公开出版的报纸为例,现阶段,新疆共有汉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蒙古文、柯尔克孜文和锡伯文等6种文字的136家报纸。⑤汉文报纸共83家,有党委机关报(30家)、行业报(7家)、对象性报纸(5家)、生活服务类报纸(18家)、晚报(4家)、都市报(2家)和校报(17家)等类型。维吾尔文报纸共37家,有党委机关报(15家)、行业报(3家)、对象性报纸(5家)、生活服务类报纸(3家)、晚报(2家)和校报(9家)等类型。哈萨克文报纸共11家,有党委机关报(4家)、行业报(3家)、对象性报纸(1家)、生活服务类报纸(1家)、晚报(1家)和校报(1家)等类型。蒙古文报纸共3家,均为党委机关报。柯尔克孜文报纸和锡伯文报纸各有1家,均为党委机关报。

  第三,同一媒体、不同语种是新疆媒体语种的主要创办模式

  在新疆,媒体语种的创办模式也比较特殊。一方面,汉语媒体作为新疆大多数受众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在自治区各级层面普遍存在,媒体数量最多,类型多样;另一方面,新疆是多民族地区,各民族对各类信息的需求客观存在。因此,为满足各民族的信息需求,新疆的各级媒体用汉语进行传播外,还根据该地区受众的分布情况,用相应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传播。就自治区级媒体而言,考虑到人力、技术条件、资金和管理等多种因素,创办有受众数量较多的民族语种的媒体。目前,新疆电视台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和英语等5种语言进行播出;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用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和柯尔克孜语等5种语言进行播出;新疆日报用汉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和蒙古文等4种文字出版发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重点新闻网站——天山网,用汉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英文、俄文和土耳其文等6种文字进行信息传播。新疆的地州级、县市级媒体也根据自己传播对象的结构特征,创办有相应语种的媒体。

  第四,自创和翻译是新疆各语种媒体内容生产的主要方式

  新疆各语种媒体的传播内容主要由自创作品和翻译作品构成。一般,各类媒体的新闻评论类内容是统一的,主要靠该媒体汉语版内容的翻译。其他内容,特别是涉及各民族文化生活方面的内容,主要靠自己的采编队伍来完成。多年来,新疆多语种大众传播的内容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一举措一方面保证了宣传报道思想的统一,另一方面体现了一定的民族特色。

  第五,地域优势及外宣需要是新疆对外传播语种的选择标准

  地处亚欧大陆腹地的新疆,在对外宣传方面有一定的地域优势。还有,新疆的社会稳定发展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因此,从地域优势和外宣工作需要出发,新疆的对外传播把周边国家作为自己的目标国,用英语、俄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进行传播。其中,新疆的英语媒体作为国际语言,一方面满足了国外广大受众对新疆相关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主要承担着巴基斯坦等新疆周边国家的外宣任务。

  综上,多语种大众传播体系是新疆信息传播环境的重要特点。多语种大众传播体系为新疆的社会稳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新疆的多民族社会发展也推动着多语种大众传播体系进一步完善。该领域值得中国新闻传播学者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本文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新疆新闻事业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BXW108】

  注释:

  ①白润生:《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上),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8页

  ②⑤《新疆年鉴2014》,新疆年鉴社,2014年版,第1页、第304页

  ③周瑾:《不到新疆是个遗憾》,《对外大传播》,2007年第3期,第38页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国人大网,http://www.npc.gov.cn/wxzl/wxzl/2001-03/03/content4447.htm

  (作者为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1月下

编辑:qnj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