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建设述评

2016-03-01 16:17:51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2月下   作者:

摘要: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是新疆各族群体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网络文化、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是新疆各族群体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网络文化、快餐流行文化正严重冲击着各民族传统文化,有些已经面临即将消亡的境地,因此以网络为平台的数字化方式传承、弘扬这些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变得十分紧迫。

  上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DNESCO) 在全世界范围内促进文化遗产数字化,正式启动“世界的记忆”(Memory of the World) 工程项目,①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大力开展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工作。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新媒体传播图景

  2005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非物质文体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同期启动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②标志着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了政策与法制轨道。按照该工程规划,新疆的文化遗产相关机构着手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成数字文化形态,并以网页的形式面向公众。课题组根据现有的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平台,按照不同的运营主体,梳理出有代表性的专题网站,从内容建设、栏目规划、信息量等评价指标展开述评。

  1.政府门户网站的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的天山网(www.ts.cn)建立了“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播”专题,开设新疆摄影家、摄影图库、摄影论坛三个栏目,主要内容是民俗摄影图片。

  2.文化管理机构的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平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所属的新疆文化网(www.xjwh.gov.cn),从网站频道规划和网站内容来看其综合性较强,但是就目前而言,主要侧重于对相关会议活动的通知发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库、传承人信息虽有涉及,但数据不全。

  3.产学研一体化的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机构网络平台。2003年3月18日,新疆宝亨集团和新疆大学利用各自资源优势,组建“新疆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网站(www.fwzwh.com),设立了组织机构、新闻视角、专家论文、民风民俗、考察掠影、访谈录等栏目,以“抢救和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任。

  4.文化机构的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平台。200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开始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新疆分中心”(www.xjlib.org),收录整理的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库,包含了传统手工艺、传统医药、格萨(斯)尔、民间美术、民间文字、民间舞蹈、民俗、维吾尔族刀郎麦西热普、新疆曲子、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杂技竞技、民间音乐等,该中心有效信息量达3779条。

  2005年12月8日,新疆艺术研究所主办成立“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2007年“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网”(www.xjihprc.com)上线,其子站“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www.dmxj.org),是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网络平台的首次尝试。其强烈的新疆本土文化设计风格一度受到民俗爱好者的追捧,精心制作的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流媒体库,是目前面向大众最为翔实的遗产视频介绍,设立的传承人、田野笔记等栏目陆续推出,也颇让人期待。

  虽然各研究中心投入大量资金组织人力采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材,经过加工整理以网页形态呈现出来的遗产内容仍然占很少一部分,或者是数字化技术储备不足,影响了网络展示。比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网站(www.xjmuseum.com.cn)主打栏目“数字文博”频道,以3D漫游技术制作的虚拟现实“数字体验区”,网页上只有一个介绍链接,浏览者只能到实体展厅才能体验。

  5.高等院校的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平台。高等院校的研究中心是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成果平台。新疆高等院校中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机构有以下几个:

  新疆大学有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中心、西北民族研究中心、阿勒泰学研究所、新疆大学民族民俗学博物馆,后两者有大量珍贵资料,却没有开通网络平台。

  石河子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疆文学研究所,成立于2011年7月,隶属于石河子大学绿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所主要以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新疆文学为研究对象,围绕新疆世居民族的民族文学、艺术、民俗等文化传统,研究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伊犁师范学院哈萨克文化研究所,2015年5月成立,2010年10月组建成新疆哈萨克文化与民族现代化研究中心,2012年开通网站,设有研究方向、社会服务、特色数据库等栏目。该校奎屯校区成立了隶属于哈萨克文化研究所的哈萨克族阿依特斯艺术研究中心,并使用同一网络平台发布信息。

  塔里木大学所属的西域文化研究所,成立于2001年10月,一开始就确定以“一体两翼”为研究方向,即以民族文化融合为主体,以边疆史地变迁与中西文化交流为两翼。该研究所与图书馆通力合作,建立了西域研究文献书库,该书库主要收集海内外西域文化与丝路文化的古籍新书和音像资料。2002年建设的“网上展厅”频道,是全疆较早探索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网站之一。

  6.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媒体。笔者检索腾讯微信、新浪微博等国内主要自媒体平台,信息多为旅游爱好者发布的新疆文化遗产见闻,只有新疆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开设了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新疆艺术研究所开设了“新疆非遗中心”微博,尚未发现有研究者或个人爱好者专门建设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媒体。

  7.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子网络出版物。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出版物仅有新疆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2004年发布的《人类文化遗产文集》电子杂志,对研究成果普及化有积极意义,但也只是把文集的内容移植到电子刊物上,没有大的改变和创新,期待着此类电子刊物进一步改进。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平台上线并进入大众传播视野,经过近十年的持续建设已经取得较好效果,但未能按照新媒体时代的要求部署网络平台,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1.缺少新技术应用。如三维漫游、虚拟现实等最新展示技术在新疆的文化遗产网站中几乎没有使用。网站在使用功能上还不尽完善,甚至没有开放数据库查询系统,对新媒体的实际应用处在较低水平,学界、传媒、企业界对此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前瞻的眼光。

  2.国际化程度低。各高校的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没有将非物质文化作为对外交流沟通的桥梁。多数只有单一的汉语版本,缺少英语页面的网站国际化程度低,并存在相当数量的死链接。调查显示,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所网站分为中文简体和中文繁体两个版本,新疆大学人文学院的民俗研究中心网包含汉、维、英三种文字供浏览选择,其他网站很少有英文版本,不利于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

  3.视觉效果单一。网络平台的数字化元素不够多样,页面元素只有文本和图片,视觉效果单一。网站页面色彩过于丰富,导航不明晰。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项目总数共达3784项,民间“绝活”多样丰富,展示手法也应多元化,但就目前来看,数据库建设仍以文本和静态图像为主。

  4.内容同质化严重。大多数网站更新速度较慢,实时信息不多,内容高度雷同,模式化现象十分严重。新疆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网站由新疆大学和新疆民街合作成立,仅设有图片和文献等几个栏目,数年没有更新。不同的区域和民族都有风格各异的文化遗产,应当深入分析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并按照当地的自然地理境况、社会文化语境创办出具有自身个性特征的网络平台。

  5.网络平台参与建设主体单一。当前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几乎都是由政府的文化管理机构主办,其他群体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应鼓励企业、行业协会、民间团体甚至个人进入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领域。

  6.缺乏网站互动。网络平台缺乏专业人员的操作和筹划,无论对文化遗产的整理,还是对文化遗产的传播,都应符合当代人们不断变化的媒介需求。可以借助Web2.0时代的多种传播工具,如微博、IM聊天、微信、APP等,增强用户的互动和参与,以此促进普通民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了解。

  结  语

  综上所述,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应构建高水平的网上展示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服务器分类存储,利用多媒体虚拟场景建模、计算机动画等数字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网络上进行模拟再现,使受众充分参与和体验;开发数字互动产品,通过产业化促进民间故事、民间工艺等传播、传承方式的创新,不断探索新疆各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转型之路。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传播现状与对策研究”(编号:12XJJC860001)及“麦西来甫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与研究”(编号:14XJJC860002)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世界的记忆(Memory of the World)又称世界记忆工程或世界档案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的一个文献保护项目,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通过国际合作与使用最佳技术手段进行抢救,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参见《世界记忆工程简介》[EB/OL],国家档案局网站,http://www.saac.gov.cn/news/2011-12/31/content_13480.htm,2011年12月31日

  ②2004年新疆启动了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规划了到2020年要完成的建设任务,第一阶段到2008年,基本完成全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为保护工程的全面展开提供依据。同时先行试点和抢救濒危,使全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逐步打开局面;第二阶段到2013年,为全面展开和重点保护阶段;第三阶段到2020年,为补充、完善和健全机制阶段。参见《新疆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EB/OL],中国江苏网,http://news.jschina.com.cn/5455/200908/t135612.shtml

  (郜玉金: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李彩霞: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2月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