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调查

2016-09-29 17:54:26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9月下   作者:伊力亚尔·麦提尼亚孜

摘要:主持人的话:  当前,新疆青年学生面临着跟内地类似的网络欺诈等安全隐患,同时还面临极端思想渗透的威胁,研究并努力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对


主持人的话:

  当前,新疆青年学生面临着跟内地类似的网络欺诈等安全隐患,同时还面临极端思想渗透的威胁,研究并努力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对于新疆社会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本期第一篇文章,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关注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问题。

  正确有效地在新疆广告业中融入民族元素,可以提升针对新疆少数民族群体的广告的效果,推动内地和新疆本地商家与新疆广告业的共赢发展。本期第二篇文章,关注新疆广告业应用民族特色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韩晓宁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互联网的影响,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的虚拟性、便捷性是把双刃剑,网络病毒、网络陷阱和网络诈骗等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网络与外部社会发生各方面的联系,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宗教极端思想或其他方式也试图在互联网空间蛊惑这些大学生。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新疆高校乃至整个新疆社会的稳定发展。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是新疆高校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任务。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网络病毒、网络隐私安全、网络诈骗以及网络犯罪的认识和了解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同时也进行深度访谈,以便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状况,探究网络安全隐患及其原因,对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媒介素养等进行探讨。

  本研究以新疆大学在校的以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86份。有效率达到了97.2%。被调查的对象中维吾尔族占68.3%,哈萨克族占25.7%,蒙古族占2.4%,柯尔克孜族占2.1%,其他民族占1.5%。调查的对象中男生占36%,女生占64%。从高考生源地看,南疆学生占42%,北疆学生占58%。网龄在4~8年的学生占44.7%,网龄在8年以上的学生占28.3%,网龄在4年以下的学生占27%。

  网络安全意识状况

  1.网络安全教育情况。在调查中发现,有74%的学生根本没听过网络安全教育课程,有18.8%的学生说知道但是没有学习过。只有7.2%的学生学习过网络安全教育相关课程,这些学生大多数是信息学院的学生。有91.2%学生希望学校能举办相关的讲座和开设选修课程,有65.4%学生希望学校开展关于网络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希望班主任可以及时告知相关信息和防范措施。有80%以上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多举办相关的宣传和知识竞猜活动等。

  2.个人隐私泄露情况。有88.9%的学生非常担心个人隐私泄露。只有15.8%的学生稍微浏览过网站隐私条款,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没有浏览网站隐私条款的前提下,在一些不明网站进行注册并输入真实的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这也是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经常收到骚扰和诈骗信息的原因之一。在网络自我保护意识调查中发现,有59.7%的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弱,33.1%的学生非常弱。虽然大多数学生非常担心个人隐私泄露,但不知道怎么防范。

  3.微信信息及网络音视频辨识情况。在调查中发现,对微信中发布的各类信息,有53.5%的学生在感觉有趣的情况下就转载,不太在乎真实性,只有14.8%的学生在辨别后再进行转载。转载行为与微信好友的密切度有关,假如关系非常好,基本不管真假直接转载。个别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为不知道或不了解音视频是可以伪造、合成的,从而误信了不法分子或者亲朋好友转发的违法暴恐音视频而导致犯罪。在国家相关法律规定的制约和新疆执法部门的艰苦努力下,少数民族大学生以及普通民众对网络安全的认识有明显提高。

  4.遭遇网络陷阱情况。对热衷网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遭遇钓鱼网站、被盗用账号密码是经常遇到的网络陷阱。仿冒网上银行、购物网站,以及仿冒QQ网站、手机APP、邮箱、网络支付工具等,都在威胁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网络安全使用。在被调查者中有15%左右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曾被盗过QQ或微信等重要网络账户密码。

  5.遭遇网络诈骗情况。网络诈骗的手法之多让人防不胜防。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60%左右的学生收到过诈骗电话、诈骗短信或诈骗微信信息,其中大部分诈骗犯都是冒充当事人的亲朋好友索要现金或话费等。被调查者中有5%左右的学生被骗过话费和少量的财物。有些不法分子还通过在网上发送虚假的中奖信息或虚假的奖助学金信息来诱惑学生,骗取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这种现象在全国范围内也存在。

  原因分析

  新疆教育事业与内地教育呈现出不同的地方特点;多民族、多宗教、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等种种问题,对新疆高校教师做好在校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极端宗教思想、涉毒涉暴等有害信息在互联网上渗透,引诱不少大学生不知不觉中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此外,近年来新疆也经常发生与内地类似的网络安全事件,互联网上布满各种陷阱,社交网络上的网络欺诈与电话诈骗一样层出不穷,个人隐私信息泄漏、账号密码被盗、涉密信息泄露等事件屡屡发生,大学生学费、生活费被骗的事情也常见于媒体。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新疆高校中的一些少数民族学生知识面狭隘,文化基础薄弱,加上历史文化、宗教习俗和生活方式差异较大等因素,导致这些少数民族学生缺乏抵御不良思想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尤其是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宗教氛围相对浓厚的农村牧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社会、家庭、亲友的宗教信仰对他们都有很大的影响,进入高校之前对于互联网接触较少,对于网络信息缺乏基本认识。个别学生因为语言障碍和民族习俗的原因不愿与其他民族学生过多交往,处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面对这些差异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用简单方法处理。

  此外,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公共事件此起彼伏的共同作用下,少数民族大学生们也借助网络来表达对涉及或可能涉及自身利益的事件的观点,利用网络技术维权的意识增强,可能在网上发布一些带有情绪的不良言论。具有匿名性、自由性和交互性等特点的互联网也为不法分子煽动群众、引发群体性事件打开了方便之门,这些因素都会对新疆高校网络安全,甚至是新疆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对策建议

  下面,笔者对于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安全隐患问题,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1.希望国家有关部门早日完善网络安全保护法律法规并早日制定出保护网络隐私权的相关法律体系,增强网络隐私相关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和网络环境可控性。①

  2.政府和社会相关机构应大力提升网络安全技术,完善和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对不良网站和有害信息进行充分、全面的技术屏蔽和过滤,持续清除各类网络平台中涉及的宗教极端思想、涉毒涉暴等不良信息,以减少学生被网络“破窗”引诱的机会。宣传机构要加大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提升疆内民众的网络安全法律意识,让全社会关注网络安全问题,并提升自我保护和防范措施。②

  3.新疆各所高校应加大网络安全教育,突出其重要性,逐渐让各民族在校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安全保护意识。可在乌鲁木齐市各所高校开展试点,并进行跟踪调查,采集数据,持续监测各民族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水平,指导后续的安全教育活动,最终将这种做法普及到全疆各地州高校及大中专职业院校。

  4.新疆各所高校应该建设高水平网络安全教育队伍。教师是高校教育智力的保障,负责网络安全教育的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娴熟的实践拓展能力,才能在网络安全教育中“传道、授业、解惑”。学校还可利用主题班会、相关专题讲座等进行正面宣传,让网络安全意识深入少数民族大学生们的脑海中去,形成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开展与网络安全相关的知识竞赛、图片展览等活动,以课外活动的形式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感受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5.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也应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选用信誉好的、经营规范的网络客户端、正规网站,尽量避免浏览小网站或安全性能差的网络客户端。尽量不要乱扫未知二维码,在使用互联网服务时应该认真地阅读网站的隐私条款,确保网络隐私的安全性。提高保护意识关键在于个人,在建立起网络安全意识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知识学习和经验的积累,避免网络陷阱和网络诈骗的伤害。

  结  语

  网络安全教育是新疆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新疆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必须通过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通过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宣传工作和高校日常管理的共同作用,改善新疆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现状。只有通过教育和正确引导让新疆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真正认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熟知相关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了解不法分子的各类不良意图的本质和网络欺诈手段,才能让学生从起初的被动式接收网络安全教育转变为主动参与,进而转变成自觉行动,并最终防患于未然。

  注释:

  ①欧阳自谦 高冠东等:《强化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研究》,《福建电脑》,2012年第8期

  ②唐洪彬:《新疆大中专院校安全教育知识读本》,新疆教育出版社,2016年8月版

  (作者为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来源:青年记者2016年9月下

编辑:qnjz